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试卷评研课是复习时采用最多的课型之一。传统的试卷评研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在新课标“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指导下,对传统的考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枯燥的考试改为有生命力的评研,让学生在评中学,研中思。
【关键词】评研尊重自主
试卷评研课是复习时采用最多的课型之一。它的功能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是学生调整认知结构的主要环节。在实际的试卷评研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对此缺乏深入的研究,通常是教师“唱主角”,将本来充满智慧潜能的学生降格为信息接受器和处理器,从而异化了学习的本质,导致了学习状态的高耗低效。那么,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快乐地学习,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下面就跟随笔者一起回顾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让评研课成为师生共同的需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存在以下两种误区:一、换汤不换药,打着评研的旗帜考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思想的不解放,在加上家长的不理解,学生的不习惯,我们就打着评研的旗帜进行着平时的考试,真是换汤不换药。学生考得烦,听得烦,老师改得累,讲得累,最后还是会的就会,不会的还是不会,这样的评研,还是没有实质的改观。二、左摇右摆,半评半研吃“夹生饭”。随着实验的更深一步进入,老师们发觉评研比考试更有实效,解放了老师,也开放了学生,同时又更有实效。在实践的证实下,老师开始试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试卷的订正,不会的由小组的成员教。学生大部分接受了这样的改革,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开心的考,开心的学,就没有什么顾虑了。所以我们就真正的尝试着这样的改革。
新课标指出,评价要附着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活动之中,让学生掌握对自我的评价权,评价应该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以评代考,以研促评,如何使这种评价观落到实处?下面就一起来回顾我们课题走过的路。
一、精准的前置评研卷,评研有效的保障
精准的前置评研卷,是评研有效的保障。如何设计评研卷呢?首先要结合要评研的内容可以老师出,也可以先让学生出题,然后从学生所出的题中选择比较合适的组成一张评研卷。上评研课前,先把这份评研卷发给学生做,然后在评研课中进行评研。设计评研卷是评研课的“前奏”——在课题实践中,一节课评研课并不只有短短的40分钟,在课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二、以研促评,让评研形神合一
评研,注重一个“评”,突显一个“研”。“评”要评得实在,评得生动,评出孩子的自信;“研”要研得深刻,研得透彻,“研”出孩子思维的火花。“评”促进了“研”,“研”又推动了“评”。如果说“评”是评研课的“形”,那么“研”就是评研课的“神”,是评研课的灵魂之所在。
比如在“整式除法”这一节课中,就演绎了特别精彩的“研”的片段:问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2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列式为25÷2=12……1结果究竟可以包装12个还是13个呢?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约等于13,即可以包装13个,有的说只能约等于12,即可以包装12个。持两派观点的同学争论不休。
生1: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就应该约等于13个,而不是12个。
师:那么,究竞可以包装12个还是13个呢?
生2:我认为是12个,为什么呢?因为多余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礼物了。
生3:为什么呢?你把礼物做小一些,这样不就够包装了吗?
师:听起来还是蛮有道理的,对此,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4:我想请大家看看题目,看是否和题目的要求相符呢?请跟我一起读一读这句话,“每个礼盒要用2米长的丝带”,如果可以做小一些,就和题目的要求不相符。
生5:对,这道题的答案不应该是13个,而是只能包装12个礼物。解决实际问题时,取近似值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能死板地套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此时,作为老师的我,欣赏着他们的激烈争辩,感受着他们构建知识的快乐,享受着他们分析问题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心里倍感欣慰。这样的评研课,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练习课模式,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多言堂”,变单向评价为多元评价。所以,评研课收获的是学生思想的精华,并为学生的积极展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淋漓尽致的争辩中展现出精彩的智慧,涌动出求知好学的情怀。
三、多元评价,让评研有滋有味
评研课中的“评”,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评研课上,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置身评研课,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某某小组(同学),我觉得你们(你)太棒了,想到了那么独特的好办法”;“某某同学,我觉得你出错了,应该是……”;“老师,我对你的说法有补充”……当学生上台汇报完自己的解决方案后,还会对台下的同学说:“谁来评评我们小组的表现?”这些充满自信的评价,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心声,也意味着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一节评研课即将结束时,我们常会设计一个小结的环节:“在这节课中,你最欣赏哪个同学或小组?你最喜欢哪个小组(同学)的发言?”学生对自己或者同伴的表现进行评价,起到了有效的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作用,促使同学向更好的方向努力发展。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获得聪明,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无论什么课堂,教师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懂得自己思考和学习,培养自学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试卷评研课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最大限度的转变为学,通过让学生自己评研试卷,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形成积极进取的自主学习态度。只要让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相信他们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收获必将更多。
【关键词】评研尊重自主
试卷评研课是复习时采用最多的课型之一。它的功能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是学生调整认知结构的主要环节。在实际的试卷评研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对此缺乏深入的研究,通常是教师“唱主角”,将本来充满智慧潜能的学生降格为信息接受器和处理器,从而异化了学习的本质,导致了学习状态的高耗低效。那么,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快乐地学习,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下面就跟随笔者一起回顾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让评研课成为师生共同的需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存在以下两种误区:一、换汤不换药,打着评研的旗帜考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思想的不解放,在加上家长的不理解,学生的不习惯,我们就打着评研的旗帜进行着平时的考试,真是换汤不换药。学生考得烦,听得烦,老师改得累,讲得累,最后还是会的就会,不会的还是不会,这样的评研,还是没有实质的改观。二、左摇右摆,半评半研吃“夹生饭”。随着实验的更深一步进入,老师们发觉评研比考试更有实效,解放了老师,也开放了学生,同时又更有实效。在实践的证实下,老师开始试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试卷的订正,不会的由小组的成员教。学生大部分接受了这样的改革,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开心的考,开心的学,就没有什么顾虑了。所以我们就真正的尝试着这样的改革。
新课标指出,评价要附着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活动之中,让学生掌握对自我的评价权,评价应该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以评代考,以研促评,如何使这种评价观落到实处?下面就一起来回顾我们课题走过的路。
一、精准的前置评研卷,评研有效的保障
精准的前置评研卷,是评研有效的保障。如何设计评研卷呢?首先要结合要评研的内容可以老师出,也可以先让学生出题,然后从学生所出的题中选择比较合适的组成一张评研卷。上评研课前,先把这份评研卷发给学生做,然后在评研课中进行评研。设计评研卷是评研课的“前奏”——在课题实践中,一节课评研课并不只有短短的40分钟,在课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二、以研促评,让评研形神合一
评研,注重一个“评”,突显一个“研”。“评”要评得实在,评得生动,评出孩子的自信;“研”要研得深刻,研得透彻,“研”出孩子思维的火花。“评”促进了“研”,“研”又推动了“评”。如果说“评”是评研课的“形”,那么“研”就是评研课的“神”,是评研课的灵魂之所在。
比如在“整式除法”这一节课中,就演绎了特别精彩的“研”的片段:问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2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列式为25÷2=12……1结果究竟可以包装12个还是13个呢?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约等于13,即可以包装13个,有的说只能约等于12,即可以包装12个。持两派观点的同学争论不休。
生1: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就应该约等于13个,而不是12个。
师:那么,究竞可以包装12个还是13个呢?
生2:我认为是12个,为什么呢?因为多余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礼物了。
生3:为什么呢?你把礼物做小一些,这样不就够包装了吗?
师:听起来还是蛮有道理的,对此,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4:我想请大家看看题目,看是否和题目的要求相符呢?请跟我一起读一读这句话,“每个礼盒要用2米长的丝带”,如果可以做小一些,就和题目的要求不相符。
生5:对,这道题的答案不应该是13个,而是只能包装12个礼物。解决实际问题时,取近似值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能死板地套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此时,作为老师的我,欣赏着他们的激烈争辩,感受着他们构建知识的快乐,享受着他们分析问题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心里倍感欣慰。这样的评研课,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练习课模式,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多言堂”,变单向评价为多元评价。所以,评研课收获的是学生思想的精华,并为学生的积极展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淋漓尽致的争辩中展现出精彩的智慧,涌动出求知好学的情怀。
三、多元评价,让评研有滋有味
评研课中的“评”,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评研课上,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置身评研课,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某某小组(同学),我觉得你们(你)太棒了,想到了那么独特的好办法”;“某某同学,我觉得你出错了,应该是……”;“老师,我对你的说法有补充”……当学生上台汇报完自己的解决方案后,还会对台下的同学说:“谁来评评我们小组的表现?”这些充满自信的评价,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心声,也意味着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一节评研课即将结束时,我们常会设计一个小结的环节:“在这节课中,你最欣赏哪个同学或小组?你最喜欢哪个小组(同学)的发言?”学生对自己或者同伴的表现进行评价,起到了有效的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作用,促使同学向更好的方向努力发展。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获得聪明,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无论什么课堂,教师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懂得自己思考和学习,培养自学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试卷评研课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最大限度的转变为学,通过让学生自己评研试卷,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形成积极进取的自主学习态度。只要让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相信他们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收获必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