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中学案是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使“学案导学”达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取决于学案的质量。在此背景下,我们探索推出了“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
在教学中,合作课堂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领是:提出学习课题→形成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团结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最终促成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合作课堂” 教学模式下导学案的编写
在经过新课改的理论学习后,全组教师讨论的导学案编写和框架如下。
第一,以新课标为核心:导学案必须紧扣新课改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我们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
第二,以学生为本:根据新课标的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形式,依据高中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设置的栏目既要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简洁明了、目标明确,又要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问题的情景,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寻求解决方法、总结地理规律,以求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导学要求: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与探索,要以双基为中心,与教材紧密联系,并要充分体现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应注意,可把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理解,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此外,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层次,各种难度的问题都要有,但要严格控制,有适当的比例,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合作课堂” 教学模式的实施
第一,课前导学:根据学校要求,教师要提前一周精心编写学案,于上课前两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并结合小组互助自学。在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填写教学案,并把疑难问题标注出来,教师再回收部分导学案进行批阅,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
第二,课堂合作与探究:本环节其实也就是课堂教学环节,但它区别于以往的单一讲授模式,其特点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基本思路: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规律总结→教师点拨→巩固练习→能力提升→学生课后反思。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效避免学生课堂疲劳现象。
第三,课后探索与思考:为了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又不给学生造成太多负担,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第四,“合作课堂” 教学的措施及意义:为了充分的地利用导学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我们采取“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
一是对学生分组:我们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每10位同学为一学习小组,各组设有小组长。每次讨论问题,由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来把本组的结论告诉大家,然后全班通过谈论评价。实践证明,方法是适合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是让学生自主讨论:课堂上注意调控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
三是让学生自主发言: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学生。
四是练习课堂完成: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又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体现层次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纠错。
五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研究”“课后活动”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我们根据“问题研究”“课后活动”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作课堂” 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一是实行新课后,课时少了,但是学生要自主思考和学习的内容多了,而课堂时间有限,在40分钟的课时上,学生能探讨并理解的知识并不多。
二是课程数量多,学生时间不足。目前就多数高中而言,尽管时间上学校做了严格要求,但学科多,每科分配的预习时间只有半节课,且各科教师很难做到有效协调,使学生疲于应付,缺少自主学习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三是批阅练习任务重。目前学校的师源较少,批阅导学案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做到全批全改。
四是预习效果较差。目前学生自学能力较弱,尤其在偏远山区,初中的教师为了升学,平时的课堂几乎都是“满堂灌”,导致很多学生还没有学会自主学习。同时,课下的合作探究很难有效地进行,预习也只能停留在浅层知识了解层面,而简单的课本知识的重现又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预习效果相对较差。
五是没有合理的评价体系。
总之,新课改下的地理“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还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但我们相信“合作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它能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理和人格得到健全,激发了学生的活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相信在今后不断的探索中,我们会做得更好。
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
在教学中,合作课堂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领是:提出学习课题→形成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团结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最终促成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合作课堂” 教学模式下导学案的编写
在经过新课改的理论学习后,全组教师讨论的导学案编写和框架如下。
第一,以新课标为核心:导学案必须紧扣新课改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我们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
第二,以学生为本:根据新课标的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形式,依据高中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设置的栏目既要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简洁明了、目标明确,又要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问题的情景,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寻求解决方法、总结地理规律,以求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导学要求: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与探索,要以双基为中心,与教材紧密联系,并要充分体现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应注意,可把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理解,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此外,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层次,各种难度的问题都要有,但要严格控制,有适当的比例,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合作课堂” 教学模式的实施
第一,课前导学:根据学校要求,教师要提前一周精心编写学案,于上课前两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并结合小组互助自学。在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填写教学案,并把疑难问题标注出来,教师再回收部分导学案进行批阅,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
第二,课堂合作与探究:本环节其实也就是课堂教学环节,但它区别于以往的单一讲授模式,其特点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基本思路: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规律总结→教师点拨→巩固练习→能力提升→学生课后反思。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效避免学生课堂疲劳现象。
第三,课后探索与思考:为了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又不给学生造成太多负担,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第四,“合作课堂” 教学的措施及意义:为了充分的地利用导学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我们采取“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
一是对学生分组:我们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每10位同学为一学习小组,各组设有小组长。每次讨论问题,由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来把本组的结论告诉大家,然后全班通过谈论评价。实践证明,方法是适合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是让学生自主讨论:课堂上注意调控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
三是让学生自主发言: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学生。
四是练习课堂完成: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又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体现层次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纠错。
五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研究”“课后活动”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我们根据“问题研究”“课后活动”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作课堂” 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一是实行新课后,课时少了,但是学生要自主思考和学习的内容多了,而课堂时间有限,在40分钟的课时上,学生能探讨并理解的知识并不多。
二是课程数量多,学生时间不足。目前就多数高中而言,尽管时间上学校做了严格要求,但学科多,每科分配的预习时间只有半节课,且各科教师很难做到有效协调,使学生疲于应付,缺少自主学习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三是批阅练习任务重。目前学校的师源较少,批阅导学案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做到全批全改。
四是预习效果较差。目前学生自学能力较弱,尤其在偏远山区,初中的教师为了升学,平时的课堂几乎都是“满堂灌”,导致很多学生还没有学会自主学习。同时,课下的合作探究很难有效地进行,预习也只能停留在浅层知识了解层面,而简单的课本知识的重现又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预习效果相对较差。
五是没有合理的评价体系。
总之,新课改下的地理“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还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但我们相信“合作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它能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理和人格得到健全,激发了学生的活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相信在今后不断的探索中,我们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