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钓鱼执法”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种非理性执法行为不仅有损法律的尊严和政府公信力,还存在着极大的道德风险。我们应在深入剖析具体事件根源的基础上从立法、政府体制、教育等层面探讨制度上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钓鱼执法;行政执法;问题探析
钓鱼执法并不是一个崭新的现象,在英美法中其被称为执法圈套。它和正当防卫等一样,都是当事人无罪免责的理由。从法理上分析,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国家当然不应该惩罚这种行为。这种行为如果运用不当将致人犯罪,诱发严重社会问题。钓鱼执法是政德摧毁道德的必然表现。
10月14日,上海一司机陷入“钓鱼门”,为表示自己的清白,他更是砍断了自己的一根手指,于是,“钓鱼执法”便成为了连日来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10月26日上海浦东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10·14钓鱼执法”事件处理意见。浦东新区区长姜樑在会上表示,“10·14”孙中界事件中确实存在使用不正当取证手段,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0日公布的调查结论与事实不符。浦东新区政府为此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道歉。
在短短六天之内,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居然对这一事件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这不禁让我们思索:钓鱼执法背后到底隐藏的是什么。
据了解,上海闵行区交通执法大队两年查处非法营运车辆5000多辆,罚没款达5000多万元,超额完成上级的预定指标。钓鱼执法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执法经济的驱动是钓鱼执法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所谓执法经济是指执法机关或代表执法机关的个人、团体以逐利为主要目的的执法活动,简单说就是指通过执法来增加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其本质是将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法权沦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正是执法经济所带来的部门利益,使得钓鱼执法得以越发繁荣。因此,要想改变行政机关当前猖獗的钓鱼执法行为,就要挖掘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从根本上整治,才能真正地、彻底地解决问题。
一、产生执法经济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利益驱使
利益驱动是执法经济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动因,且这种利益驱动是来自多方面的。首先,地方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寄望于执法部门多创收,给执法部门下达创收任务。其次是执法部门层面,执法单位创收多少与单位和领导的绩效考核挂钩,创收越多,单位的收入也就越多,领导和单位工作人员的奖金、福利以及单位的发展资金也就越多。最后是执法人员层面,单位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创收任务,于是给单位执法人员也下达创收指标,且创收指标和个人奖金、福利及年终考核挂钩。这样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执法经济也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动力。
(二)经费不足
由于很多地方财政拨给执法部门的预算经费不能满足执法部门的基本开支需要,甚至连基本的工资都不能足额按时发放,执法部门就只能靠自己创收了,所以财政预算经费不足是很多执法部门大力倡导执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权力监督和制约乏力
任何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都会走向腐败。执法经济泛滥的一个关键原因也在于其执法权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执法部门创收本身就关系到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利益,在这种利益关系下,执法经济现象就会得到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默许甚至庇护,执法经济客观上就有了更大更安全的生存空间。
(四)执法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我们的执法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执法队伍中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某些执法机关和人员素质低、服务意识欠缺、依法行政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差、执法水平低下,业务能力差,违法乱纪现象严重,存在与民争利等封建特权思想。执法队伍部分执法人员的素质低下也是执法经济现象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相关法律和制度存在缺陷
相关法律和制度存在缺陷是执法经济泛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法规规定的经济处罚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导致了人情执法等现象屡禁不止。从相关制度来看,财政体制的失范和国家“财纲”某些方面的失常是主要原因。一些执法机关“经费不足”,财政部门却无法负担其重,于是创收便成了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途径。
二、要解决执法经济现象,就应该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彻底转变执法观念
彻底转变执法观念要求执法部门和人员要树立人性化服务型执法新观念,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服务和管理,增强执法部门和人员的法制观念、为民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等,淡化经济处罚观念。
(二)构建完善的财政分配关系
要遏制这种执法部门借权力赢利的现象,最关键的是构建完善的财政分配关系。首先,执法机关的所有经费,包括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都由国家财政统一划拨,财政划拨经费与执法机关的收费和罚没多少毫无关系,从制度上消除执法机关和人员创收的借口。
(三)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走向腐败,建立严密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是遏制执法经济的必要举措。其一,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对下级执法单位的执法事务统一指导和规范,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执法检查。其二,加强纪检、审计、人大、政协等对执法部门的监督。其三,政务公开,凡是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执法事项,在不涉及党和国家及执法秘密的情况下,依照有关规定,执法系统的政务活动一律向社会公开。其四,鼓励公民、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等对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和举报,执法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受理,并在规定期限内予以答复。
(四)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执法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执法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执法行业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要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执法观念,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第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执法水平。第三,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要发扬依法执法、文明执法、诚实守信、为民爱民的工作作风。
(五)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
首先,从相关法律来看,缩小经济处罚的自由载量空间,依据犯罪情节的不同而限定的具体载量空间,通过缩小执法者的自由载量空间,以助于严格执法、减少人情执法。从相关制度来看,主要是要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在执法部门中推行裁罚分离、收支分离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所收费用或罚没全额上交财政,所收费用和罚没多少与执法部门和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和一切费用脱离关系,执法部门和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和一切费用由财政足额按时拨付。
之所以花大篇幅讨论执法经济问题,是因为执法经济是隐藏在钓鱼执法这一执法现象背后的真正操纵者,唯有解决了解决了执法经济问题,才有可能彻底从根本上解决钓鱼执法问题。
【关键词】钓鱼执法;行政执法;问题探析
钓鱼执法并不是一个崭新的现象,在英美法中其被称为执法圈套。它和正当防卫等一样,都是当事人无罪免责的理由。从法理上分析,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国家当然不应该惩罚这种行为。这种行为如果运用不当将致人犯罪,诱发严重社会问题。钓鱼执法是政德摧毁道德的必然表现。
10月14日,上海一司机陷入“钓鱼门”,为表示自己的清白,他更是砍断了自己的一根手指,于是,“钓鱼执法”便成为了连日来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10月26日上海浦东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10·14钓鱼执法”事件处理意见。浦东新区区长姜樑在会上表示,“10·14”孙中界事件中确实存在使用不正当取证手段,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0日公布的调查结论与事实不符。浦东新区政府为此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道歉。
在短短六天之内,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居然对这一事件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这不禁让我们思索:钓鱼执法背后到底隐藏的是什么。
据了解,上海闵行区交通执法大队两年查处非法营运车辆5000多辆,罚没款达5000多万元,超额完成上级的预定指标。钓鱼执法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执法经济的驱动是钓鱼执法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所谓执法经济是指执法机关或代表执法机关的个人、团体以逐利为主要目的的执法活动,简单说就是指通过执法来增加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其本质是将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法权沦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正是执法经济所带来的部门利益,使得钓鱼执法得以越发繁荣。因此,要想改变行政机关当前猖獗的钓鱼执法行为,就要挖掘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从根本上整治,才能真正地、彻底地解决问题。
一、产生执法经济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利益驱使
利益驱动是执法经济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动因,且这种利益驱动是来自多方面的。首先,地方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寄望于执法部门多创收,给执法部门下达创收任务。其次是执法部门层面,执法单位创收多少与单位和领导的绩效考核挂钩,创收越多,单位的收入也就越多,领导和单位工作人员的奖金、福利以及单位的发展资金也就越多。最后是执法人员层面,单位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创收任务,于是给单位执法人员也下达创收指标,且创收指标和个人奖金、福利及年终考核挂钩。这样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执法经济也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动力。
(二)经费不足
由于很多地方财政拨给执法部门的预算经费不能满足执法部门的基本开支需要,甚至连基本的工资都不能足额按时发放,执法部门就只能靠自己创收了,所以财政预算经费不足是很多执法部门大力倡导执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权力监督和制约乏力
任何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都会走向腐败。执法经济泛滥的一个关键原因也在于其执法权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执法部门创收本身就关系到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利益,在这种利益关系下,执法经济现象就会得到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默许甚至庇护,执法经济客观上就有了更大更安全的生存空间。
(四)执法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我们的执法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执法队伍中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某些执法机关和人员素质低、服务意识欠缺、依法行政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差、执法水平低下,业务能力差,违法乱纪现象严重,存在与民争利等封建特权思想。执法队伍部分执法人员的素质低下也是执法经济现象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相关法律和制度存在缺陷
相关法律和制度存在缺陷是执法经济泛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法规规定的经济处罚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导致了人情执法等现象屡禁不止。从相关制度来看,财政体制的失范和国家“财纲”某些方面的失常是主要原因。一些执法机关“经费不足”,财政部门却无法负担其重,于是创收便成了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途径。
二、要解决执法经济现象,就应该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彻底转变执法观念
彻底转变执法观念要求执法部门和人员要树立人性化服务型执法新观念,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服务和管理,增强执法部门和人员的法制观念、为民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等,淡化经济处罚观念。
(二)构建完善的财政分配关系
要遏制这种执法部门借权力赢利的现象,最关键的是构建完善的财政分配关系。首先,执法机关的所有经费,包括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都由国家财政统一划拨,财政划拨经费与执法机关的收费和罚没多少毫无关系,从制度上消除执法机关和人员创收的借口。
(三)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走向腐败,建立严密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是遏制执法经济的必要举措。其一,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对下级执法单位的执法事务统一指导和规范,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执法检查。其二,加强纪检、审计、人大、政协等对执法部门的监督。其三,政务公开,凡是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执法事项,在不涉及党和国家及执法秘密的情况下,依照有关规定,执法系统的政务活动一律向社会公开。其四,鼓励公民、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等对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和举报,执法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受理,并在规定期限内予以答复。
(四)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执法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执法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执法行业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要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执法观念,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第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执法水平。第三,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要发扬依法执法、文明执法、诚实守信、为民爱民的工作作风。
(五)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
首先,从相关法律来看,缩小经济处罚的自由载量空间,依据犯罪情节的不同而限定的具体载量空间,通过缩小执法者的自由载量空间,以助于严格执法、减少人情执法。从相关制度来看,主要是要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在执法部门中推行裁罚分离、收支分离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所收费用或罚没全额上交财政,所收费用和罚没多少与执法部门和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和一切费用脱离关系,执法部门和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和一切费用由财政足额按时拨付。
之所以花大篇幅讨论执法经济问题,是因为执法经济是隐藏在钓鱼执法这一执法现象背后的真正操纵者,唯有解决了解决了执法经济问题,才有可能彻底从根本上解决钓鱼执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