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影响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5845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代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及家校合作现状
  由于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沟通交流的需要,微信公众平台便应运而生,人们开始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广各种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和项目。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与家长进行互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使得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更加增进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
  (一)当代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情况分析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快速发展,在其众多的发展优势中,部分优势已被学校所应用。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平等性,大部分学校均注册了属于自己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将所有推送信息通过“群发”的方式进行及时的传递,保证推送的信息能够让家长第一时间接收到;学校可以利用推送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更好的促进家校合作。
  (二)家校合作現状情况分析
  当前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多年传统沟通模式的影响较深,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固有的沟通模式。根据调查显示,已有大部分学校注册了属于自己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号并利用其微信公众平台向大众群体推送有利于学校发展、家校合作的相关信息。
  当前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效率仍具有一定的不及时性,教师与家长受诸多工作环境的影响较深,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固有的沟通频率及效率。但家校合作沟通的现状是班主任工作压力大,与家长交流沟通时间不足。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有效地推送合理的信息,使家长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关注学校、班级中的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等,家长们还可以在校方推送的微信公众平台中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与互动。
  二、当代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影响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这样可以通过高效的推送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来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沟通,从而更好的达成家校合作的目的。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对家校沟通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影响。
  (一)促进家庭与学校的有效互动
  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助力家校合作的有效沟通。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做班级的教育活动、实践活动、班级动态等汇报,也带动了众多家长及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的人们去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校园文化、校园动态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其中一些积极的建议可以帮助学校快速提升软实力,在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
  微信公众平台软件的应用设计中包含一定的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在家校合作中能充当良好的互动媒介,对当前不同情况的家校合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可以做到快速、及时给家长展现孩子在校园中的积极表现。
  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可以及时高效地更新学校工作、学生活动或班级动态,能够使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以及接受的教育,进一步了解孩子们每天真实的成长。学校也可以与家长保持随时联系,家长不仅可以随时了解班级的动态,更能通过自己的参与为班级发展提供帮助,班主任也能很好的处理与家长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家庭和学校的有效互动不仅体现在及时的发布信息上,微信公众平台也不只是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是传播前沿教育思想的好窗口。在校方微信公众平台中通过家长和老师的真情留言、经验分享、评论回复等多种方式促进家校沟通,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高效的促进了家庭和学校的有效互动,也为家校合作带来了积极性的影响。
  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使学校、教师、家长进一步形成合力,让教育不再受时间、空间影响,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学校、教师、家长的关怀,促进家长、孩子健康成长,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的互动起来,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改善学校、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家庭和学校的有效互动。
  (二)增进家庭对学校的信任
  校方推送微信公众平台在促进家庭和学校有效互动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家庭对学校的信任,学校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信息及教育方式,与家长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家长群体对学校的信任度。
  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教育、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情报交换空间”为家长创建充分感受学校的教育氛围的环境。在更大程度上增强了学校的透明度,进而提高家长群体对学校的信任度。
  以上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只是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起到了辅助性的作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的应用与发展只是在家校合作中起到了间接影响的作用,家长能够通过学校推送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校组织的活动、学生在校的情况等,但是,要使学校与家长之间真正做到高效的家校合作,只凭借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与关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于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积极配合。
  三、结语
  立足于教学实践中关于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侧重分析其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影响,力图促进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领域的推广与使用。根据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性特点,能够在短时间覆盖绝大部分家长,再由家长转发覆盖更多人群,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学校学生真实发生的生活、事件展现在人们面前,能够激发起家长及其他社会参与者的同感与共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家长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信息走近学生们的学校生活,充分体验、了解学生们在校所经历的教育情境,家长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学校在教育上的思考与实践,进一步提升家校合作水平。真正的家校合作是需要学校与家庭双方去做出相应的努力与配合,并不能因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对家校合作有着积极性的影响而忽略了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正面沟通与配合。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方法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故要想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就要充分分析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实际,优化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以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助力初中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
期刊
摘 要:班级管理除了需要班主任掌握基本的班级管理技巧之外,更需要班主任主动走进学生心里,唤醒并激发学生主动向善的意识与内驱力,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向上发展,展现自我,发展自我,进而超越自我。本文通过三个镜头的视角对班级管理进行思考,在教育碰撞中保持对教育的热情,思考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训;蝴蝶效应;学生为主体  班主任工作,其实是一场“华丽的碰墙之旅”。一件件、一桩桩师生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未成年犯罪率越来越低龄化。初中阶段的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个阶段也是初中生最容易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本文概述了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学科教学现状,就具体的培养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
期刊
要进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首先明确什么是多元评价?多元评价就是从多途径、多角度、多层面对学生成长进行个性化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激发潜能、促进发展的作用。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优势。教师对于学生多角度、多元的评价,往往会令学生难忘,甚至会成为他继续努力的动力,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下必然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  但是对于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并不
期刊
缘起——一次散步的发现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在孩子们的眼中,春天的美是不言而喻的,春天的一切都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仿佛在吸引着他们,哪怕只是一只小小的蜗牛,都让他们好奇万分。一场春雨过后,原本躲起来的小蜗牛们都跑出来了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了!在一次午餐后散步的间隙,我们漫步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快看,这里有只小蜗牛。”芮芮一声大喊,将我们的注意给吸引了过去。大家突然围观起来,芮芮忍
期刊
摘 要:物理学科知识学习对刚刚接触该学科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降低知识学习难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十分普遍,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分析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途径,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引言: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影响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更加重视知识灌输,忽视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下注释,尤其是文言课文的文下注释,是教与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依凭。它是帮助师生理解课文的便捷工具,其终极目的应该是辅助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文下注释是不利于青少年思维品质的提升的,这样的注释值得商榷。  下面,我以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一课的部分文下注释为例,做一些剖
期刊
一、研究背景  有统计数据显示,意外伤害占我国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1%,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长,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儿童健康的第一“杀手”。以上数据告诉我们,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幼儿生命的一大问题。让幼儿获得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及能力迫在眉睫。  名词界定:  自我保护意识:指个体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意识,包括生理上的伤害(如饥饿、寒冷、流血等)和心理上的伤害(如自卑、怯懦
期刊
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不论什么事物都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提问,从而表现了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兴趣和喜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注意力才会集中,学习就好产生了巨大的动力,从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课堂教学过程中,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
期刊
什么是学习?在我国古代,“学”与“习”两个字一般是分开使用的。“学”表示获取知识,提高认识;“习”表示有实践意义的行为,指温习、练习,巩固掌握知识和技能。《论语·学而》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孔子将“学”与“习”联系起来,关注学习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阅读西方心理学关于学习研究和学习理念文献,可以了解当代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影响较为广泛和深远的几点表述:学习是有情境性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