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作为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和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使用课堂提问,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这样,教学目标的实现就与课堂提问的优劣相关联,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就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一、什么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目前尚没有得到广泛研究,通过研究认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时,该提问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及其本身固有功能的实现程度。就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所提问题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主要是受数学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制约,同时还与教师提问时的措词和表述有关,事前有一定的预见性。而所提问题固有功能的实现程度则主要受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调控情境的制约,一般难以在事前预见,这里讲的问题的固有功能,指的是所提问题能激活相关知识网络特点以及激发和转移学生大脑兴奋中心的属性。
二、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
开放课堂形式,将学生从单纯的根据前面对课堂提问有效性涵义的界定,影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因素就可从所提问题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起作用的大小,以及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在实施时实现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当然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这里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与提问的目的是否一致。针对不同的提问目的,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其功能与目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否则即使问题本身的固有功能实现了,由于提问的功能与教学目标不相干或不甚紧密,仍然不能如期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就会导致实现了提问的功能达不到提问的目的的状况,影响提问的效果。第二,教师提问时措词是否明确,表达是否清楚。因为只有教师措词明确、表达清楚的提问,才能确保学生能立即理解题意,进入思考。否则,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吃力,理解题意就会感到好困难,还可能发生误解。既然学生不能立即理解题意,又怎么去思考问题呢?因此,只有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题意的提问,才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作用。而让学生理解题意困难或根本不能理解题意的提问,对实现教学目标就没作用了。
至于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的实现程度,同样也要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这里只考虑主要的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把握的准确程度,有些问题,如果单从数学上分析,其固有功能与提问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实施中,所提问题的预期功能并不一定就像教师所期待的那样得到实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对学生的估计不一定很准确,所提问题可能没有落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或者只是落在极少数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提问的功能就难以实现。第二,教师对问答时间的把握,有时,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由于教师把握不好问答时间,让学生匆忙上阵,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就要回答,当然他回答不出来。这样就会给教师提供不真实的反馈信息。使教师觉得学生还不具备回答这个问题的知识基础,而为了给学生学习新知识作铺垫。教师或者为了赶时间而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这样就失去了一次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建构新知识的机会;或者再提一些辅助性问题,这样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提问效果自然就较差。第三,与课堂情境及提问时刻的把握有关,同样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时刻使用,作用会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过程的某个关键时刻,适时地提出某个问题,可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过了这个时刻再提出这个问题恐怕就成了“马后炮”,没什么作用了。
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根据前面对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提高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有用性,二是最大限度的实现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
要提高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有用性,首先要保证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一般来说,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对所提问题所期待的功能与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实际具有的功能与所期待的功能并不完全一致,因而也就与教学目标不相一致,只有在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教师提问时措词、表达要准确、吐词要清楚,要让学生听的明白;二是要求教师提问时要准确的使用数学语言,不能把生活语言代替数学语言用于课堂教学中,要准确的读出和书写出数学式子,否则学生容易引起歧义和误解,即使有时帮助学生理解某个数学概念或原理需要用生活语言进行解释,也必须给出必要的说明。
最大限度的实现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首先要保证问题梯度适合学生认知水平,而且问题要合理分配,问题梯度适合认知水平的学生就是根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好问题串,并将问题串延伸到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使新旧知识交互作用,建立相关连接,逐步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之中或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知识结构,问题合理分配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将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层次,在设计问题时,先根据分好的层次分配好各层的大致问题数,一般按6:4或4:3:3的比例较好;然后,在各个层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相应难度的问题。在实施提问时,较难的问题要向基础好的学生发问,待学生回答后再做必要的讲解,以便让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所收获,较易的问题向基础欠缺的学生发问,这时可能有个别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不管问题多么容易他都回答不出来,教师不能因为一个人花费时间去讲解,可以课后做个别辅导,不然的话,就要浪费时间去讲解,既不合算也不合理。其次,要给学生足够问答时间,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大多数问题,除了需要回忆出相关的知识点外,还需要推理和计算,既然需要进行推理和计算,那么就得花费一定的时间,花费时间的长短依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对学生回答该问题所需时间作出估计,教师可模拟相应层次学生思考该问题,大致估计好所需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该问题,就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以便准确地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否则,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就可能提供给教师错误的信息,本来如果留给足够的时间能回答的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就会以为学生没有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第三,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惩罚式的提问,学生都能积极的思考,但未必都能很好的回答。面对学生各种不同的回答,教师该怎样处理呢?对于完美的回答,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正确的一面,然后再指出回答中的不足,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对于错误的回答,要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对于那些对问题不做出任何反映的学生,也不要把他轻易的凉在一边,马上叫其他同学回答,而要弄清楚学生不回答的原因。第四,教师提问时,要语言亲切、表情可亲,一般来说,课堂上教师娓娓动听的教学语言与和蔼的面部表情能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会感受到一种友好和谐的气氛,听课会感到轻松、愉快,也就愿意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在进行提问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语气、语调以及语速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要面带微笑,不要恶声恶气、板着脸孔提问。
(作者单位:416712湖南省永顺县永茂九年制学校)
一、什么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目前尚没有得到广泛研究,通过研究认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时,该提问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及其本身固有功能的实现程度。就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所提问题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主要是受数学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制约,同时还与教师提问时的措词和表述有关,事前有一定的预见性。而所提问题固有功能的实现程度则主要受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调控情境的制约,一般难以在事前预见,这里讲的问题的固有功能,指的是所提问题能激活相关知识网络特点以及激发和转移学生大脑兴奋中心的属性。
二、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
开放课堂形式,将学生从单纯的根据前面对课堂提问有效性涵义的界定,影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因素就可从所提问题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起作用的大小,以及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在实施时实现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当然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这里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与提问的目的是否一致。针对不同的提问目的,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其功能与目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否则即使问题本身的固有功能实现了,由于提问的功能与教学目标不相干或不甚紧密,仍然不能如期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就会导致实现了提问的功能达不到提问的目的的状况,影响提问的效果。第二,教师提问时措词是否明确,表达是否清楚。因为只有教师措词明确、表达清楚的提问,才能确保学生能立即理解题意,进入思考。否则,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吃力,理解题意就会感到好困难,还可能发生误解。既然学生不能立即理解题意,又怎么去思考问题呢?因此,只有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题意的提问,才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作用。而让学生理解题意困难或根本不能理解题意的提问,对实现教学目标就没作用了。
至于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的实现程度,同样也要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这里只考虑主要的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把握的准确程度,有些问题,如果单从数学上分析,其固有功能与提问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实施中,所提问题的预期功能并不一定就像教师所期待的那样得到实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对学生的估计不一定很准确,所提问题可能没有落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或者只是落在极少数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提问的功能就难以实现。第二,教师对问答时间的把握,有时,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由于教师把握不好问答时间,让学生匆忙上阵,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就要回答,当然他回答不出来。这样就会给教师提供不真实的反馈信息。使教师觉得学生还不具备回答这个问题的知识基础,而为了给学生学习新知识作铺垫。教师或者为了赶时间而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这样就失去了一次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建构新知识的机会;或者再提一些辅助性问题,这样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提问效果自然就较差。第三,与课堂情境及提问时刻的把握有关,同样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时刻使用,作用会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过程的某个关键时刻,适时地提出某个问题,可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过了这个时刻再提出这个问题恐怕就成了“马后炮”,没什么作用了。
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根据前面对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提高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有用性,二是最大限度的实现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
要提高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有用性,首先要保证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一般来说,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对所提问题所期待的功能与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实际具有的功能与所期待的功能并不完全一致,因而也就与教学目标不相一致,只有在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教师提问时措词、表达要准确、吐词要清楚,要让学生听的明白;二是要求教师提问时要准确的使用数学语言,不能把生活语言代替数学语言用于课堂教学中,要准确的读出和书写出数学式子,否则学生容易引起歧义和误解,即使有时帮助学生理解某个数学概念或原理需要用生活语言进行解释,也必须给出必要的说明。
最大限度的实现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首先要保证问题梯度适合学生认知水平,而且问题要合理分配,问题梯度适合认知水平的学生就是根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好问题串,并将问题串延伸到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使新旧知识交互作用,建立相关连接,逐步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之中或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知识结构,问题合理分配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将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层次,在设计问题时,先根据分好的层次分配好各层的大致问题数,一般按6:4或4:3:3的比例较好;然后,在各个层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相应难度的问题。在实施提问时,较难的问题要向基础好的学生发问,待学生回答后再做必要的讲解,以便让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所收获,较易的问题向基础欠缺的学生发问,这时可能有个别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不管问题多么容易他都回答不出来,教师不能因为一个人花费时间去讲解,可以课后做个别辅导,不然的话,就要浪费时间去讲解,既不合算也不合理。其次,要给学生足够问答时间,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大多数问题,除了需要回忆出相关的知识点外,还需要推理和计算,既然需要进行推理和计算,那么就得花费一定的时间,花费时间的长短依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对学生回答该问题所需时间作出估计,教师可模拟相应层次学生思考该问题,大致估计好所需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该问题,就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以便准确地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否则,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就可能提供给教师错误的信息,本来如果留给足够的时间能回答的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就会以为学生没有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第三,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惩罚式的提问,学生都能积极的思考,但未必都能很好的回答。面对学生各种不同的回答,教师该怎样处理呢?对于完美的回答,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正确的一面,然后再指出回答中的不足,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对于错误的回答,要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对于那些对问题不做出任何反映的学生,也不要把他轻易的凉在一边,马上叫其他同学回答,而要弄清楚学生不回答的原因。第四,教师提问时,要语言亲切、表情可亲,一般来说,课堂上教师娓娓动听的教学语言与和蔼的面部表情能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会感受到一种友好和谐的气氛,听课会感到轻松、愉快,也就愿意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在进行提问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语气、语调以及语速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要面带微笑,不要恶声恶气、板着脸孔提问。
(作者单位:416712湖南省永顺县永茂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