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英语理解与输出合二为一的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o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目前中国小学外语学习者的输出能力超过其对外语的理解能力这一现象,在研究心理学关于语言的理解和产出及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意识落实到理解基础上的输出这一层面的思想,论证了这一学习策略在词汇、语法学习和课堂活动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理解 输出 提高理解意识
  
  一、 引言
  
  为了改变学了十年外语(中学6年,大学4年),仍感到开口困难的“费时低效”问题,英语课程已提前到小学三年级开设,新的儿童英语教学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可是小学外语学了4年,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中时竟然单词只会跟读不会拼读,句子只会背诵而不会自由运用。为什么提前了学外语的年龄,還是成效不大?外语学习新的“费时低效”问题早就引起我国外语教育界的重视,并从教材的编写、教师素质和学习评估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尝试从大脑加工信息过程的角度去寻求答案,提出小学外语教学中理解与输出合二为一的策略用以解惑。
  
  二、理解、输出及提高学生理解意识的重要性
  
  理解和输出既指语言的理解和输出,也指理解能力和输出能力。以英语学习者为例,习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通过接受和理解可理解输入信息,从目前的水平提高到“1+1”的水平。制约第二语言是否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形成识记、说写等输出能力的因素是学习者所处的中介语状态。
  在语言的理解和输出上,一般期望学生更重视后者,因为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但是我们更希望重视前者,因为第一,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而非二语教学,没有自然掌握一门新语言的环境,课堂几乎是语言学习惟一的来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解、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才算“学会”。第二,目前小学英语教学通常采用交际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背记语句和课文,寄希望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输出)能力。由于欠缺对知识规则等显性知识的传授过程,学生可能注意不到自然输入中没有被强调的规则、结构知识,如果造成语误,就有可能长时间保留在学习者的语言里,甚至可能固化起来,难以清除。强化规则、纠正错误等能帮助学生消除不正确的语法假设(如I must to go.),真正学会语言。
  Pienemann(1989)试图从学习者中介语内部系统角度提示学习者学会某一语言的条件。他的实验证明,如果学习者处于某一结构的准备(可理解)状态,教学能产生催化效果。这也证明学生的早期学习建立了一定的中介语语法体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不到想教什么就能教会什么。相反,过早学习超出目前理解水平的结构会妨碍语言的运用。因此,我们认为,产生理解力和输出力失衡的原因要从学习过程中去找,从人们大脑加工信息的过程及学习习惯中去分析。
  在人脑加工处理信息过程中,理解和输出是这一过程的两个终端,是学习者表现出来的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而认知过程总是由浅到深,分为理解、记忆和储存三个阶段。如儿童学习母语时,把听到的词语在理解基础上说出来,可以更深层地加工信息、加强记忆,使之尽快过渡到长期记忆中去。自由输出的词语大部分来自长期记忆[1]。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注意有助于加深记忆。采用注意式交际任务在教学中突出某一语言特点,引起学生注意语言形式,在教师引导下促使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将理解和输出合二为一,加深记忆,将感性的短期记忆词语迅速过渡到理性的长期记忆中去,促进外语学习。正确的语言输入可更新、修正已掌握的中介语知识系统,增加运用语言的胆量和经验,并进一步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促进输出能力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2](P126)
  
  三、提高学生理解意识,将理解和输出结合的可行性
  
  事实上,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和我国国情,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学习外语,强化对显性知识的关注,将理解和输出相结合是可能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关于年龄和二语习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Penfield和Roberts指出:语言学习在9岁以后会受到大脑僵硬和呆板的牵制[3]。Lenneberg(1967)提出关键期假设,认为学习者在青春期(10岁)以前,生理和心理处于发育期,大脑可塑性强,容易学会第二语言。10岁以后,人的语言能力完成其侧向大脑左半球侧化过程。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较难学会第二语言。Krashen(1979)发表文章认为二语的最佳水平是随开始学习年龄的大小逐渐呈现负相关的。普遍认为儿童学外语由优势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语言习得速度在青春期前后达到了极限,这与生理决定的语言习得能力衰减规律相吻合。在我国,儿童一般6岁入学,三年级(10岁)开始学英语。因此目前在我国小学里进行的英语学习不是二语习得而是外语学习。外语学习只有课堂教学和教材的支持,是有意识学习语言规则(显性知识)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通过思维来学习语言的过程。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雅杰(Piaget)认为,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立足于他本身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会尽量用自己熟悉的结构去理解、处理新的语言现象。如英语单词take /teik/中辅音与元音的发音与汉语中类似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是对应的,汉语发音标准的儿童由于对汉语读音形成了一定的图式概念,就能很容易形成拼读英语单词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外语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四、对小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1. 在词汇学习上
  在我国,儿童一般6岁入学,三年级(10岁)开始学英语。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多数儿童的大脑已发生侧化,大脑已发育充分,神经系统可塑性和弹性已减弱,语言的习得过程越来越难。他们学习外语的优势是:主动理解语言和文化的能力较强,思维能力相对成熟,母语已熟练掌握,成熟的思维能力和母语习惯对外语学习已有一定促进作用。
  小学的外语教学仅靠听、说、唱和演的外部刺激是不够的,应以培养稳定的内部兴趣为主。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生往往因为记不住单词失去信心,丧失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利用直接拼读法帮助学生渡过单词识记关。学生已经学了3、4年汉语,对汉语拼音已很熟悉,可以说人人掌握了拼音的方法,汉语可以利用拼音来读,而英语也是拼音文字,可以把学生已经掌握的拼音方法这一优势转移到英语单词学习上去。借助直接拼音法,对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相似成分,迅速分辨,学好音标,让学生感到按规律记单词很容易,发音也很准确,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4](P34)。学得的单词识记知识通过单词记忆的实践逐渐内化,从而转变为学习者真正的语言能力。因此在听说基础上有意识地认读国际音标,拼读识记单词,为有效进行语句认读作好准备,应是小学外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2. 在语法学习上
  前面提到,学生能背诵的英语句子远远超出其语言输出中能自由运用的。培养学生将已掌握的句法知识转化为创造性地语言运用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总结、归纳语法知识。有意识地运用语法知识是外语学习者保持外语能力、避免向过渡语回退的重要手段。中国儿童在国内学英语是作为一门功课来学,语言环境限于课堂和教材,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语言,英语是他们的外语。因为不能保证每天有充足的英语输入,只靠英语课有限的无意识的习得,语言交际能力的获得远不如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脱离语言环境后,最终能帮助其恢复英语能力的还是其对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语法生成意识,如英语 “主+系+表”、“主+谓+宾”和“There be” 句子结构的介绍,以及什么词可以做主语、谓语、表语等。在朗读、背诵句子的同时,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用所学语法去创造句子,在使句子多样化的同时,语言的创造力也得到体现。
  3.在课堂交际活动上
  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交际活动,可以增加课堂上的语言运用时间,减少单纯听他人讲话的时间,增加教师个别辅导的时间,创造积极宽松的学习环境。活动中应采取注意式交际任务,突出某一语言特点。引起学生注意语言形式的交际活动在教师引导下会促使学生将理解和输出合二为一,加深记忆,将感性的短期记忆词语迅速过渡到理性的长期记忆中去,运用更准确的语言,促进外语学习。
  4. 在语言测试上
  语言测试主要是检查学习者已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语言信息。检索记忆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识别,一种是记忆。识别考试多为选择题和判断对错等;而回忆考试多采取填空、简答等形式。在中考、高考等考试形式的影响下,我国目前小学英语考试多是以识别考试为主,但这种考试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只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识别层面上,而不注重提高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生成语言的能力(如根据音标写单词、翻译等)。
  
  五、结语
  
  自然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如中国儿童在美国学英语)和在外语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如中国儿童在中国学英语),学习的认知心理过程有所不同,由“理解意识”的欠缺所导致。因此,小学外语教学法应根据这些差别做相应的调整。不能不顾国情,照搬国外的交际教学法。那只能是事倍功半。
  笔者提出小学外语教学中理解与输出合二为一的策略,是强调理解和思维在小学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是说外语学习中的所有困惑都可以通过它得到合理的解释。此策略只是告诉我们,学外语终究是为了运用,而要运用得好,在外语环境下,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理解意识。
  
  参考文献:
  [1]Caroll D. Psychology of Language.Brooks/Cloe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2]桂诗春. 新编心理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Penfield,W and L.Roberts. 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s ,New York,Atheneum,1959.
  [4]丁晓芳. 直接拼音拼读拼写单词实验小结[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7,(4).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一些探讨。  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象力  A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Teaching under The New Lesson Change  Liu Wenwen  Xinjiang KuCheXian Aksu area
期刊
摘要:口语流利性的获得成为评价学习者成功掌握一门语言的标志之一。本文从分析大学英语学生的特点入手,结合学界对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的研究,旨在探讨大学英语学生在课堂环境下如何发展口语能力,以及可能影响口语能力发展的某些因素。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生 课堂环境 口语流利性    1. 引言  自《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全国部分院校开始试点以来,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能否顺利地运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著名心理学“罗森塔尔效应”,并阐释了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可行性,从而使英语学习获得提高.  关键词: “罗森塔尔效应” 英语教学 鼓励 信心    Ⅰ“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其神话渊源。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塞浦路斯的一位王子,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时倾注了全部感情和心血,雕成后每天爱不释手,深情
摘要: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的听力教学特点及目标,从语篇分析的界定、发展和基本内容入手,从图式理论和语境两个方面,结合语篇分析的具体内容,来阐述语篇分析研究成果对当代听力教学活动的影响和运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 当代听力教学 图式理论 语境    近年来,语篇分析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随着现代化设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学生培养目标的变革,传统的
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国以才立、政台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竞争力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电网建设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也在人才。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一强三优”的发
期刊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通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学生的读、写、听、说和译的专业英语综合能力,为提高其工作竞争力打下基础。  关键字:通信 专业英语 教学模式    1.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既懂文化知识又有职
摘要:“忠实”标准一直是传统译论的核心。它既是译者用于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又是翻译评论者检验译文质量、评论译文优劣的尺度。然而,随着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发展,“忠实”这个传统译论中无可厚非的标准却引来了争论、遭到了质疑,真可谓见仁见智。本文从三个方面解构传统译论中的“忠实”,并建议以辨证的观点理解,即“忠实”有程度之分,绝对“忠实”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完全抛弃“忠实”也是不正确的。  关键词:解构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