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开展一切活动和工作的前提是一副健康的体魄,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支撑不了长期的生产生活的。高校为此开展了体育课程,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能很好地应对。但是学生并不只是在学校期间需要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学生最终还是需要进入社会的,进入社会之后为了保持健康的体态也是需要进行体育锻炼的。本文就将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来进行探讨,帮助学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保持一副健康的体魄。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终身体育意识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改善长期坐在教室所造成的亚健康和体质差的身体状况,高校也为了让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当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为了教学而教学的现象,学生把体育课程当成了任务,这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无法保证学生在新的人生阶段的身体健康,这些现象具体可以列成以下三点。
首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没有兴趣的话,任何的学习都是低效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就存在着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较低的状况,对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提不起积极性,体育教学的质量较低,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第一步就没有惨遭“腰斩”。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体育锻炼是十分需要反馈的,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但是健全评价体系的缺失,就导致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不知道自己的动作或行为是否规范,不知道对身体健康是有利还是有害,这就导致了学生即使是拥有了终身体育意识,身体仍旧处于一种损耗的状态。
最后,学生自身对于体育锻炼的益处的认知以及高校对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少。有关体育锻炼给人身体生和心理上带来的一些好处,比如,不容易生病、改变生活态度、有益于人的新陈代谢等等,这就从主客观两方面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高校中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都通常都比较僵硬固化,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的简单科普,然后就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就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大打折扣,不仅没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提升,还从源头上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趣味体育项目,在原有的体育项目中基础上增加或是改编,以此来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定向越野、攀岩、游泳或是轮滑等,很多高校可能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此时就可以扩大课程容量,让更多的学生选择这些课程,保持学生的兴趣。这些课程由于比较新颖,学生一般接触不到,所以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再比如教师可以对一些现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改编,创新教学方式和学生的练习途径。以乒乓球的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国家级的比赛以及国家运动员的个人视频,然后就以奥运会的设置进行教学,学生在充分了解这些体育规则后在实际的学习中扮做国家级的运动员,切身体验那种氛围感。
(二)建立健全体育教学反馈体系,帮助学生正向提升身体素质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也不是学生的“游乐园”。作为一门正经的课程,体育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转换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所以教师就可以着手建立健全体育教学反馈体系,帮助学生正向提升身体素质。
建立健全体育教学反馈体系,教师需要纠正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错误动作和错误行为。比如在排球锻炼中,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手臂和整个身体,保证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锻炼。教师学习及时吸收学生提的意见和建议,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反馈体系从主客观两方面维持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从制度层面上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正确对待体育锻炼。
(三)展开体育锻炼的益处宣传,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缺乏的重要原因就是对体育锻炼益处的认识不到位,不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对心理、对人生有什么帮助,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注重宣传体育锻炼的益处,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体育锻炼对身体上的益处就是改善学生亚健康的体质,有效避免了一些感冒、贫血等病症的发生;对心理上的益处就是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態,乐观向上。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态,这二者相结合,学生就能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着重宣传这些体育锻炼的益处,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上帮助,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佳成 . 育良好锻炼习惯,树终身体育意识[J].求学, 2020(43).
[2] 徐本鹏 .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研讨[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8).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终身体育意识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改善长期坐在教室所造成的亚健康和体质差的身体状况,高校也为了让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当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为了教学而教学的现象,学生把体育课程当成了任务,这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无法保证学生在新的人生阶段的身体健康,这些现象具体可以列成以下三点。
首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没有兴趣的话,任何的学习都是低效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就存在着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较低的状况,对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提不起积极性,体育教学的质量较低,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第一步就没有惨遭“腰斩”。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体育锻炼是十分需要反馈的,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但是健全评价体系的缺失,就导致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不知道自己的动作或行为是否规范,不知道对身体健康是有利还是有害,这就导致了学生即使是拥有了终身体育意识,身体仍旧处于一种损耗的状态。
最后,学生自身对于体育锻炼的益处的认知以及高校对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少。有关体育锻炼给人身体生和心理上带来的一些好处,比如,不容易生病、改变生活态度、有益于人的新陈代谢等等,这就从主客观两方面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高校中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都通常都比较僵硬固化,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的简单科普,然后就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就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大打折扣,不仅没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提升,还从源头上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趣味体育项目,在原有的体育项目中基础上增加或是改编,以此来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定向越野、攀岩、游泳或是轮滑等,很多高校可能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此时就可以扩大课程容量,让更多的学生选择这些课程,保持学生的兴趣。这些课程由于比较新颖,学生一般接触不到,所以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再比如教师可以对一些现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改编,创新教学方式和学生的练习途径。以乒乓球的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国家级的比赛以及国家运动员的个人视频,然后就以奥运会的设置进行教学,学生在充分了解这些体育规则后在实际的学习中扮做国家级的运动员,切身体验那种氛围感。
(二)建立健全体育教学反馈体系,帮助学生正向提升身体素质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也不是学生的“游乐园”。作为一门正经的课程,体育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转换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所以教师就可以着手建立健全体育教学反馈体系,帮助学生正向提升身体素质。
建立健全体育教学反馈体系,教师需要纠正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错误动作和错误行为。比如在排球锻炼中,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手臂和整个身体,保证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锻炼。教师学习及时吸收学生提的意见和建议,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反馈体系从主客观两方面维持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从制度层面上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正确对待体育锻炼。
(三)展开体育锻炼的益处宣传,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缺乏的重要原因就是对体育锻炼益处的认识不到位,不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对心理、对人生有什么帮助,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注重宣传体育锻炼的益处,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体育锻炼对身体上的益处就是改善学生亚健康的体质,有效避免了一些感冒、贫血等病症的发生;对心理上的益处就是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態,乐观向上。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态,这二者相结合,学生就能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着重宣传这些体育锻炼的益处,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上帮助,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佳成 . 育良好锻炼习惯,树终身体育意识[J].求学, 2020(43).
[2] 徐本鹏 .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研讨[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