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内外衔接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内外相衔接,实质是促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语文教育是为了“造成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长在社会之中的,社会生活是语文素材的最大来源地,又是语文赖以流传、锤炼发展的依托。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生活汲取语言的思想的材料,到生活中学习语言,引导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好习惯,在练就终生受用的语言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人格的完善。”站在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高度来审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吸收中国传统语文经验,大胆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把语言学习置于社会文化生活和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与学生的求知、生存、发展、创造高度融合显得更为必要。我们深深地觉得语文教学若要革故鼎新,就要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注重把时代活水引入课堂,把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去探索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一、变有限课堂为无限学习,让语文教学贴近社会生活
  
  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这是由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语言是工具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既是人们思维的工具,同时它还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教材犹如一部百科全书,从内容来看,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宏观宇宙星系,小到微观原子粒子,新的涉及电脑、激光,老的联系老子、庄子,或介绍国外风情,或推崇民族传统,有语言素养,有思想教育,其一切的一切,无不是大千世界社会广阔生活的反映。再从中学语文课本涉及的一些有影响的作家和具体作品为看,无论是李白、杜甫,还是巴尔扎克、高尔基,他们的创作无一不与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个人遭遇以及所处的历史时期的生活感受有关。
  在学习中,深入挖掘教材,凭借有限课堂展开无限的学习。力求把生活的活水引进课堂,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如上《我有一个梦想》时,我还举例讲了鲁迅理想顺应时势的变化情况及国内外很多名人如何确立梦想,并为之奋斗成功的事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先写一篇《我的梦想》,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梦想及理由。为此,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有说“我长大要成为……”的,“希望自己能有益于时代社会”,“希望自己能担当时代的重任,改变社会的不良情况,促进社会进步”等等,由于体验深刻,不足五分钟,近十位同学就把其“梦想”的缘由说得简洁明了,清清楚楚,通过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篇篇课文,大力发展其语言的典范作用,把学习语文置于社会语言的大背景下,参加丰富的语言实践,才可能有较浓厚的语言积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一旦脱离热火朝天的现实生活,便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二、变小课堂为大社会,让社会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中有限的社会生活的同时,引进生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丰富生活见闻,广开读说听写甚至是动手操作的训练之路。让学生试读,试讲,试作探讨,试作实习,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增长知识和才干。“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带着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
  “课前五分钟”(或三分钟)活动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大有所增的有效方法。为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活动内容、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依次设置了“海阔天空”“课文质疑”“开心一刻”“佳作赏析”“日记大家听”“一周新闻联播”等栏目,学生依次担任主持人。这些栏目带入课堂的生活内容,可以囊括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全部。有一位同学看了“焦点访谈”后在“海阔天空”中说:“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多是有形的桥,我认为看‘焦点访谈一也是座‘桥’我们从学校走上这座‘桥’,就可以走进生活,认识生活。”这是多么精辟的论述。
  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社会实践的场景,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能力。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以“今天我当家”或“今天我当经理”为内容,利用科学工作者的统筹方法,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安排一家一或一班人的工作。使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这是学以致用的最好尝试。同时,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进实验教学中,如知识抢答、演讲比赛、抽签作文赛、口头作文赛、规范用字比赛、书法比赛、故事会、手抄报比赛、报刊剪摘活动、争鸣辩论活动、新词语竞猜活动、介绍新技术与分析新思想及叙述新事物活动、计算机操作活动、多媒体演示活动等,把竞争激励机制引进整个实验教学中,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推动了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三、变大社会为小课堂,让语文课堂走向社会生活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社会上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去了解社会、审视社会。让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是语文教学中“知”到“行”的必经之路,从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也是一条多快好省的捷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荀卿主张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去激发学生兴趣。孟子则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语文教学须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使学到的知识更完全、更牢固。如果只关在教室里学习词的构成、句子成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阅读写作等,脱离语言运用的实践,那是很难学好语文的。
  刘国正先生强调:“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灵魂,他们水乳交融,难分难解。”社会中的语文学习、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外衔接”实验注重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定了社会实践课计划,指导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学习、求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根据教材内容,在社会大课堂中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思想和艺术特点的理解。走向社会是学生认识社会和处理自我认知关系的好途径、好方法,它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如:在学习了描写风景、记述处所的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记叙、描写本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用大自然的美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学习了记叙英雄模范、名人伟人传记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先进人物,用手中的笔为他们树碑立传,讴歌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在学习记叙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文章后,让学生了解本地的风俗人性,方言俚语、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二)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去发现语言现象,开阔视野,厚积知识。到农村、部队、机关、街道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市场供求双方的情况,听取农民对发展生产的建议,听取工人对工厂发展的意见,了解百姓对政府官员的议论。“我学讨价还价”、街(乡)邻春联集成、征集民谚农谣、广告招牌评说赏析……学生渐渐领悟到社会实践原来也是语文学习的不绝的源泉,是丰富的知识宝藏。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做生活有心人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华,获得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三)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社会服务中提高语文素质。叶老曾说:“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组织学生上街头,纠正商场等公共场所出现的错别字,指导学生承办宣传报栏,街道文学建设,假期开办乡村夜校,义务当导游,慰问老红军,为本地产品写广告词,写对联,写标语,甚至可代人诉讼……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开阔视野,切实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
  参与社会实践,让社会生活走向课堂,让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变有限课堂为无限学习,变小课堂为大社会,变大社会为小课堂,必将会迎来语文教学的满园春色。
  (作者联通:415200湖南省临澧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及用法。  2、吕蒙通过学习,才略进步惊人。引导学生从中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开卷有益”;面对知识经济的今天,更要活到老学到老。  教学建议:  本文属于课内自读课文,情节简短,人物对话突出,建议在授课时将本课话剧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达到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师问:《
期刊
在教师培训中,通常情况是把直接聆听专家学者培训称为一级培训,受训者回到本地本校,再给同学科教师或全体教师进行的培训称之为二级培训。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一级培训,一旦有专家学者的报告,立马派出教师,不惜重金,千里迢迢赶赴培训地,然而,对受训者回到学校的再次培训不再重视,形成龙头蛇尾的培训局面,造成二级培训落了空,分析原因有如下几条: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领导往往只重视一级培训,而忽
期刊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老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我认为要还识字教学于精彩,必须集百家之长,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   以下是我在识字教学探索中的一个案例反思。  不断复现,让孩子们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在识字教学中,我发现,识字是一个反复、
期刊
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有助于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可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在有效的阅读过程中,眼球的快速接收活动和大脑的紧张处理活动应是同时进行的,而其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多余的,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地总会干扰阅读的质量和进
期刊
“创新之父”美籍著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德于1912年提出创新论。他认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过程”称为创新。他不仅把创造、重新组合、再次发现视为创新,而且强调“把知识引入经济系统”才算完成创新过程。现阶段,我国倡导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我们在物理实
期刊
“课堂作业”顾名思义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数学课堂,作业不能做到当堂完成当场反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师把课堂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剥夺了学生活动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事倍功半,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有些教师认为,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认为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外练,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充分利
期刊
所谓“伪班集体”,就是看起来已经具备一个集体的基本要素,但是,贯穿这些要素的核心——集体主义,却有着严重的僵化、狭隘的倾向性。对此,笔者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一、压抑个性的“班集体”    这样的班集体看起来纪律良好,团结一致,但是,却是以压抑学生个性为代价的。学生在性格、兴趣、才能、思维等方面的差异性,都被“集体”强行“统一”起来。在这样的班集体中,班级活动很少,班级生活单调乏味,
期刊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它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其他性质都是通过工具性来体现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社会,才能参与社会上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工务,也才能更好地参加工作、劳动和学习,进而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那么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可以从以
期刊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65——67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小数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