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话语十年变迁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sZh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其消息可靠性和政论的严肃性在中国具有极高的权威。本文对2000年—2010年《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发展轨迹做简要的概括和梳理,希望能借助话语分析的方法,使党报社论在保持严肃性的同时能“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最大程度地提高可读性,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闻话语 《人民日报》 国庆社论 变迁
  
  一
  建国以来,《人民日报》每年在10月1日都会发表国庆社论(在文革等时期的少数年除外)。国庆社论的标题和关键词都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多数年份的国庆社论都使用了极具特点的语言,借此可观察中国发展和改革的轨迹。
  在中国文化史里,“话语”(英语为Discourse)一直没有很明确概念,也没有太多学著注意到从“新闻话语”的角度去研究分析。直到荷兰学者梵·迪克的著作《作为华语的新闻》在中国被翻译出版后,才有更多的中国学者对“话语”产生兴趣。话语分析的方法给社会科学的研究分析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将新闻理论研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话语”所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话语”是与语境或“语言使用环境”相关联的语言活动,更简单地说是一种“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活动”。①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改革和转型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话语和话语方式正在不断经历重大的革新和变化。中国话语在继承中国话语历史的同时,也在吸收西方的话语和话语方式,话语和话语分析方法正在逐步走向多元化。
  广义的话语,有声音和书写的符号两种形式,本文的研究对象正属于后者,即“文本”。本文选定新世纪前十年的国庆社论为分析的文本,时间跨度为11年(为便于表达,概称为十年),文本为11篇,十分有代表性和特殊意义。首先,这十年是跨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后,《人民日报》影响更大、风格更成熟;其次,近十年以来的国庆社论还未见有专门的研究和著作,因此研究更具有独特意义;最后,新世纪前十年的结束,恰逢国家“十一五”规划也胜利完成,《人民日报》对文化、经济和社会所起的引导作用更加凸显,对此十年的国庆社论进行总结与盘点势在必行。
  二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因此其社论所具有的权威性、指导性是其它党报社论无可比拟的,而国庆社论更是首当其冲、意义非凡。
  《人民日报》的社论大致可以分为,宣传党的思想路线的社论、配合重大新闻的社论和节庆社论等几种,国庆社论正是属于节庆社论。“提到节庆社论,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应景评论’。元旦社论总是辞旧迎新,‘三八’社论总是保护妇女,‘五一’社论总是劳动光荣,‘六一’社论总是祖国花朵,‘七一’社论总是伟大的党,‘八一’社论总是钢铁长城,‘十一’社论总是巨大成就”。②在《人民日报》的不断改革下,国庆社论形式和内容都取得了一些突破,这不仅归功于其撰稿团队有极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更因为它能站在党的高度和时代的高度,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来发出声音、引导受众、影响社会。
  从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人民日报》国庆社论有以下特色:
  1、从主题和内容来看,国庆社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对每年各个方面建设成就和取得的重大突破进行集中展示,着重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战略方针。
  2、从风格上来看,国庆社论以庄重大方、严谨朴实的“严肃性”为主调。深刻的分析总结和鲜活的语言使得“情在理中、理从论出”,既保证了国庆社论的严肃性,也让国庆社论更具可读性、更吸引读者。
  3、从作用上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庆社论注意紧扣时代脉搏、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和谐起了积极的宣传和指导作用。
  4、“经济建设”是国庆社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每篇社论一般要占一半以上的篇幅,这也体现了国家发展的重心。国庆社论以节日为由头,透露中央重大决策,传达中央最新意图,借以让人们更加关心国事。
  三
  《人民日报》国庆社论规格高、影响大,在标题设计、篇幅控制、语言特色的表现上,国庆社论的话语建构功能都发挥了极高的水平。“话语之方式乃思维之方式,话语之建构乃精神之建构。”③通过对国庆社论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话语的建构性,既包括了建构“客体”,也包含了社会主体。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将用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当代中国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进行分析。
  1、国庆社论标题分析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首先列出1990年到2010年的国庆社论标题。之所以前十年的也一并列出,是因为这样便于对比研究找出前后的联系和变化。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十年标题中选择最多的动词是“建设”,还用过“书写”、“奋斗”等词,但比较少有较明显的重复。标题的语言选择多数都是动态的,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发现国庆社论特有的号召性。
  国庆社论的副标题,除了2000年是“国庆献词”外,近十年的其他年份均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但在2009年是“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加上了“热烈”二字显示2009年国庆的与众不同,强调了这一年特别的意义,运用得恰到好处。
  有研究者在比较分析了《人民日报》1990年—2000年的国庆社论标题后,认为“单从标题看,人民日报的节庆社论难免有雷同模式化,用字和句式都差不多。比如,‘奋斗’用了5次,‘前进’4次,‘满怀信心’3次,‘迎接’2次,‘开拓前进’2次,句式‘为……而奋斗’出现3次。”④纵观近十年国庆社论标题,这一现象有了一些改观。通过分析,我们也能发现国庆社论的标题并不刻意标新立异、追求轰动,但其语言却用词精准、句式简练、大气磅礴,起到了“居文之首,勾文之要”的作用。
  2、国庆社论篇幅分析
  2000年—2010年11篇国庆社论的字数平均为1543字(只计算汉字数)。比起新中国成立时期平均4146字和文革时期平均3935字,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国庆社论的篇幅算很少了。国庆社论的不断“瘦身”,减少了很多理论的讨论和官话、套话、空话,使社论的作用得以加强,也必然会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3、国庆社论语言特色分析
  国庆社论语言风格一般以庄重平实为主,“行文典雅、概括性强”,读来让人精神振奋。国庆社论的开头多数是开门见山、直点主题,但也有像2008年《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和2004年《祝福你,伟大的祖国》等例外,社论开头进行了一些描写,以充分烘托出国庆举国欢腾的气氛。
  总体来看,国庆社论能做到情理交融,振奋人心,“时而侃侃而谈,就事论理,雄辩滔滔,智慧达观,解释惶惑;时而娓娓道来,寓情于理,平等交流,相扶相助殷殷相期;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引经据典,涉笔成趣……”⑤
  有些词汇过去几个时期曾提及,如“资产阶级”、“专政”、“繁荣”、“企图”、“生气勃勃”等一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词汇,但最近十年却再也没有出现在国庆社论中。而“走向世界”、“发达国家”、“国际化”、“生态环境”、 “台独”等一系列新词汇,却开始出现在近10年的社论中。
  四
  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使得竞争更加残酷。《人民日报》社论的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但社论的表现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在今天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这些问题不解决,就足以使它在“眼球争夺战”中失去应有的竞争力,社论的轰动效应会渐趋弱化,读者也会日益减少。⑥因此,社论改革还是任重道远的。对近十年国庆社论的历史发展轨迹做概括和梳理,就是希望能借助话语分析的方法找出今后党报社论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党报社论保持严肃性和高规格的同时树立亲切活泼的文风,最大程度地提高可读性,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①施旭:《文化话语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②于宁、李德民:《怎样写新闻评论》[M].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③施旭:《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第一辑[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序二
  ④樊哲高,《1990-2000年<人民日报>社论研究》,中国社科院硕士论文,2001
  ⑤邵华泽:《同研究生谈新闻评论》[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
  ⑥徐莉,《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元旦国庆社论研究》,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
  (作者: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08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时效决定命运”的时代,但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这场“新闻时效性”竞争中不占优势,所以必须另寻生存之道,做好深度报道被其视作“救命稻草”。“热点新闻报道”则为其做好深度报道提供了首选,所以“如何做好热点新闻报道”成为报纸媒体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前段时间报纸媒体对“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分析,找出些许共性,希望可以提供些借鉴。  【关键词】热点报道外滩踩踏事件认识  在
【摘 要】本文以电视节目《一虎一席谈》为例,结合印象管理、移情能力等心理学相关现象,对该电视节目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视节目 心理学 传者 受众  《一虎一席谈》(Tiger Talk)是凤凰卫视中文台制作并推出的一档多方参与讨论的评论类电视节目。该节目自2006年4月29日开播以来,深受广大受众欢迎。节目每期都会选取一个焦点或热门话题,邀请当事之人或各界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嘉宾。观
【摘要】全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受到极大冲击。副刊如何适应形势留住读者呢?作为颍州晚报副刊编辑,笔者有四点体会:一是细分版面,以专留人;二是加强编采互动,以诚留人;三是发现并培养网络写手,以勤留人;四是强化策划,以新留人。  【关键词】网络时代副刊颍州晚报  新闻业内有句行话:靠新闻抓住读者,靠副刊留住读者。一份研究表明,人们对一张报纸的关心程度80%是因为新闻,但是也有接近60%的人对报纸的副刊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食品的关注也日渐提高了。豆果网是国内第一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专业性提供菜谱的美食互动社区网站,其注册用户量、访问量、APP下载量均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本文旨在分析豆果网的成功模式及其不足之处,进而阐释其传播特色和功能实质。  【关键词】豆果网 传播模式 使用与满足 个性化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社会现实面前,人们开始回归厨
【摘要】微博、微信的出现,标志着传播业“微”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传统广播节目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如何适应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规律?笔者认为,广播互动方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安徽综合广播“金色田园”节目为例,探讨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对农广播节目互动方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广播微博微信创新  伴随着广播技术的进步,以及媒介融合发展速度加快,广播与听众之间的互动已不仅仅局限于电话连线、短信平台与QQ群
【摘 要】目前,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时仍未完全摆脱文体呆板、文风沉闷、传播缺乏针对性,脱离受众语境等等问题,致使受众的解读与传播意图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本文以微观的视角分析《环球时报》对新疆4·23巴楚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旨在通过典型案例观察我国对外传播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以期对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对外传播 暴力恐怖事件 环球时报  4月23日,新疆喀什巴楚县突发一起暴力恐怖事件,致2
【摘 要】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大学教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旧教材数量的增多,这些旧教材一般被直接当废纸卖掉或直接扔掉,极大的浪费了资源。一方面,学生愿意购买二手教材而无途径;另一方面,高校二手教材市场管理混乱、信息不畅通。本文以安徽大学为例,探讨高校二手教材市场空间,以及目前高校二手教材市场存在的问题,设想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二手教材 市场 存在问题 解决途径  相关统计表明
【摘要】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在我国一直长盛不衰。《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电视剧主要介绍1976-1984年,邓小平在经过三起三落后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笔者认为,这部电视剧不仅再现了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而且在剧情建构上也很值得借鉴。本文从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圆形人物,性格饱满;双线叙事,如临其境三个角度来浅析该部电视剧的剧情建构。  【关键词】电视剧剧情建构  
【摘 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热点事件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成为了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舆论的非理性成分决定了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余姚“鞋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评论通过事件发生后尊重民意的评论态度来稳定社会情绪,通过事件转折后引导民意的评论技巧去转化社会舆论,通过事件总结后反思民意的评论原则来深化社会认知。在此次热点事件中,新闻评论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正确、及时、权威
【摘要】校园媒体承担着解读政策方针、引导校园舆论、传播先进文化的职责。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介的交融,当今校园媒体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加强校园媒体的建设,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传播格局,已成为现今诸多高校理应思考的问题。笔者选取了吉林大学三家最有代表性的校园媒体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首先,从总体角度,选取了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调研总结,同时分别针对三家媒介进行定向分析,以此为基础,从经营策略、媒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