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您的目送,我在慢慢成长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b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阅读是一场盛宴,我在甘之如饴的享受里度过了最曼妙的年华;如果说和阅读相伴成长是与书之间最温暖的接触,那么龙应台的《目送》则是我生命年华里不可多得的温度,如火焰如泉水如热泪如惺惺相惜的情谊。
  是的,读《目送》的温暖时光里,我同时也真切地感受着我生命征程里的各种故事。
  2015年暑假,父亲突发胸痛住院,在三明医院急诊说是肺部有阴影病灶,但不确定性质,再到住院部呼吸科查看,历时九天,无果。那段时间,我是手足无措的,恰好母亲刚刚踏上她的台湾之旅,父亲的身边只有我。我的身边只有那本龙应台的《目送》。我当时好害怕回想书中的那些话,好害怕提前经历那些总是要一个人慢慢走的路,和那些我不愿意去独闯的关。害怕的同时,却要勇敢坚强地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时候的阅读,是心灵的一种沉淀。这份陪伴,与人和人之间的相陪很不一样,因为书中的每句话,会在心里不断地回响,回响到自己不再畏惧面对苦难为止,然后直面困难,想方设法去应对,它给了我勇气。
  等母亲回来,一家人奔赴福建省立医院做petCT(现阶段较先进的全自费的全身性早期肿瘤排查),确诊为良性,我们决定在省立医院胸外科切除治疗。住院前前后后二十多天,我们一家人相依相伴,做到了不离不弃。直到手术成功,再到出院,我的手中,我的心里一直都带着那本《目送》,脑海里始终都翻滚着基本上是热爱生命热爱亲人的人们都耳熟能详的段落,化作我的理解,我的立场,它应该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我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被他目送,感受着他望着我的背影渐行渐远。曾几何时,他站在小路的那一端,看着我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是我在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他:不必追。
  然而,我却更多时候愿意大声地告诉我的父亲:不要怕,我一直在。谢谢您用尽霜华的守护,感谢您倾您所有为我构建那样多美好的光景;我会等您,我也会慢慢走,我会尽量让您渐渐花白的头发感受到我想留住您的诚意;我会在您边上读着龙应臺的《目送》,轻轻告诉您,我是这样爱您。
  对,当你不止一遍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次的感受都有新一层的蜕变,每一次的经历,都像自己的成长一样,可歌可泣。
  也许《目送》给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因为在成长的过程里,我们都是一场“修行”,龙应台告诉我们,“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可是这场修行,父母为了让我们不害怕孤独,他们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所以父母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人,我们不能让他们孤独。比如母亲,每一次出游,我都尽可能带上她,因为退休在家的母亲时常觉得会和我和父亲脱轨了,觉得被忽视,她心里会难过。带她旅游是她最开心的事。同样是在阅读的过程里,我读到过这样一段话,特别适合放在这里说,“从小觉得最厉害的人就是妈妈,不怕黑,什么都知道,做好吃的饭,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哭着不知道怎么办时只好找她。可我好像忘了这个被我依靠的人也曾经是个小姑娘,怕黑也掉眼泪,笨手笨脚会被针扎到手,这个最美的姑娘,是什么让你变得无比强大?是岁月,还是爱。”在岁月的洗涤下,父母在一天天老去,我们从这些细腻的文字里捕捉到的都是温柔岁月里最璀璨的光辉。《目送》的作者龙应台也是一位母亲,她的感受,她的慈悲文字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所接收到的便是,要能够从自己的父母身上看到未来自己为人父母的样子。我们爱父母,未来我们的孩子就会爱我们。我们从父母那里学会了跌倒的道理,那么我们未来的日子里,也同样要教会我们的孩子,如何应对未来有可能出现在身边的各种磨难。我们在和父母学成长,我们自己,也在成长,日后的我们便同样会让儿女们从我们身上得到他们的成长。
  时光如水,想留,却握不住。是啊,那些与《目送》有关的日子,是我今生不可忘却的记忆。因为它,我与阅读更加亲近;因为它,我觉得世间真情更值得拥有和感悟;因为它,我在不断成长的路上,眼里和心里总是充满着祥和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也正是因为它,让我更加愿意和这个世界温暖相拥。
  最后,我要说的是,感谢父母的目送,让我成长至今,让我懂得感恩的快乐。而且,我们不害怕“渐行渐远”,我们都知道,未来的日子“终会重逢”。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其他文献
部编语文教材(以下简称“部编版教材”)单元内容组织体现“双线”特点,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线,这两条线均衡递进。语文要素体现为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切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相关训练。这些要素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每个单元、每一课中,教师只有精准把握语文要素,才能提高教学实效。部编版教材中保留了不少原人教版的教材。同样的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什么变
期刊
一、践行——重组文本设计绘本课程的研究历程  苏教版教材中的“年月日”部分,主要让学生借助年历表开展圈一圈、填一填、比一比、涂一涂等数学活动,感受年、月、日三者的联系。但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知识点零散,教学难度较大。  我们尝试将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与整合,以教材为基点进行相关数学绘本的选择。我们发现数学绘本《时间的故事》《老狼、老狼几点了》涉及时间序列内容,恰好能补充教材缺失的
期刊
在低段数学概念学习中,数学绘本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绘本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绘本为学生的绘图表征提供了参照。为此,如何科学合理选择数学绘本是将其引入教学并发挥效能的关键。数学绘本的选择,需要以反映数学思想和概念本质为选择依据,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绘图表征的方式对内容加以模仿、故事续编或创编,从而实现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下面以“10以内数”的教学为例,谈谈低年级数学绘本
期刊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热爱阅读,亲近经典,走向优秀,笔者在班上开展了“大声读给孩子听”的读书实验,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深切体会到“大声读”带来的三大好处。  一、激发阅读兴趣  “大声读给孩子听”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阅读方法。它是最易操作,也最容易凝聚学生注意力的一种阅读形式。它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自由自在地倾听故事,用耳朵感受阅读的美妙,用心灵体验阅读的畅快,从而不知不觉地爱上故事。“大声读给孩子听”
期刊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首次提出“语文要素”这个概念。所谓的语文要素是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的分解细化,教材将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落实到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在低年级教材中,语文要素主要反映在课后练习中(包括“语文园地”和课文中的“泡泡”提醒等),课后习题围绕识字写字、读好课文、语言积累、阅读指导、学会表达等几个方面系统设计。
期刊
一年级的学生离开了幼儿园,将直面数学这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就像与一位学究高深的长者对话,这种对话于他们是遥远、有沟壑的,是无趣、枯燥的。如何才能让这两个相距甚远的世界能进行融洽的交流呢?笔者设想:在低段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绘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爱的绘本中,让他们用绘本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架起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数学知识以细腻丰满的形象展现在
期刊
数学阅读是学好数学的“敲门砖”。“阅”,释义上和“读”相近,却包含“审核”的意思,即“审核物理,辨析是非”的过程,彰显思考和分析的思维成分。可见,阅读除了获得信息,更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学生通过对数学图表、情境、文字等信息的精准阅读,在头脑中形成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初步感知,是开启数字思考的必备条件。过于强调纲要式阅读,阅读过程草率容易导致学生错过思维拐点,造成理解偏颇与思维困扰,会对问题解决无从下手
期刊
规则是人社会化属性的重要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抓牢游戏、观察、辩论、监督四个环节,活教活用,强化了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一、突出落实四个环节,强化规划意识  1. 重视游戏运用。  一年级上学期的道德与法治课主要有四个单元框架:我爱我家(家庭场域)、我爱学校(学校场域)、健康每一天(
期刊
【习作题目】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期刊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六类,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停留在识记和理解两个层面上,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对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记忆和复制,但对其中内容不求甚解,这种学习使学习者在课后不久就忘记了所学知识。深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则对应后面四个层面,它指在基于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够在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