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9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45例)与常规护理组(45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加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颅脑手术;昏迷;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
绝大部分颅脑手术患者的病情往往较重,手术过程中常需要为患者放置深静脉置管建立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从而使患者的输血、输液等操作能够顺利进行,很多患者往往采用股静 脉置管穿刺,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和风险性,但术后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特别是术后昏迷患者[1]。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称,高危人群的小腿深静脉栓塞具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发病率,严重者直接导致患者死亡[2]。本文旨在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特收集我院的9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9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45例)与常规护理组(45例),护理干预组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16岁-70岁,平均年龄(41.28±17.26)岁,其中有24例为右股静脉置管,21例左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6d-12d,平均(10.31±0.52)d,其中有28例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有8例患者实施脑深部肿瘤切除术,另外9例为高血压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常规护理组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年龄(42.45±17.44)岁,其中有25例为右股静脉置管,20例左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7d-12d,平均(10.38±0.54)d,其中有26例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有10例患者实施脑深部肿瘤切除术,另外9例为高血压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置管部位、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加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首先是加强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在对患者应用黏稠度较大药物后应采用15ml-25ml的生理盐水对静脉管进行冲洗[3],避免管壁出现药物沉积,干燥后方可封管;要重点加强存在烦躁情绪、咳嗽频繁的患者的监护,防止由于以上表现引起血液回流导管内,一旦出现回流则应利用注射器将回流的微血栓抽出,避免官腔因为血栓而发生堵塞,完成以上操作后继续输液;每次为患者输液之前应对深静脉置管的通常情况进行检查,应先抽回血,确保没有阻力的时候才能进行静脉滴注,避免残留在导管上的一些栓子注入血管内,而患者的管道发生堵塞的时候需要及时将导管拔除,切忌不可强行推注;其次是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应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每次剂量0.4ml,每日一次,用药方式为皮下注射[4],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再次是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尤其是做好患者的下肢血运状况观察,及在患者出现肿胀等异常时及时处理,不仅要通过肉眼仔细观察,还需要通过卷尺精确测量;另外是注意检查下肢皮肤的温度及 色泽是否正常,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做好记录;最后是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耐心详细的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静脉置管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尤其是股静脉置管的护理要点、注意事项,如果患者为昏迷者,则更要重点监护,防止由于患者躁动而引起置管松动或脱落;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应维持肢体略微抬高的姿势,叮嘱患者多饮水,且要保证每日饮水量在1500mL以上,日常饮食多选择粗纤维、水果,术后尽量早起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屈伸活动等;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深静脉血栓的危害、预防措施、常见症状,以在患者出现下肢感觉异常等深静脉征兆的时候及时汇报医师,同时在术后两天至三天开始给予患者弹力袜(梯度压力袜 ),术后三天以内应持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并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直到患者能够自己走动,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尽量缩短静脉置管时间。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发生率[5]。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发生率对比情况
3 讨论
外科手术后很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对于颅脑术昏迷患者,而一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则会对颅脑手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患者需要接受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临床治疗成本,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手术失败。由此可见,对颅脑手术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尤其是做好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主要是血液黏度增高、深静脉血液回流无力[6]。由于颅脑手术会产生较大的创伤,加上麻醉的影响,会造成大量的组织因子释放,从而使外源性的凝血系统激活,加上一些患者治疗期间需使用降颅压药物,更加加重了血液高凝状态。因此,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规范对患者应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做好静脉置管的观察,并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综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
参考文献:
[1]高玉芳,刘红芬,周义双等.高龄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2):171-172.
[2]傅瑛,黄焕玲.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2(5):120-121,131.
[3]义瑛.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6(12):222-222.
[4]崔文耀,陈茂君.早期使用梯度压力袜对预防颅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5):569-571.
[5]尹梅君.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感染的护理[J].中医药导报,2009,15(1):77-78.
[6]王秀娟,刘心莲.哈萨克族肥胖妇女妇科疾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7):336-337.
关键词:护理干预;颅脑手术;昏迷;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
绝大部分颅脑手术患者的病情往往较重,手术过程中常需要为患者放置深静脉置管建立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从而使患者的输血、输液等操作能够顺利进行,很多患者往往采用股静 脉置管穿刺,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和风险性,但术后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特别是术后昏迷患者[1]。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称,高危人群的小腿深静脉栓塞具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发病率,严重者直接导致患者死亡[2]。本文旨在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特收集我院的9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9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45例)与常规护理组(45例),护理干预组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16岁-70岁,平均年龄(41.28±17.26)岁,其中有24例为右股静脉置管,21例左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6d-12d,平均(10.31±0.52)d,其中有28例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有8例患者实施脑深部肿瘤切除术,另外9例为高血压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常规护理组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年龄(42.45±17.44)岁,其中有25例为右股静脉置管,20例左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7d-12d,平均(10.38±0.54)d,其中有26例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有10例患者实施脑深部肿瘤切除术,另外9例为高血压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置管部位、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加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首先是加强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在对患者应用黏稠度较大药物后应采用15ml-25ml的生理盐水对静脉管进行冲洗[3],避免管壁出现药物沉积,干燥后方可封管;要重点加强存在烦躁情绪、咳嗽频繁的患者的监护,防止由于以上表现引起血液回流导管内,一旦出现回流则应利用注射器将回流的微血栓抽出,避免官腔因为血栓而发生堵塞,完成以上操作后继续输液;每次为患者输液之前应对深静脉置管的通常情况进行检查,应先抽回血,确保没有阻力的时候才能进行静脉滴注,避免残留在导管上的一些栓子注入血管内,而患者的管道发生堵塞的时候需要及时将导管拔除,切忌不可强行推注;其次是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应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每次剂量0.4ml,每日一次,用药方式为皮下注射[4],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再次是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尤其是做好患者的下肢血运状况观察,及在患者出现肿胀等异常时及时处理,不仅要通过肉眼仔细观察,还需要通过卷尺精确测量;另外是注意检查下肢皮肤的温度及 色泽是否正常,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做好记录;最后是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耐心详细的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静脉置管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尤其是股静脉置管的护理要点、注意事项,如果患者为昏迷者,则更要重点监护,防止由于患者躁动而引起置管松动或脱落;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应维持肢体略微抬高的姿势,叮嘱患者多饮水,且要保证每日饮水量在1500mL以上,日常饮食多选择粗纤维、水果,术后尽量早起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屈伸活动等;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深静脉血栓的危害、预防措施、常见症状,以在患者出现下肢感觉异常等深静脉征兆的时候及时汇报医师,同时在术后两天至三天开始给予患者弹力袜(梯度压力袜 ),术后三天以内应持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并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直到患者能够自己走动,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尽量缩短静脉置管时间。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发生率[5]。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发生率对比情况
3 讨论
外科手术后很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对于颅脑术昏迷患者,而一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则会对颅脑手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患者需要接受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临床治疗成本,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手术失败。由此可见,对颅脑手术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尤其是做好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主要是血液黏度增高、深静脉血液回流无力[6]。由于颅脑手术会产生较大的创伤,加上麻醉的影响,会造成大量的组织因子释放,从而使外源性的凝血系统激活,加上一些患者治疗期间需使用降颅压药物,更加加重了血液高凝状态。因此,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规范对患者应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做好静脉置管的观察,并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综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
参考文献:
[1]高玉芳,刘红芬,周义双等.高龄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2):171-172.
[2]傅瑛,黄焕玲.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2(5):120-121,131.
[3]义瑛.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6(12):222-222.
[4]崔文耀,陈茂君.早期使用梯度压力袜对预防颅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5):569-571.
[5]尹梅君.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感染的护理[J].中医药导报,2009,15(1):77-78.
[6]王秀娟,刘心莲.哈萨克族肥胖妇女妇科疾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7):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