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读常新的《西游记》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名著《西游记》的推荐与导读,我做过很多次试验,如人物形象分析、课本剧表演、人神魔较量、儒道释演绎……但总感觉不甚满意。
  这一次,我尝试从诗词入手,来赏读《西游记》。赏析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一、中啃玉米
  课堂开始,从小说第36回中,选取《一轮明月满乾坤》,为后续诗词的欣赏拉开帷幕。这种“中啃玉米”的方法,利于学生回首开卷,启开后部。且《一轮明月满乾坤》营造了上至高天、下至江海、大大小小、宇宙乾坤的辽远意境,使学生初见吴承恩的才华与诗情。
  二、精雕细琢
  课堂的主体部分,按诗词的内容分为三类。
  1.山水詩:为人物出场搭建舞台。
  欣赏山水诗词,着重从研读句式着手。大量的对偶、排比、扩展、浓缩句,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使人物的出场有了适合的舞台。这些舞台,或风景秀美,或环境险恶,或稀奇古怪,或平平坦坦,使人物瞬间也有了生命与活力。
  2.外貌诗:为人物个性彰显风采。
  对小说中的一组外貌诗词,我采用猜读的方法,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人物的外部特征与内在个性。学生在边读边猜的过程中,一边惊奇着,一边雀跃着,强烈的求知欲与猎奇心理,也被慢慢地填满充实。
  3.打斗诗:为情节开展推波助澜。
  小说中的一系列打斗诗词,更是写得活灵活现。我们用提取关键动作行为、两相比较的方式,捕捉住了人物较量的基本写法:两两对照、双线交织,经济丰满地凸显人物的个性。这种写法也带给学生习作构思的范本。
  山水诗、外貌诗、打斗诗贯穿整部小说,就像三串彩珠自然推动情节发展,又使九九八十一难蒙上了神秘新鲜的色彩。
  三、前后圆融
  引进小说结尾的诗词,一方面呼应开篇的诗,使课堂本身前后圆融起来,同时也启迪学生在平时习作中,学会运用系统之法,写好重点,顾及两头,这样文章才会丰富饱满而不零落散乱。
  在课堂的结尾处,我启示学生:诗词的本质就是生命独到的发现与表达。它体现的是诗人自我独立人格的追求。诗词时常会触动我们的内在生活经验。阅读诗词的过程,就是找寻自己的过程。
  课上完了,回首,依然有太多的缺憾留存其间。我没有利用大量的优美句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仿用,感觉错失一大资源。因而在名著的后续学习中,我做了补偿性的教学——《文字有亮度,表达要优美》,请学生参照《西游记》诗词中的扩展句、浓缩句等美化自己的作文语言。
  对其中人物的精神风貌,因为资源过多,我的解读还只是停在表面。未来的教学,将增加“学习共同体——《西游记》人物欣赏”环节,把《西游记》的赏读引向现在,带出它的时尚因素与时代价值。
  当然,《西游记》是一部大书,永远也不可能真正读完。我们当前能做的,唯有常读常新……
  (本节课为活动展示课之一,执教者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宫颈癌的防治。方法:对2003、2006年两次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宫颈
根据中国科协技术协会在2007年1月发布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中对学术不端行为做了明确的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
回首走过的教育之路,笃信一条普世真理:人生多数的际遇,偶然中都充满了必然。  每一次突围,都是自我的一次飞跃  2002年暑假将尽的一天,当我收拾着行李,准备继续我的村小教育之旅时,接到在母校履新的孙振建校长的电话,让我来新联中学任教初中语文。新的岗位,新的责任,新的路径,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虚心向学校前辈们请教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抓基础,强训练,刷习题,严奖惩,一路摸索,一路汗水,埋头耕耘,屡有
2019年5月,笔者有幸在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教授了一节体验式英语阅读教学课,以濒危动物为主题,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与分析。
混沌萌芽阶段首次说起“情智”,还要回到2008年暑期。有幸第一次参加国家级“送培进藏”,我给西藏物理骨干教师带去什么呢?当时梳理自己20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一个学生曾对
对突发事件中的食品卫生检验体会总结如下。1食品样品的采集和保存(1)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采样时应尽量处于这批食品的各个方位、各个层次都有被采集的机会,特别是数量较大
期刊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加
摘要  “故事”是叙事性文本写作的核心。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要对故事的原理及基本语法做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在读故事、评故事、写故事的过程中自行发现故事的要素与规则,总结成“干货”,搭建语法支架,提升讲好故事的能力。  关键词  叙事性文本 记叙文写作 故事语法  “记叙文的目的在把事物的形状和变化写出来传给大家看,叫大家看了文章,犹如亲身经验到一样。”[1]写出“变化”的关键是写好“故事”。有没有
我院1998—03/2007—09共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51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5例,女66例,年龄41~84岁。心律失常类型:病窦综合征69例,其中合并慢快综合征18例;房室传导
在我国,自从语文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独立学科以来,关于语文本体性的探究便从未停止过。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味就是语文的本色。”当代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如程少堂的“语文味”、黄厚江的“本色语文”、王旭明的“真语文”、李华平的“正道语文”等。虽然他们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但都是试图解释语文的本体内涵,探讨语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通过学习语文教育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结合个人的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