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精准”德育 助力教育扶贫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
  扶贫要“精准”,教育扶贫也要“精准”。近些年国家在教育扶贫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从贫困地区学生现状看,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改变命运的信心和目标,缺乏感恩心,对国家和社会的关爱麻木,甚至滋长了理所当然接纳的依赖意识和“等靠要”的思想。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现在虽然不存在因为经济原因导致学生失学,但贫困地区学校学生辍学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长期下去,这对巩固扶贫成果、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极为不利的。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志。从贫困地区学校教育角度讲,除了创造良好教学条件,保证贫困户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之外,如何有效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感恩意识、自强意识、责任意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符合实际的生涯规划是当前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课题。
  ● 利用当地资源 发挥激励示范作用
  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榜样的激励与指引。激励理论证明,虽然榜样的效果有所弱化,但榜样的激励作用仍在,关键在于激励的方法和榜样的选择,即榜样要做到“精准”。
  平利县地处陕、鄂、渝三省交界的巴山深处,属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平利县中学学生大部分来自本县的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有近四分之一学生属在册贫困户,是精准扶贫对象。这些贫困学生中多数家长家务繁忙,文化水平低,小农意识强,不重视也无暇关注孩子的教育,好多学生从小都是留守儿童,成长过程缺乏应有的管理、关爱和教育。在当前扶贫工作中,许多学生家长为了不劳而获得到钱物补助还争当贫困户,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这无疑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
  平利县中学针对当前的教育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的要求,在德育方面把感恩励志自强教育作为工作重点,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逐步找到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德育课程,坚持用身边的事实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
  优秀党员廖乾五烈士出生于本县偏僻农村,早年丧母,家境清贫,小时身体瘦弱多病,为了与命运抗争,他年少立志,习武练拳,锻炼身体。后来决心走出大山,经过几十天的忍饥挨冻,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到武汉投奔亲戚,在亲戚的资助下,经过勤奋攻读,考上了北平京师农业学堂,大学毕业后,由于当时社会黑暗,他无法实现“实业救国”的宏愿,在残酷现实面前,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投身革命,为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廖乾五铜像就坐落在平利县中学校园内(后迁入烈士陵园),平利县中学每年举办的成人仪式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就是向廖乾五塑像默哀,宣读誓词,宣讲廖乾五自强不息、忠心报国的先进事迹,演唱廖乾五作词的曾经传唱大江南北的《国民革命歌》,加强学生自强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平利县有一个残疾姑娘杨佩,她小时候不幸被高压电夺去双臂,为追寻自强之梦,她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与磨砺,除了能用脚生活自理外,还练就了用脚刺绣的绝活。曾经以乞讨为生的她奇迹般地登上了《中国梦想秀》舞台,实现了自己创业的梦想。杨佩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事迹经各大媒体报道后,在家乡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感动了无数人。平利县中学结合“中国梦,我的梦”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追梦”残疾姑娘杨佩与全校师生见面会。活动通过访谈的形式让她为广大师生讲述自己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和追梦历程,让同学们明白任何怨天尤人都是不起作用的,无论遭遇多大困难,经受多大挫折,都要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见面会结束后学生们非常感动,纷纷表示要向这些身边模范人物学习,寻找、传递正能量,激发寻梦和追梦的信心和决心。
  2015年“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冯莫林就是相距不远的邻县的人,他出生于偏僻山村一个贫困家庭。母亲天生青光眼,父亲也双目失明。当千千万万孩子还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时,冯莫林不仅要自己照顾自己,还得照顾爸爸妈妈、打理家庭、种庄稼、干农活。七年来,他靠着孝行感动天地,自强不息、乐观自信,奏响了一曲宏伟乐章,谱写了一部震撼心灵的时代传奇。这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教材,平利县中学及时下载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冯莫林:我的家不比别人差》专题片让各班学生观看,并召开主题班会。学生们看后热泪盈眶,他们纷纷被冯莫林孝敬长辈、自强不息、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和美好情操所感染。
  ● 创新德育途径 激发学生积极上进
  富有激情的“感恩励志”演讲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方式,全国有众多的相关方面专业演讲团体,但这些连老师都没当过的职业演讲师表演成分居多,且演讲内容离当地学生生活遥远,学生虽然能被现场气氛感染,但从实际情况看,效果并不明显。平利县中学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要从灵魂深处感染学生,必须从贫困地区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发出贴近本校学生生活的演讲课程,演讲内容要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现在“平利县中学高一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及感恩励志讲座”“平利县中学高二学风动员励志演讲”“平利县中学高考心理讲座及励志演讲”已成为品牌活动,拨动一级级学生感恩的心弦,激发出他们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和信念。主讲教师、德育处副主任汪德兴老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德兴哥”,汪德兴老师演讲语言鲜活通俗、引用的都是身边的事例,深深吸引和感染着学生,聽他的演讲成为每一届毕业生共同的青春回忆。目前汪德兴老师的感恩励志演讲在社会上和兄弟学校有广泛影响,汪德兴感恩励志演讲视频和音频被各大网站转载传播,让全国各地几十万人受益。   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走进社会,了解现实,感悟人生。平利县中学非常重视实践育人。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农村新村、社区工厂、创业协会等,使学生开阔视野,深刻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增强家国情感,培养自强意识和创业意识。学校团委成立“青年志愿者”,让学生深入社会,到孤老病残家中和敬老院送爱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爱心;组织学生开展清捡河床垃圾,“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一江清水送北京”,激发学生对来自北京的对贫困地区的好政策表达感恩之心。德育处寒暑假布置社会实践任务,倡导学生在家帮父母做家务,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伟大;号召学生走进父母的工作场地,体验父母工作的艰辛,收假之后召开交流汇报会,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感染,进行精神洗礼。
  ● 发挥主体作用 让德育“内化于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德育落脚点要放在“内化”上。平利县中学每年的“校园之星”评选和“寻找身边最美的人”已经成为学校的长效机制。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通过自己推举身边的道德模范和自强模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评价中,找到自已和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同时,榜样示范作用的引领、同伴的激励作用大大提升了各班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榜样带动群体,在校园内形成了“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教育要善于借东风,把握最佳的时机,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使学生发自内心感激生活,学会感恩,能够自立自强、发愤图强。平利县中学注重把本地教育资源和关键时间节点结合起来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例如针对留守子女对父母“抛弃”自己心存怨恨的实际,在母亲节来临之前,邀请几位母亲代表与留守学生座谈,让学生理解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的无奈和打工生活的艰辛,许多学生终于理解了远离自己的父母,自发地给漂泊他乡的母亲写信或主动打电话,说说心里话,谈谈对父母的理解,送上深情祝福。开学教育对学生在校几年有重要的影响,而学生毕业时也是重要的教育节点,对学生离校后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平利县中学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因此学校充分利用当地教育场所和教育资源,把“毕业季”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当地有较好的影响,纷纷被其他学校借鉴。陕西省平利县中学“感恩、励志、梦想”主题毕业季活动被中央教科所《中国德育》在专题文章中引用推广,毕业典礼老师寄语“去开采自己人生的金矿”在《中国德育》杂志刊载。
  ● 充分认识自我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社会对教育扶贫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期望贫困户子女都能考上大学。学校在教育方面也局限在考学方面,为了激励学生积极上进考上好大学,甚至在宣传上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有意贬低体力劳动者和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和劳动观,从而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客观实际。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钱挣不来,小钱看不上”“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就是现实中部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精准扶贫必须帮助学生精准认识自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符合实际的生涯规划。
  针对许多学生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的实际,平利县中学从各方面做好引导。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现状,认识就业压力,懂得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生存之道。学校统计了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引导没机会上大学的毕业生充分认识、了解职业教育,改变成才观念,搞好职业规划,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学校除邀请当地创业能手来学校讲座外,还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部分毕业生参观县职业中学及其实习基地,参观当地农民创业基地、工业园区、生态村庄等社会实践活动。县城周边近年涌现了一些职业中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典型,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农民创业基地、规划和建设中的工业园区和典型生态村庄,拜访这些创业榜样、技术能手和脱贫成果明显的贫困户,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业意识和正确的就业观。
  陕西远元专业修脚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远元是“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他是相距不远的邻县人。出身农村、家境贫寒的他不甘环境束缚、不向生活低头,敢向困难挑战、敢向命运宣言。他学过杂技、当过厨师,最终用一把修脚刀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就了自己的人生。经过10多年的打拼,郑远元最终在修脚行业站稳扎根,才30岁的他已经从一名普通的修脚工成为万人集团的掌门人,全国各地都有他的修脚加盟店。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郑远元在本地的修脚连锁店,邀请他的员工讲述郑远元创业的励志故事,学生深受感动,感悟到贫穷家庭孩子不应该甘于现状,只要有信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有梦想和坚定的信念,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创造精彩的人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总之,贫困地区学校不要对贫困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是要积极开创德育工作新思路,努力寻找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和最有成效的教育途径,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平利县中学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在当前教育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感恩励志自强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要充分挖掘身边德育资源,并为学生设计好针对性强的实践情境,从贫困地区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学生熟悉的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強教育,使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巩固扶贫成果、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贡献最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安康市平利县中学
其他文献
9月16日至22日,陕西省教育系统开展2019年陕西省第六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9月17日,由省教育厅牵头组织,全省各中小学校和高校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陆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  陕西理工大学在线上和线下开展了一系列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学校在官方网站上开设了网络安全宣传专栏,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从如何预防电脑病毒、国家网络安全法宣讲、
期刊
寸烛微光短,匠心师意长;无声春雨细,润物秀风光。“我的职业和我的学生是太阳最灿烂的一束光辉,我用心血呵护守望。”这是石泉县熨斗镇茨林教学点教师贾仕辅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诠释。贾老师三十六年如一日,执着而痴情地守望着他心中的那一束阳光,谱写了一曲乡村教师扎根山区促脱贫的动人之歌。  贾仕辅,1964年出生在石泉县熨斗镇板长村。该村地处石泉县最偏远的地区,土地贫瘠、闭塞偏僻、贫穷落后。为彻底改变童年苦涩
期刊
2019年7月,安康市汉滨区汉滨高级中学的张乐收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录取通知书,给整个家庭带来了阻断贫困的希望,张乐梦圆高考的背后是汉滨高级中学精准帮扶政策的成果体现,也是陕西省教育系统精准资助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陕西省教育厅把学生资助作为教育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建立精准化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机制为突破口,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全力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  精准识别,落实“一
期刊
本刊讯 2019年9月20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委厅直属单位和中等职业学校157名党支部书记,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全面深入开展。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乃霞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陈乃霞指出,第二批主题教育同师生群众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涉及的各种矛盾问题更复杂,师生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工作任务更细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
期刊
一、“国师”黎锦熙  “国师”是一个古旧的称谓,这里姑且用之。黎锦熙早年在长沙第一师范担任历史教员时,毛泽东是他的学生。毛泽东后来成为国家主席,不忘旧缘,仍尊黎锦熙为“我的老师”。因此,我们称黎锦熙为“国师”。  黎锦熙,字邵西,湖南湘潭人,1890年2月出生,仅比毛泽东年长三岁多。他毕业于清末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史地部,一生从事文史教育和国语统一事业,著述甚丰。1931年任北师大文学院院长,抗战爆发
期刊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腾讯集团发展研究办公室协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21年1月20日在京揭晓。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7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对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著名的教育家,1981年,他的著作一经引入,便在全国迅速掀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热”。38年后,重读他的经典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依然心潮澎湃,既为其深厚的教育情怀所感染,又感佩其扎实而丰富的教育实践。  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苏霍姆林斯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把无私的爱播撒在儿童的心间,陪伴他们自由、快乐、幸福地成长。静心读读《给教师的建议》,追随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脚步,我才悟
期刊
“是西电科大的学生们来了,快进来坐!”在陕西省蒲城县闫家村,78岁的皇玉林老人热情地招呼着同学们。为帮助当地群众脱贫,在“双百工程”帮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团队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当地建起多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闫家村的金银花示范基地便是其中一个,皇玉林一家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顺利脱贫的。  3000余支实践团队、3.8万名青年学生利用寒暑假连续走进三秦大地的乡村,面向“双百工程”对口支援县
期刊
本刊讯(张晓楠) 近日,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海明带队,西咸新区2019年部分优秀教师、优秀校园长代表及機关党员干部代表共54人赴铜川市照金开展西咸新区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教育兴区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铜川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智远,铜川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丽,铜川市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赵雅玲,铜川市委组织部部委委员、照金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张耀东,铜川市教育工
期刊
“怪怪的第一课”  “老陈真的很怪!我上他的第一节课就感觉到了!三年下来,这种感觉更强烈了!”到底是怎样的开学第一节课让覃紫晋这个小姑娘记了整整三年呢?  2016年9月,开学第一节课,陈立强走进七年级六班的教室,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来个像模像样的自我介绍,而是告诉学生们:“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听’,闭上眼睛听五分钟,然后说一说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学生一脸茫然,但小学时期养成的惯性还是让他们遵从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