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各民族不同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对习语形成的特点加以解析,以达到更好的去理解,从而起到更准确翻译的目的。
[关键词]习语 文化 习俗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102-01
汉英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习语,其中包括比喻性的词组、俚语、俗语、格言、谚语、成语和典故等。他们有的出自文学作品、有的出自传说、有的来源自生活经验或日常劳动。都是在长期的使用中总结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习语都是言简意骇,具有鲜明的、形象的、恰当的比喻,通常都会引申出比字面更深层次的含义,让人产生联想和思考。他们都是一个民主文化的精华与智慧结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红后的名族色彩语言形式,所以本文对汉英习语做以对比分析。各民族的习俗、文化、自然环境、思维方式、宗教等都对习语的形成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
一、民族性
习语他有较强的民族性,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这和生存环境、历史背景、地域、气候、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各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反应在习语中。中国千百年来就是农业大国,人民与土地分不开,所以有很多有关与土地有关的习语,如:春华秋实、五谷丰登、瓜熟蒂落等。英国是个岛国,在于海洋环境抗争中,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形成了很多源于航海或海洋有关的习语,如:“weather the storm”安然度过了风暴。中国文化传统里耕牛是勤劳肯干象征,所以就有鲁迅的人尽皆知的名句“俯首甘为孺子牛”。但英国不同的是用马耕作,因此马在英美文化里是勤劳吃苦的象征。所以英语讲“as strong as a horse”,“to work like a horse”。這也就需要我们清楚在翻译的过程中,同样是是表达一个人勤劳肯干、任劳任怨。还有中国的“聊以自慰”英语的“Sour Grapes”(葡萄酸,出自伊索寓言),这都是指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不好的,用来安慰自己。“背水一战”和“to burn one’s boats”(烧掉船只)都是与历史有关,使士兵断绝后路,狠下非胜即死的决心,现在用来形容做某件事所下的决心之大,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对民族性有深刻的了解。
二、固定性
习语有其固定性,并不是可以随意改变,在语句结构上具有其完整性,其意义往往并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总和,而是要作为整体来看。例如英语的“to lose one’s head”并不是“丢了脑袋”而是同我们的仓惶失措一个意思。还有“Meet one’s Waterloo”其中的“Waterloo”是拿破仑战败的地方,应该翻译成一败涂地,切不可拆开来乱解释。还有例如中国的“胆小如鼠”你不能说成“胆小如兔”即使兔子胆子也很小那也不行,“雪中送炭”不能说成“雪中送煤”,同样英文的“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你也不能改成“at sevens and eights”,所以说习语有其固定性和完整性。
三、风俗习惯
不同的风俗习惯也行成不同的习语,民族风俗越丰富多彩,它构成的习语文化底蕴越深厚,这也是滋养习语生命的沃土。由于习俗不同,人们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东方文化中,尤其是中国龙是吉祥和权威的象征,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如:“真龙天子”之称。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确是邪恶的代表,“the old dragon”常常用来指魔鬼,同样蝙蝠在中国作为福的同音,常常用来寓意吉祥多福,而“bat”(蝙蝠)却被认为邪恶的动物,吸血鬼的化身。在中国带狗的习语、成语多数都是贬义,如: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等,而西方英、美却多数都是褒义词,够被认为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常把它们看做家庭的一员。如:top dog(最重要的一员),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ay dog(爱屋及乌)。其他还有颜色,我们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而英语国家,红色多代表危险。
四、地域性
中英两国分别位于东西两个半球,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两个民族对语言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在两种语言中,“东风”与“西风”其象征意义截然不同。汉语中“东风”是象征着进步,蓬勃向上的褒义词。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夜放千术,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象征着春天、温暖、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而“西风”这象征着荒凉、没落。而英国由于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春的是西风,他给英国带来了春天,所以就有了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这正是对西风的讴歌。英国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岛国,与之相关联的航海业、造船业很发达,这一特点使他们产生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航海文化,所以英语中的有许多与与水有关、海洋有关的习语。如“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in the same boat(同舟共济)”“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as mute as fish(沉默如鱼)等。而中国自古就是以农业立国,因此就有很多与农业有关的词语,“斩草除根”、“瓜熟蒂落”、“顺藤摸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
五、中教信仰
中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产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在语言上就会有很多浓厚的中教色彩。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所以《圣经》中的典故广为流传,有很多就演变成生活中的口头习语,如“forbidden fruit(禁果)”,“Judas Kiss(犹大之吻,口蜜腹剑)”,“as old Adam(很久以前的、极古老的)。而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来自佛教和道教思想。所以就出现很多来佛教有关的习语。如“一尘不染”、“不二法则”、“现身说法”“借花献佛”、“大慈大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修身养性”、“长生不老”等等。
六、心理联想
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中,同一种事物或形象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不同的民族往往会用不同的比喻表达同一种思想,也就是说由于联想不同,喻体也有很多变化。如:汉语“力大如牛”,英语说“as strong as a horse”,如鱼得水 like a duck to water,挥金如土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水中捞月 to fish in the air,棋逢对手 diamond cut diamond 等很多。
习语翻译
翻译汉英习语应该充分考虑到两者之间的文化共性和文化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要保持原文的民族、地方特色,还要处理好文化差异在习语中不同的反应。适当灵活变通,使译文尽可能达到为译文读者所普遍接受。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注法,毋庸置疑只要我们能够在翻译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解、掌握其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就可以使我们的翻译过程中游刃有余,并且能做到是大多数人所接受。
作者简介
石锐,1978年,女,吉林工商学院外语分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习语 文化 习俗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102-01
汉英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习语,其中包括比喻性的词组、俚语、俗语、格言、谚语、成语和典故等。他们有的出自文学作品、有的出自传说、有的来源自生活经验或日常劳动。都是在长期的使用中总结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习语都是言简意骇,具有鲜明的、形象的、恰当的比喻,通常都会引申出比字面更深层次的含义,让人产生联想和思考。他们都是一个民主文化的精华与智慧结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红后的名族色彩语言形式,所以本文对汉英习语做以对比分析。各民族的习俗、文化、自然环境、思维方式、宗教等都对习语的形成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
一、民族性
习语他有较强的民族性,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这和生存环境、历史背景、地域、气候、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各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反应在习语中。中国千百年来就是农业大国,人民与土地分不开,所以有很多有关与土地有关的习语,如:春华秋实、五谷丰登、瓜熟蒂落等。英国是个岛国,在于海洋环境抗争中,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形成了很多源于航海或海洋有关的习语,如:“weather the storm”安然度过了风暴。中国文化传统里耕牛是勤劳肯干象征,所以就有鲁迅的人尽皆知的名句“俯首甘为孺子牛”。但英国不同的是用马耕作,因此马在英美文化里是勤劳吃苦的象征。所以英语讲“as strong as a horse”,“to work like a horse”。這也就需要我们清楚在翻译的过程中,同样是是表达一个人勤劳肯干、任劳任怨。还有中国的“聊以自慰”英语的“Sour Grapes”(葡萄酸,出自伊索寓言),这都是指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不好的,用来安慰自己。“背水一战”和“to burn one’s boats”(烧掉船只)都是与历史有关,使士兵断绝后路,狠下非胜即死的决心,现在用来形容做某件事所下的决心之大,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对民族性有深刻的了解。
二、固定性
习语有其固定性,并不是可以随意改变,在语句结构上具有其完整性,其意义往往并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总和,而是要作为整体来看。例如英语的“to lose one’s head”并不是“丢了脑袋”而是同我们的仓惶失措一个意思。还有“Meet one’s Waterloo”其中的“Waterloo”是拿破仑战败的地方,应该翻译成一败涂地,切不可拆开来乱解释。还有例如中国的“胆小如鼠”你不能说成“胆小如兔”即使兔子胆子也很小那也不行,“雪中送炭”不能说成“雪中送煤”,同样英文的“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你也不能改成“at sevens and eights”,所以说习语有其固定性和完整性。
三、风俗习惯
不同的风俗习惯也行成不同的习语,民族风俗越丰富多彩,它构成的习语文化底蕴越深厚,这也是滋养习语生命的沃土。由于习俗不同,人们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东方文化中,尤其是中国龙是吉祥和权威的象征,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如:“真龙天子”之称。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确是邪恶的代表,“the old dragon”常常用来指魔鬼,同样蝙蝠在中国作为福的同音,常常用来寓意吉祥多福,而“bat”(蝙蝠)却被认为邪恶的动物,吸血鬼的化身。在中国带狗的习语、成语多数都是贬义,如: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等,而西方英、美却多数都是褒义词,够被认为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常把它们看做家庭的一员。如:top dog(最重要的一员),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ay dog(爱屋及乌)。其他还有颜色,我们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而英语国家,红色多代表危险。
四、地域性
中英两国分别位于东西两个半球,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两个民族对语言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在两种语言中,“东风”与“西风”其象征意义截然不同。汉语中“东风”是象征着进步,蓬勃向上的褒义词。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夜放千术,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象征着春天、温暖、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而“西风”这象征着荒凉、没落。而英国由于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春的是西风,他给英国带来了春天,所以就有了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这正是对西风的讴歌。英国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岛国,与之相关联的航海业、造船业很发达,这一特点使他们产生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航海文化,所以英语中的有许多与与水有关、海洋有关的习语。如“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in the same boat(同舟共济)”“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as mute as fish(沉默如鱼)等。而中国自古就是以农业立国,因此就有很多与农业有关的词语,“斩草除根”、“瓜熟蒂落”、“顺藤摸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
五、中教信仰
中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产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在语言上就会有很多浓厚的中教色彩。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所以《圣经》中的典故广为流传,有很多就演变成生活中的口头习语,如“forbidden fruit(禁果)”,“Judas Kiss(犹大之吻,口蜜腹剑)”,“as old Adam(很久以前的、极古老的)。而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来自佛教和道教思想。所以就出现很多来佛教有关的习语。如“一尘不染”、“不二法则”、“现身说法”“借花献佛”、“大慈大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修身养性”、“长生不老”等等。
六、心理联想
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中,同一种事物或形象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不同的民族往往会用不同的比喻表达同一种思想,也就是说由于联想不同,喻体也有很多变化。如:汉语“力大如牛”,英语说“as strong as a horse”,如鱼得水 like a duck to water,挥金如土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水中捞月 to fish in the air,棋逢对手 diamond cut diamond 等很多。
习语翻译
翻译汉英习语应该充分考虑到两者之间的文化共性和文化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要保持原文的民族、地方特色,还要处理好文化差异在习语中不同的反应。适当灵活变通,使译文尽可能达到为译文读者所普遍接受。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注法,毋庸置疑只要我们能够在翻译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解、掌握其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就可以使我们的翻译过程中游刃有余,并且能做到是大多数人所接受。
作者简介
石锐,1978年,女,吉林工商学院外语分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