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感的意义
一位未来学家说得好:“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所要设计和创造的地方。”21世纪的学生,必须学会享受美好人生。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在培养学生美感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亦精辟地指出,生活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民众幸福”。高质量地欢度人生、享受人生乃是每个人的共同追求或共同愿望,这当然也应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美感的表现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科的内容包罗万象,异彩纷呈。人的思维具有意识流,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有时只停留在肤浅的表层,教师就应该多角度启发学生。如一篇《爱莲说》的体裁,有的人认为是说明文,因为“予独爱莲之……不可亵玩焉”是地地道道的说明句,说明人们爱莲的原因;有的认为是议论文,因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借花喻人”;有的人人认为是小品文,因为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本文通过对莲的赞美,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不论哪种观点,都把握住了本文的实质内容,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应该肯定。因为事实胜于雄辩,真理越辩越明。陆放翁说过:“写诗,功夫在诗外。”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不但要领悟到父子情深,还应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人心冷漠、世态炎凉;不但要领悟到朱家家境的衰败,还应感受到社会的黑暗、萧条;还可体验到老年人倔强、易怒的怪癖,青年人幼稚、逞强的毛病。教师的责任就是开小口,让学生挖深井、求甘泉,让学生品尝原汁原味的美羹汤,而不是生搬硬灌的迷魂汤。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已成定论的东西,更要启发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标新立异。如在《我的理想》作文中,有的学生写到将来赚大钱,建立更多的希望小学;有的学生写到将来好好伺候含辛茹苦的寡母,决不离开她半步。
三、美感的发现
1.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读琅琅上口的文言文,本身就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如《听潮》一文中,用舒缓的语气读熟睡的大海,会给人温柔甜蜜的感受;用激昂的语气读猛醒的大海,会给人雄壮奋进的感受。
2.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结合自己独特的经历,感受也是独特的。大家闺秀的薛宝钗见落花流水,认为是良辰美景,高歌一曲;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却有了悲恸动人的《葬花词》;身强体壮的焦大则无所感受。自己悟出的感受是永世不忘的。
3.议。语文课堂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为有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讨论“愚公精神”时,我竟愕然发现,许多学生对愚公精神嗤之以鼻。有的认为愚公蚂蚁般的移山,不如干脆绕道或搬家算了;有的认为愚公不讲效益,只知蛮干;还有的认为愚公劳民伤财,得不偿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一个学生据理力争,舌战群儒,提出这则寓言说明的是人定胜天的道理,赞扬愚公坚定的信心和实干的精神,扭转了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许多同学的错误观念。
4.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当发挥一下一桶水的作用,会使学生的美感享受锦上添花。学习张洁的《挖荠菜》,我通过讲述自己童年时对饥饿的感受,在简介作者从小靠母亲长大的经历,带领同学们走回那个不堪回首的旧社会,通过今昔对比,深刻领会作者对荠菜有特殊感情的原因,让新世纪长在红旗下、泡在甜水里的独生子女中学生们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如何珍惜幸福,课后反馈良好。有一位学生谈道:“幸福是苦根上结出的甜果,为了母亲——祖国,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让学生在美感的熏陶下乐学,不知要比空洞的说教强多少倍。
四、美感的作用
当学生在文学殿堂中徜徉、赏心悦目时,更主要的是他们获得了一定的“关怀感”、“成功感”、“幸福感”。教师在引导学生满足基础需要的基础上,要去努力追求与体验那些更高层次所带来的乐趣,从课堂求知为乐,走向社会的助人为乐、创造为乐,使学生真正感到人生的完美,真正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目标,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树上的果子。“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舒漫语)。
当我们抓住了“美”时,也就抓牢了语文的本质,我们就能够摒弃社会生活的不良影响,减轻考试的负面影响,就不会出现作家王蒙中学语文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更不会把“冬天的雪化了,变成春天”的答案一棒打死。相反,让美感充溢语文课堂,就是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变“最难学” 为“最乐学”。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社会中出现了单纯追求享乐的思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道德滑坡现象,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冷静对待,积极引导。我们强调“教会学生享受”是旨在鼓励和倡导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取,达到自立助人的境界,使学生在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人生的充实、幸福,这才是一种高层次、真正意义的美感。
让美感充溢语文课堂,就是让语文实现悠久历史和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焕发出熠熠夺目的光彩,因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位未来学家说得好:“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所要设计和创造的地方。”21世纪的学生,必须学会享受美好人生。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在培养学生美感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亦精辟地指出,生活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民众幸福”。高质量地欢度人生、享受人生乃是每个人的共同追求或共同愿望,这当然也应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美感的表现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科的内容包罗万象,异彩纷呈。人的思维具有意识流,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有时只停留在肤浅的表层,教师就应该多角度启发学生。如一篇《爱莲说》的体裁,有的人认为是说明文,因为“予独爱莲之……不可亵玩焉”是地地道道的说明句,说明人们爱莲的原因;有的认为是议论文,因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借花喻人”;有的人人认为是小品文,因为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本文通过对莲的赞美,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不论哪种观点,都把握住了本文的实质内容,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应该肯定。因为事实胜于雄辩,真理越辩越明。陆放翁说过:“写诗,功夫在诗外。”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不但要领悟到父子情深,还应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人心冷漠、世态炎凉;不但要领悟到朱家家境的衰败,还应感受到社会的黑暗、萧条;还可体验到老年人倔强、易怒的怪癖,青年人幼稚、逞强的毛病。教师的责任就是开小口,让学生挖深井、求甘泉,让学生品尝原汁原味的美羹汤,而不是生搬硬灌的迷魂汤。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已成定论的东西,更要启发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标新立异。如在《我的理想》作文中,有的学生写到将来赚大钱,建立更多的希望小学;有的学生写到将来好好伺候含辛茹苦的寡母,决不离开她半步。
三、美感的发现
1.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读琅琅上口的文言文,本身就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如《听潮》一文中,用舒缓的语气读熟睡的大海,会给人温柔甜蜜的感受;用激昂的语气读猛醒的大海,会给人雄壮奋进的感受。
2.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结合自己独特的经历,感受也是独特的。大家闺秀的薛宝钗见落花流水,认为是良辰美景,高歌一曲;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却有了悲恸动人的《葬花词》;身强体壮的焦大则无所感受。自己悟出的感受是永世不忘的。
3.议。语文课堂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为有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讨论“愚公精神”时,我竟愕然发现,许多学生对愚公精神嗤之以鼻。有的认为愚公蚂蚁般的移山,不如干脆绕道或搬家算了;有的认为愚公不讲效益,只知蛮干;还有的认为愚公劳民伤财,得不偿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一个学生据理力争,舌战群儒,提出这则寓言说明的是人定胜天的道理,赞扬愚公坚定的信心和实干的精神,扭转了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许多同学的错误观念。
4.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当发挥一下一桶水的作用,会使学生的美感享受锦上添花。学习张洁的《挖荠菜》,我通过讲述自己童年时对饥饿的感受,在简介作者从小靠母亲长大的经历,带领同学们走回那个不堪回首的旧社会,通过今昔对比,深刻领会作者对荠菜有特殊感情的原因,让新世纪长在红旗下、泡在甜水里的独生子女中学生们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如何珍惜幸福,课后反馈良好。有一位学生谈道:“幸福是苦根上结出的甜果,为了母亲——祖国,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让学生在美感的熏陶下乐学,不知要比空洞的说教强多少倍。
四、美感的作用
当学生在文学殿堂中徜徉、赏心悦目时,更主要的是他们获得了一定的“关怀感”、“成功感”、“幸福感”。教师在引导学生满足基础需要的基础上,要去努力追求与体验那些更高层次所带来的乐趣,从课堂求知为乐,走向社会的助人为乐、创造为乐,使学生真正感到人生的完美,真正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目标,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树上的果子。“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舒漫语)。
当我们抓住了“美”时,也就抓牢了语文的本质,我们就能够摒弃社会生活的不良影响,减轻考试的负面影响,就不会出现作家王蒙中学语文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更不会把“冬天的雪化了,变成春天”的答案一棒打死。相反,让美感充溢语文课堂,就是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变“最难学” 为“最乐学”。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社会中出现了单纯追求享乐的思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道德滑坡现象,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冷静对待,积极引导。我们强调“教会学生享受”是旨在鼓励和倡导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取,达到自立助人的境界,使学生在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人生的充实、幸福,这才是一种高层次、真正意义的美感。
让美感充溢语文课堂,就是让语文实现悠久历史和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焕发出熠熠夺目的光彩,因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