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王海 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她笔下所刻画的女性形象,都是按照男性视野和男性的心理期待、性别恐惧来展开想象的。王海 作品中的女性,间接地满足了男性的欲望期待以及对男性文化秩序的重构。
关键词:王海 女性形象 男性视野 解析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被称作是“中国婚恋第一写手”的王海 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尽管王海 以女性的身份在进行写作,但其作品在塑造夏晓雪、翠花、林小枫、王纯、许玲芳等众多女性形象时,这些女性形象既具有一定思想又能够满足男性的理想期待,她们既符合新女性的标准——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又非常的美丽,而让男性感到欣慰,产生精神愉悦。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是在男性的欲望期待中来完成,不自觉地维护了男性中心的文化秩序。本文以《牵手》为例进行解读。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男性“神话”的坍塌和“寻找男子汉”的呼告下,“第三者”插足的婚恋题材小说以及影视作品大量“浮出水面”,应该说,是王海 的小说《牵手》以及同名电视连续剧首开此方先河。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第三者”,几乎全部受过良好的教育,年轻貌美,富有青春活力,聪明能干,而所钟情的对象往往是事业有成的中年男性,这种对具有“时尚”特点的女性的塑造,不自觉地践行了男权文化的法则。所以,从作家王海 的作品《牵手》中,我们可挖掘出“第三者”王纯形象塑造的背后,隐藏着父权社会的话语,其形象同样属于男性欲望视野下的女性。
当钟锐与夏晓雪的感情生活进入冰川时期时,王纯的出现对于钟锐来说,像一股清新的暖流,抚慰着钟锐,使他尽量少受伤害,及时得到补偿(在钟锐与王纯的情感生活中,王纯是被钟锐吸引的又一个女性)。尽管文本中对这种情感的叙述小心翼翼,但是对于钟锐和与钟锐同处于一个语境中的读者或观众来讲,王纯的确是他需要的理想的女性。
王纯犹如她的名字一样纯洁、善良、聪明又善解人意。尤其是王纯作为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知识女性,透露出的朝气和直爽,是结婚后的夏晓雪身上缺少的。《牵手》为王纯出现在钟锐面前设计了这样一些细节:王纯没有固定的住处,当她终于租到一所住房后,又无端受到女性房东的猜疑,倍受委屈。王纯居无定所,常常为寻不到住处四处飘零,以及孤独无助的地位,使钟锐对王纯生出爱意同时,也包含着男性对女性实施保护时的满足感(这也是父权社会的一种话语)。
王纯对于钟锐的情感是由开始的敬佩(钟锐的正直、良好的职业道德等代表着社会的主流方向)上升为爱情的。由于这种情感的滋生被安排得如此合理,所以一般的读者没有简单地将王纯列入“第三者”的行列(这样处理对于钟锐来说也是十分有力的)。当王纯走进钟锐的生活后,《牵手》中的夫妻模式发生着变化,原来的“佳人”(夏晓雪)加上“时尚”女性(王纯),构成了当代男性理想的夫妻模式。
我们看到,这种新的模式是应男性社会环境的变化产生的。男性有两个主要的生活场景: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之所以被认可,是因为在传统社会结构中,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男耕女织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女性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辅助地位。这种只是满足温饱的低水平的生活方式,很难产生情感的平等交流。女性主要的活动范围是家庭,社会活动尤其是就业大军中女性寥寥无几,女性充任贤妻良母的角色,基本上可以维持家庭的稳定。
在当代社会,快节奏、高速度、高消费,以及流水线式的非体力性质的生产方式,使女性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过去基本清一色的男性的职业工作中,女性所占比例越来越多,职业女性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主要原因是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男性对女性的认识和要求也会发生变化。
对于男性来说,社会职业是其身份地位的标志,也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男性不仅在家庭中与异性接触,而且需要在工作中与异性接触。这时候,在他们的眼中,女性被分成两大类:家庭主妇类和职业女性类(后一种不是根据有没有工作判定),两类的结合自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对于家庭主妇们来说,这是过分的要求。因此,她们作为女性永远处在被动地不断适应男性的需求的位置上,在夫妻关系的结构中只能是配角,其位置也不稳定。况且,职业女性的存在和队伍的扩大对于她们来说,意味着有被“第三者”插足的危险。
《牵手》中的晓雪所经历的情感危机就证实了这一点。从男性的角度来看,传统的佳人还是需要的。但是,男性在工作中需要的女性,而“贤妻良母”类的女性又无法胜任时,就会被男性当作与新女性比较的一类人而存在。她们往往成为新女性的陪衬,以自己的黯然无色,反衬新女性的光彩。当然,这种区别是在男性眼中出现的,男性在他们工作环境中接触这些新女性时,传统女性身上表现出的那种“为爱牺牲自身”的闪光点,已经不再满足男性的多重心理期待了。因此,男性与新女性们生出新的情感来是有条件和理由的。
可以说,王纯的出现客观上是对“原配妻子”夏晓雪造成了一种伤害。她在夏晓雪面前的负罪感,使她一直无法正视自己的情感需要,更不敢面对夏晓雪。当夏晓雪的妹妹当面怒斥王纯时,王纯只有接招,连申辩的话语都找不到。这虽然可以被理解成王纯的善良(传统女性的美德),但善良并不意味着她可以不付出代价。因为,王纯的爱也是在父权语境下得以解释的。所以,她的爱情应该在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下才得以存在。否则的话,观众就会将不道德的罪名贴在她的背上。
对于钟锐来说,他出入于晓雪与王纯的情感场相对是自由的,他对于王纯和晓雪似乎都相当重要,他抛弃晓雪,喜欢王纯都无可厚非。因此,钟锐在这场情感纠葛中实际的损失与其他两位女性相比小多了。
尽管作者并不愿意将王纯放到道德的审判席上,但是,他(她)们在父权的语境中,仍然无法摆脱“‘新女性’以传统妇女(原配妻子)的牺牲换得自己的自由”的话语影响。所以王纯只能一方面享受爱情的甜蜜,一方面要不断地体味晓雪的辛苦,不断自责或忍受他人的谴责。最后,王纯自动退出与钟锐的情感场,并承受流产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才赢得观众的同情。这是在现实的语境中,作者能为王纯找到的最好的结局,或者说是最少的伤害。她不愿意背负牺牲夏晓雪的重责,她在追求一种完美,而这种完美是在父权语境中提出来的。
我们能够发现,从“才子+佳人”到“才子、佳人+时尚女性”的两种模式中,只有一个因素——才子是不变的。才子在以父权为主的意识形态中,是男性的代表形象或者标准。才子这个因素的稳定性说明在夫妻范式中,男性是中心,女性是作为配角出现的。即使像王纯这样的新女性,她大胆地爱上一个有家室的男性,并且为了他献出自己的一切,虽说最终没有获得与钟锐结婚的回报,却也无怨无悔。
“仅就这一点而言,王纯的自我意识要比晓雪强。因为王纯并没有简单地把爱情建立在男性的回报上,爱就是目的,回报是他人的事情。但是,在父权的语境中,这种进步并不是女性意识的提高和改变(在此我们并非否定这种进步,而是要强调实质),因为与其说这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男性的需要。”男性的社会生产活动需要有女性的帮助时,他们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把女性视为自己的同类,希望女性有独立性,不要过分依赖男性。可是,当女性的独立意识中出现摆脱男性控制的因素时,男性会以女性缺少了温柔娴淑为由不喜欢她们。
男性是社会的主流人群,他们既代表着自己的利益,也代表着社会的利益。他们需要王纯这样的女性,他们会欣赏王纯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满足她们的要求。但是,“王纯们”不能以怀孕等为理由强迫或要挟他们与原配妻子离婚,也不要奢望能嫁给他们。如果这样的话,“钟锐们”不喜欢,社会自然也不会喜欢。她们只有无私的、忘我的,完全奉献给男性,才是可爱的。这是游戏规则,如果违背这套规则,王纯们就要被社会唾弃,遭到谴责,而钟锐们往往是无辜的。所以,王纯做流产手术后离开钟锐,回到故乡,这正是为钟锐解决了难题,也维护了父权制的价值——男性是社会稳定的象征。
结语
作家王海 笔下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多是在男性视野下的女性,在她们身上无一例外地满足了男性的种种欲望,并为男性的世界起到了装饰的作用,间接地满足了男性的欲望期待以及对男性文化秩序的重构。
参考文献:
[1] 艾尤:《都市文明与女性文学关系论析》,《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2] 陶东风:《口香糖与爱情:欲望的虚幻满足》,《中华读书报》,2001年第7期。
[3] 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4] 王海 :《婚姻是个人的事情,门当户对很重要》,《读书》。
作者简介:陈光辉,男,1972—,四川乐山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应用文写作、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王海 女性形象 男性视野 解析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被称作是“中国婚恋第一写手”的王海 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尽管王海 以女性的身份在进行写作,但其作品在塑造夏晓雪、翠花、林小枫、王纯、许玲芳等众多女性形象时,这些女性形象既具有一定思想又能够满足男性的理想期待,她们既符合新女性的标准——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又非常的美丽,而让男性感到欣慰,产生精神愉悦。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是在男性的欲望期待中来完成,不自觉地维护了男性中心的文化秩序。本文以《牵手》为例进行解读。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男性“神话”的坍塌和“寻找男子汉”的呼告下,“第三者”插足的婚恋题材小说以及影视作品大量“浮出水面”,应该说,是王海 的小说《牵手》以及同名电视连续剧首开此方先河。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第三者”,几乎全部受过良好的教育,年轻貌美,富有青春活力,聪明能干,而所钟情的对象往往是事业有成的中年男性,这种对具有“时尚”特点的女性的塑造,不自觉地践行了男权文化的法则。所以,从作家王海 的作品《牵手》中,我们可挖掘出“第三者”王纯形象塑造的背后,隐藏着父权社会的话语,其形象同样属于男性欲望视野下的女性。
当钟锐与夏晓雪的感情生活进入冰川时期时,王纯的出现对于钟锐来说,像一股清新的暖流,抚慰着钟锐,使他尽量少受伤害,及时得到补偿(在钟锐与王纯的情感生活中,王纯是被钟锐吸引的又一个女性)。尽管文本中对这种情感的叙述小心翼翼,但是对于钟锐和与钟锐同处于一个语境中的读者或观众来讲,王纯的确是他需要的理想的女性。
王纯犹如她的名字一样纯洁、善良、聪明又善解人意。尤其是王纯作为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知识女性,透露出的朝气和直爽,是结婚后的夏晓雪身上缺少的。《牵手》为王纯出现在钟锐面前设计了这样一些细节:王纯没有固定的住处,当她终于租到一所住房后,又无端受到女性房东的猜疑,倍受委屈。王纯居无定所,常常为寻不到住处四处飘零,以及孤独无助的地位,使钟锐对王纯生出爱意同时,也包含着男性对女性实施保护时的满足感(这也是父权社会的一种话语)。
王纯对于钟锐的情感是由开始的敬佩(钟锐的正直、良好的职业道德等代表着社会的主流方向)上升为爱情的。由于这种情感的滋生被安排得如此合理,所以一般的读者没有简单地将王纯列入“第三者”的行列(这样处理对于钟锐来说也是十分有力的)。当王纯走进钟锐的生活后,《牵手》中的夫妻模式发生着变化,原来的“佳人”(夏晓雪)加上“时尚”女性(王纯),构成了当代男性理想的夫妻模式。
我们看到,这种新的模式是应男性社会环境的变化产生的。男性有两个主要的生活场景: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之所以被认可,是因为在传统社会结构中,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男耕女织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女性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辅助地位。这种只是满足温饱的低水平的生活方式,很难产生情感的平等交流。女性主要的活动范围是家庭,社会活动尤其是就业大军中女性寥寥无几,女性充任贤妻良母的角色,基本上可以维持家庭的稳定。
在当代社会,快节奏、高速度、高消费,以及流水线式的非体力性质的生产方式,使女性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过去基本清一色的男性的职业工作中,女性所占比例越来越多,职业女性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主要原因是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男性对女性的认识和要求也会发生变化。
对于男性来说,社会职业是其身份地位的标志,也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男性不仅在家庭中与异性接触,而且需要在工作中与异性接触。这时候,在他们的眼中,女性被分成两大类:家庭主妇类和职业女性类(后一种不是根据有没有工作判定),两类的结合自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对于家庭主妇们来说,这是过分的要求。因此,她们作为女性永远处在被动地不断适应男性的需求的位置上,在夫妻关系的结构中只能是配角,其位置也不稳定。况且,职业女性的存在和队伍的扩大对于她们来说,意味着有被“第三者”插足的危险。
《牵手》中的晓雪所经历的情感危机就证实了这一点。从男性的角度来看,传统的佳人还是需要的。但是,男性在工作中需要的女性,而“贤妻良母”类的女性又无法胜任时,就会被男性当作与新女性比较的一类人而存在。她们往往成为新女性的陪衬,以自己的黯然无色,反衬新女性的光彩。当然,这种区别是在男性眼中出现的,男性在他们工作环境中接触这些新女性时,传统女性身上表现出的那种“为爱牺牲自身”的闪光点,已经不再满足男性的多重心理期待了。因此,男性与新女性们生出新的情感来是有条件和理由的。
可以说,王纯的出现客观上是对“原配妻子”夏晓雪造成了一种伤害。她在夏晓雪面前的负罪感,使她一直无法正视自己的情感需要,更不敢面对夏晓雪。当夏晓雪的妹妹当面怒斥王纯时,王纯只有接招,连申辩的话语都找不到。这虽然可以被理解成王纯的善良(传统女性的美德),但善良并不意味着她可以不付出代价。因为,王纯的爱也是在父权语境下得以解释的。所以,她的爱情应该在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下才得以存在。否则的话,观众就会将不道德的罪名贴在她的背上。
对于钟锐来说,他出入于晓雪与王纯的情感场相对是自由的,他对于王纯和晓雪似乎都相当重要,他抛弃晓雪,喜欢王纯都无可厚非。因此,钟锐在这场情感纠葛中实际的损失与其他两位女性相比小多了。
尽管作者并不愿意将王纯放到道德的审判席上,但是,他(她)们在父权的语境中,仍然无法摆脱“‘新女性’以传统妇女(原配妻子)的牺牲换得自己的自由”的话语影响。所以王纯只能一方面享受爱情的甜蜜,一方面要不断地体味晓雪的辛苦,不断自责或忍受他人的谴责。最后,王纯自动退出与钟锐的情感场,并承受流产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才赢得观众的同情。这是在现实的语境中,作者能为王纯找到的最好的结局,或者说是最少的伤害。她不愿意背负牺牲夏晓雪的重责,她在追求一种完美,而这种完美是在父权语境中提出来的。
我们能够发现,从“才子+佳人”到“才子、佳人+时尚女性”的两种模式中,只有一个因素——才子是不变的。才子在以父权为主的意识形态中,是男性的代表形象或者标准。才子这个因素的稳定性说明在夫妻范式中,男性是中心,女性是作为配角出现的。即使像王纯这样的新女性,她大胆地爱上一个有家室的男性,并且为了他献出自己的一切,虽说最终没有获得与钟锐结婚的回报,却也无怨无悔。
“仅就这一点而言,王纯的自我意识要比晓雪强。因为王纯并没有简单地把爱情建立在男性的回报上,爱就是目的,回报是他人的事情。但是,在父权的语境中,这种进步并不是女性意识的提高和改变(在此我们并非否定这种进步,而是要强调实质),因为与其说这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男性的需要。”男性的社会生产活动需要有女性的帮助时,他们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把女性视为自己的同类,希望女性有独立性,不要过分依赖男性。可是,当女性的独立意识中出现摆脱男性控制的因素时,男性会以女性缺少了温柔娴淑为由不喜欢她们。
男性是社会的主流人群,他们既代表着自己的利益,也代表着社会的利益。他们需要王纯这样的女性,他们会欣赏王纯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满足她们的要求。但是,“王纯们”不能以怀孕等为理由强迫或要挟他们与原配妻子离婚,也不要奢望能嫁给他们。如果这样的话,“钟锐们”不喜欢,社会自然也不会喜欢。她们只有无私的、忘我的,完全奉献给男性,才是可爱的。这是游戏规则,如果违背这套规则,王纯们就要被社会唾弃,遭到谴责,而钟锐们往往是无辜的。所以,王纯做流产手术后离开钟锐,回到故乡,这正是为钟锐解决了难题,也维护了父权制的价值——男性是社会稳定的象征。
结语
作家王海 笔下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多是在男性视野下的女性,在她们身上无一例外地满足了男性的种种欲望,并为男性的世界起到了装饰的作用,间接地满足了男性的欲望期待以及对男性文化秩序的重构。
参考文献:
[1] 艾尤:《都市文明与女性文学关系论析》,《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2] 陶东风:《口香糖与爱情:欲望的虚幻满足》,《中华读书报》,2001年第7期。
[3] 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4] 王海 :《婚姻是个人的事情,门当户对很重要》,《读书》。
作者简介:陈光辉,男,1972—,四川乐山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应用文写作、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