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调查,80%以上辍学的学生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跟不上,学习感到非常困难。这类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学习成绩跟不上,追溯其根源,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家长的原因、有教师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传媒通过各种渠道已渗入了方方面面,使得学生各方面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无论是哪种传媒,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及影响力也发生变化。其传播的管道、因素也来自方方面面。我们进行了分析,在思考的同时也进行反思。
一、现代传媒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影响
(一)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包括家庭结构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可谓是急剧的转型期,就是中国在实践着的现代化。现代性因素的渗入促发了价值的多元化,站在人类历史总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并非一件坏事。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儿童正处在他们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可塑性很强,在各种价值理念纷至沓来的情况下,此时倘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他以后的角色扮演上就可能会出现角色的错位,甚至造成人格缺陷。即便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也仅能承担了教的功能,育的缺位难以得到弥补。
在这种转型阶段,影响他们的主要的途径来自外出打工族,即父母和外出打工的亲戚朋友的影响。务工改变了务工人员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把这些理念传递给孩子们,比如在对金钱的态度上,对家庭价值的理解上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孩子或者通过家庭本身的变化来影响孩子。通过他们的语言,孩子们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发现父母没文化也照样能找钱。这些孩子因受这些言传的影响,去打工不够年龄,在家也无心读书,而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则交给爷爷奶奶看护或其他亲戚照看。但是受托人对这些孩子的看管毕竟不如孩子父母更加直接和严格,在校学生离校后的监督几乎成了空白,有些生在节假日就四处闲逛,乃至和社会上一些“问题少年”混在一起。有的染上抽烟喝酒的坏习惯,有的打架闹事,甚至小偷小摸,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二)网络传媒的因素
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网络传媒并不完全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世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影响更大。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说无孔不入,网络传媒的社会广泛性和自由性、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网络传媒的两极性,除了传播人类积累的优秀文化外,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诸如黄、赌、毒、暴力等信息垃圾也会在无形中侵袭辨别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心灵。特别是一些非道德的、反社会的、伪科学的、反人类的内容与社会正常的文化教育发生冲突时,学生就会处于思想矛盾之中,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影响极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难以形成,产生不利后果, 情绪偏激的,甚至产生更大的危害。特别是留守儿童,因无父母的关心,外出玩耍的时间很少,流连在游戏机房就成了部分孩子课余的主要生活方式。因此,网络传媒对留守儿童危害性更大。
二、对策
据此,从留守学困生问题的角度来看,应采取如下一些措施,以其缓解问题或为解决问题做奠基。
1.从理念到制度上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弱化统考制度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为学校教育创新留下广阔的空间。有了宽松的环境,学校才可能逐渐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机制,从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其个性、气质出发,因材施教。
2.设立课后活动中心。在学校成立课后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者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弥补放学后和节假日的教育空白。
3.教育青少年学生要全面认识、理智地对待网络的作用,教育学生在欣赏和肯定网络积极性和优越性的同时,要用全面、理智的眼光正视网络的负面作用。尤其对网络成瘾、信息污染综合征等消极影响有清醒的认识。
4.教育青少年学生自觉确立现代网民观念,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世界里筛选有用的信息,提高自身抵制污染的能力,使自己不仅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更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偶尔的消遣娱乐是可以的,但持续上网并不能解决问题、摆脱烦恼,沉溺于网络中,借“网”消愁愁更愁。
5.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面对网络上良莠掺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恰当、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及早组织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还网络世界一片洁净的蓝天。
6.开办绿色网吧,创建专门的绿色网站。现如今都是强制不给学生进网吧,但这样并不能阻止学生,反而让学生更好奇。开办专门给学生进去的网吧,创建专门网站,弘扬主导思想,吸引学生注意。当前,互联网还基本上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五花八门的信息都在互联网上出现,使得上网的人眼花缭乱,真正能吸引学生生动丰富的知识网站十分缺乏。故此,有关部门应多创建一些适合学生浏览的生动活泼的网站,发布健康有益的信息、言论和知识,牢牢地吸引学生,给学生积极有益的东西,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和判断力,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如果一个传媒能够为社会的主流人群在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提供卓有成效的信息支撑、知识支撑和智慧支持,那么,这个传媒之于社会的价值就十分巨大而显赫了。反之,就是危害社会、毒害人们心灵的毒瘤。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教育观念必须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有理想人格特征的世纪新人。
(责编陈剑平)
无论是哪种传媒,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及影响力也发生变化。其传播的管道、因素也来自方方面面。我们进行了分析,在思考的同时也进行反思。
一、现代传媒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影响
(一)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包括家庭结构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可谓是急剧的转型期,就是中国在实践着的现代化。现代性因素的渗入促发了价值的多元化,站在人类历史总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并非一件坏事。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儿童正处在他们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可塑性很强,在各种价值理念纷至沓来的情况下,此时倘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他以后的角色扮演上就可能会出现角色的错位,甚至造成人格缺陷。即便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也仅能承担了教的功能,育的缺位难以得到弥补。
在这种转型阶段,影响他们的主要的途径来自外出打工族,即父母和外出打工的亲戚朋友的影响。务工改变了务工人员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把这些理念传递给孩子们,比如在对金钱的态度上,对家庭价值的理解上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孩子或者通过家庭本身的变化来影响孩子。通过他们的语言,孩子们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发现父母没文化也照样能找钱。这些孩子因受这些言传的影响,去打工不够年龄,在家也无心读书,而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则交给爷爷奶奶看护或其他亲戚照看。但是受托人对这些孩子的看管毕竟不如孩子父母更加直接和严格,在校学生离校后的监督几乎成了空白,有些生在节假日就四处闲逛,乃至和社会上一些“问题少年”混在一起。有的染上抽烟喝酒的坏习惯,有的打架闹事,甚至小偷小摸,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二)网络传媒的因素
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网络传媒并不完全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世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影响更大。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说无孔不入,网络传媒的社会广泛性和自由性、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网络传媒的两极性,除了传播人类积累的优秀文化外,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诸如黄、赌、毒、暴力等信息垃圾也会在无形中侵袭辨别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心灵。特别是一些非道德的、反社会的、伪科学的、反人类的内容与社会正常的文化教育发生冲突时,学生就会处于思想矛盾之中,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影响极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难以形成,产生不利后果, 情绪偏激的,甚至产生更大的危害。特别是留守儿童,因无父母的关心,外出玩耍的时间很少,流连在游戏机房就成了部分孩子课余的主要生活方式。因此,网络传媒对留守儿童危害性更大。
二、对策
据此,从留守学困生问题的角度来看,应采取如下一些措施,以其缓解问题或为解决问题做奠基。
1.从理念到制度上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弱化统考制度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为学校教育创新留下广阔的空间。有了宽松的环境,学校才可能逐渐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机制,从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其个性、气质出发,因材施教。
2.设立课后活动中心。在学校成立课后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者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弥补放学后和节假日的教育空白。
3.教育青少年学生要全面认识、理智地对待网络的作用,教育学生在欣赏和肯定网络积极性和优越性的同时,要用全面、理智的眼光正视网络的负面作用。尤其对网络成瘾、信息污染综合征等消极影响有清醒的认识。
4.教育青少年学生自觉确立现代网民观念,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世界里筛选有用的信息,提高自身抵制污染的能力,使自己不仅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更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偶尔的消遣娱乐是可以的,但持续上网并不能解决问题、摆脱烦恼,沉溺于网络中,借“网”消愁愁更愁。
5.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面对网络上良莠掺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恰当、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及早组织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还网络世界一片洁净的蓝天。
6.开办绿色网吧,创建专门的绿色网站。现如今都是强制不给学生进网吧,但这样并不能阻止学生,反而让学生更好奇。开办专门给学生进去的网吧,创建专门网站,弘扬主导思想,吸引学生注意。当前,互联网还基本上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五花八门的信息都在互联网上出现,使得上网的人眼花缭乱,真正能吸引学生生动丰富的知识网站十分缺乏。故此,有关部门应多创建一些适合学生浏览的生动活泼的网站,发布健康有益的信息、言论和知识,牢牢地吸引学生,给学生积极有益的东西,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和判断力,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如果一个传媒能够为社会的主流人群在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提供卓有成效的信息支撑、知识支撑和智慧支持,那么,这个传媒之于社会的价值就十分巨大而显赫了。反之,就是危害社会、毒害人们心灵的毒瘤。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教育观念必须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有理想人格特征的世纪新人。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