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小学推行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等代表着新课程理念的词句,不断涌现于我们的视野。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当然也在追随这股教学改革的浪潮。然而,当大家沉静下来之后,却发现原来所说的新课程理念、新的课堂教学策略,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近两年,关于“有效教学”的话题又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一、精选内容——紧贴课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于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复习”时,就设计了适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解答的问题:△ABC与△DEF是两个不同的三角形,AB=DE,给出四个判断:①AC=DF②∠A=∠D③BC=EF④△ABC≌△DEF,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这是一道条件和结论同时开放的题目,比较适宜课堂教学上的合作学习。
此外,学生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也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
二、互动合作——展示结果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提出的不同问题充分考虑合作时间怎样安排才能最有效。一方面,我们可以以中等稍微偏下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物,精心预估学生合作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情,精心预留需要教师介入的时间。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一幕: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们在积极地讨论着,而我们的教师则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着,建议我们的教师要俯下身子,恰当把握介入的时机,以便更好地融入我们学生的合作小组活动当中。
例如,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问题,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性质》一课时,我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在学生的合作讨论中参与了学生的小组活动,并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1)画出函数y=2(x+3)2+1的图像,并探究图像的性质;(2)画出函数y=-2(x+3)2+1的图像,并探究图像的性质;(3)分析这两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区别。然后,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收到了“小组合作”的效果。
另外,有些教师只注重讨论的形式或过程,而对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不够重视,忽略了对讨论结果进行的科学小结。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的无味,影响了学习兴趣。实际上,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合作讨论的结果,就能够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三、及时评价——巩固成效
在小组合作活动结束之际,要对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做一个合理的评价,以此巩固小组合作的成效。因为组长的回答代表着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所以,要针对所有成员的合作来进行评价,以此来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应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避免一些缺乏学习技能的学生遭到忽视和冷落。这样,不管是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是能力较弱的学生,都能从教师评价中受到鼓励,使他们更加满意,也更加喜欢参与到今后的合作学习中去。
例如,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注重对小组合作的评价。每节课中都会评出“最佳表现组”,每周评出“风采组合”,并在下一周的教学课件中,展示“风采组合”四位同学的照片和介绍。学生对此表现出很高的兴趣,所以在小组合作的讨论和成果展示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踊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积极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间的有效合作。
总之,我们应不断探索以“小组合作”开展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从而实现以“小组合作”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要教师能从“精选内容”、“互动合作”和“及时评价”三个环节抓起,就能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用,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成为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精选内容——紧贴课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于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复习”时,就设计了适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解答的问题:△ABC与△DEF是两个不同的三角形,AB=DE,给出四个判断:①AC=DF②∠A=∠D③BC=EF④△ABC≌△DEF,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这是一道条件和结论同时开放的题目,比较适宜课堂教学上的合作学习。
此外,学生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也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
二、互动合作——展示结果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提出的不同问题充分考虑合作时间怎样安排才能最有效。一方面,我们可以以中等稍微偏下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物,精心预估学生合作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情,精心预留需要教师介入的时间。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一幕: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们在积极地讨论着,而我们的教师则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着,建议我们的教师要俯下身子,恰当把握介入的时机,以便更好地融入我们学生的合作小组活动当中。
例如,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问题,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性质》一课时,我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在学生的合作讨论中参与了学生的小组活动,并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1)画出函数y=2(x+3)2+1的图像,并探究图像的性质;(2)画出函数y=-2(x+3)2+1的图像,并探究图像的性质;(3)分析这两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区别。然后,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收到了“小组合作”的效果。
另外,有些教师只注重讨论的形式或过程,而对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不够重视,忽略了对讨论结果进行的科学小结。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的无味,影响了学习兴趣。实际上,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合作讨论的结果,就能够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三、及时评价——巩固成效
在小组合作活动结束之际,要对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做一个合理的评价,以此巩固小组合作的成效。因为组长的回答代表着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所以,要针对所有成员的合作来进行评价,以此来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应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避免一些缺乏学习技能的学生遭到忽视和冷落。这样,不管是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是能力较弱的学生,都能从教师评价中受到鼓励,使他们更加满意,也更加喜欢参与到今后的合作学习中去。
例如,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注重对小组合作的评价。每节课中都会评出“最佳表现组”,每周评出“风采组合”,并在下一周的教学课件中,展示“风采组合”四位同学的照片和介绍。学生对此表现出很高的兴趣,所以在小组合作的讨论和成果展示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踊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积极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间的有效合作。
总之,我们应不断探索以“小组合作”开展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从而实现以“小组合作”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要教师能从“精选内容”、“互动合作”和“及时评价”三个环节抓起,就能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用,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成为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