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例里的实效德育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所有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学生在校一个样,走出校门一个样的“双面人”现象怎样才能得到根治?从两千多年前圣人的教育典故里,我们也许可以窥出一些门道。
  春秋战国时,鲁国有这样一项规定:凡是鲁国人去国外旅游,在国外看到同胞沦为奴隶的,可以垫钱把他赎买过来,回国后可以到政府去报账。孔子有一个学生到国外旅行,果然看到鲁国人有在国外沦为奴隶的,他就垫钱把他赎买过来,但回国后没有去报账,人们知道后人人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却批评了他。有人对孔子说:“他做好事,赎买同胞不报账,干嘛还要批评他?”孔子说:“他的行为妨碍了其他在国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被赎买回来。今后有人出国去,看到有同胞沦为奴隶,他就会想:我垫不垫钱赎买他呢?如果我垫了钱,回去报不报账呢,不报账,我就白白地丢了一笔钱;如果我回国去报账,人家就会把我同那个人相比较,说某某人赎买奴隶不报账,说我品格不如某某人那样高尚,我何必多此一举,招人议论呢!他一想到这里,就会假装没有看见,走过去了。这种赎买同胞不报账的做法,岂不是妨碍了更多的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被解救出来吗?”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实效德育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 德育需要教育者有智慧的穿透力。道德因其社会性的本质属性,它的形象必定因视角的不同而多元,即同样一个行为,在不同环境中,它的对错优劣可能是迥异的。如上面故事中:孔子的一个学生在国外垫钱赎买了在国外沦为奴隶的本国人,但回国后没有去报账。这种做好事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质,在常规视野里,无疑是需要肯定倡导的。可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却受到了老师孔子的批评。孔子不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或者要故意标新立异,实在是因为他敏锐地洞察到这本身是一个宏大背景下的国策(姑且不论它的正确恰当与否),是关系当时众多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自由的大事。个人行为与大道德冲突时,个人行为无论从局部看怎样正确,都将不再正确。不过,一般简单的行为我们很容易判断是非,比如傻子用石头砸朋友脸上蚊子,但看待比较复杂的事件就需要智慧了,一如塞翁面对失马的态度,我们需要用全面、辩证的眼光看远一点,看广一点,看灵活点,既要看透事件本身,又要看清它与相关事物作用后的状况。反观我们的德育,多教育学生如何“高尚”,而很少教育学生如何根据实际环境辩证地决定自己的言行,致使书面上的道理总是在生活中碰壁。要改变这种现状,首要的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提高教师的智慧穿透力,这样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引领学生、浸染学生。
  二、 德育建立在体察入微的心理学基础上。教育是心灵转向,是关于心灵的艺术。我们对孔子批评品德高尚的学生疑惑不解,其实他的解释是何等的深刻。其中的“他就会想”,“他一想到这里”等语句,表明他不仅仅是在做推想与假设,他分明是在把自己的心贴到另一颗心上面,努力地感受对方真实的律动,而不是以自己的频率与强度做武断的评判。“如果我回国去报账,人家就会把我同那个人相比较,说某某人赎买奴隶不报账,说我品格不如某某人那样高尚,我何必多此一举,招人议论呢!他一想到这里,就会假装没有看见,走过去了。”听,说得何其深刻,仿佛他自己就是那样的人,他从事件中人们的思维视角走进生活,然后思考学生该怎样舞动自己的道德大旗。其实在任何事情中,我们都应该首先学会细腻地真切地走近,让“我”成为“他”,然后才可能以联系的、整体的眼光看事件,看世界。想想故事中的孔子,虽然故事没有提及他对学生心态的剖析,但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一定也有充分的考虑。比如该学生乐观、善良、善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但心思不够细腻,需要在实践中给予指点等等,于是孔子很直接地向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这位学生一向调皮捣蛋,思想偏激,刚刚走出向善的第一步,我想目光如烛的孔子也会相应调整教育方式:孩子,能得到大家的赞赏,我真高兴!然后巧妙地启发:不过,你不能使所有的人对你这个行为满意。于是把学生的思维意识引向深入:我使谁不满意?是什么原因?这样在充分保护他积极性的前提下,一次次的锤炼,必定使他逐渐拥有积极自省的意识,冷静思考的习惯,从而为正确的道德行为奠基。由此可见,把心贴近教育对象,把心思变成敏感的触角,是播撒教育智慧的前提。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热衷于布置这类的作业:查找资料。这,似乎也成了教育的一种“时尚”。  然而,我们的老师恰恰忽视了“公民”的概念,特级教师窦桂梅强调“公民”并不等同于“儿童”,要一个根本不具备这一能力的孩子去收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由于建筑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工程可用面积不断减少,高层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加,往地下空间发展也愈加普遍。结合具体工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课外阅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老师必须结合其身心发展特征,找准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文章主要围绕我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现状、现阶段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由五大领域构成的,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其中“综合性学习”这一领域对学生的探究、创新能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许多新的理念已逐渐被教师们所认同,对教材的使用也普遍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已很少见到了,教师会适时补充一些学习材料以充实教材。但,教师在补充数学学习材料时却容易犯盲目、随意的错误。那么,选择怎样的数学学习材料才有利于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 材料应该有数学味,能体现数学的价值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努力引导
对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其审美观已基本形成,对美术学科的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是一个考验。另外,初中校园要想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注重生态校园的建设
一、 人性化考试落实在细节上    如果说,《课程改革纲要》、各科《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要求,从宏观上为考试人性化指明了方向,那么,真正的人性化考试,就应该落实在考试的细节上。通过调查,以下几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考试时间。根据了解,小学考试的时间低年级一般是60分钟,中年级一般是90~100分钟,而高年级则为100~120分钟。这样长的时间,学生坐下来,不让动,不让走,连厕所也不许去,真
利用绿色与安全设计新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而且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主要利用机械设计理论、安全评定、运行环节、机械回收、环境科学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