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已经伴随各位语文教师多年,语文教材的使用与解读一直是个“雾里看花”的缺失科学性系统性指导的议题。如今,王荣生先生在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建构》中为我们作出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那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认为有必要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语文教材的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分析,以便今后工作中对教材更合理高效地利用。
一、理论回顾
王荣生在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建构》的第八章中指出“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中明确指出“根据我们对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和研究,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
四种类型中的第一种类型是“定篇”。“定篇”的材料应该是一篇完整的,没有经过任何删改的经典作品。这种处理方式的目的是“使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这种方式想生成的课程内容就是“文化、文学学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说”。
第二种是“例文”。材料要能够“足以例证知识”,同时,“又能避免篇章中其他部分可能引起注意导致精力涣散而干扰了所‘例’的主题”,所以,材料不一定要求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断。
第三种是“样本”。作为样本的材料要注重典型性,“必须从学生现在在读的或将来要读的现实情境中真实取样。”“具体的学生”“依了自己的经验”、“在与特定的文本交往过程中”,形成怎样读,怎样写的方法或能力。
第四种是“用件”。其实质是,提供信息,介绍资料,使学生获知所讲的事物。用件的材料是引导性的,可替换的。
二、以教材选文为例的课程内容解读与合理利用
(一)把握定篇,充分解读经典内涵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应该设置为定篇来处理。这篇文章可谓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经典之作,被广为传诵。本文内容上贴近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的真实生活,写法上状物写景绘声绘色,语言简练生动传神,选材上又紧紧围绕主题。可见这篇文章作为经典值得学生作为定篇来学习。
笔者认为本文作为一篇定篇可以以批注或附录的形式对作品进行权威的多样的解读,帮助指导学生欣赏学习。我们可以将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解读均一一列出,让学生择善而从,从更高的起点去体悟本文的魅力,切实提高学生文学文化素养。比如第二段的写景状物。又如讲述美女蛇故事的段落等,都可以附加其他权威读者的正确解释。
因为作为定篇处理的文章指向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所以学习定篇才能形成听说读写的相应能力,进而在长期的语文熏陶中形成对祖国语文的特殊热爱之情。
本文课后附有一篇叫做《朗读的好处》的小文章,是用来指导学生朗读方法的文章。我认为它非常适合作为用件使用,为学习定篇补充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定篇的方法。如果在《朗读的好处》中加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实例朗读指导作为范例就更好了。比如如何停顿、何处重音。以定篇为例,不仅仅教会了学生朗读方法,更加深了学生对定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二者相辅相成。
(二)巧用例文,努力例证语文知识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用质朴的语言叙述了父亲的爱。人教版教材中要求学生达到把握父亲人物性格、理解标题的双关含义、理解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学习本文叙述方法等多项学习目标。教师在处理本文时难免为了达到以上的各个目标肢解课文,使每个目标都浅尝辄止,学生难以把握重点,更难以真正积累语文知识。
以笔者之见,本文应作为例文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被重视的根本原因是它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叙述方式,这个知识点也是这篇课文印证的课程内容所在。所以,讲授这篇例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定在教会学生本文的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叙述方式,我们以《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为例,学习顺叙和以插叙来回忆的方法,学习整理本文独特的叙述线索,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真正掌握叙述方式的语文知识,而不必要所有的目标都兼顾,却每个目标都没能完全达成。
此外,作为一篇例文,它能证明一项语文知识不假,但略显单薄。笔者认为,在本文后还应当加上一两篇在叙述方式上有特色的文章与本文搭配,供学生对比学习,不但夯实了知识点,更比教师单纯灌输死板的叙述方式理论更加生动灵活,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把语文知识融入例文学习中,建构学生合理的语文知识体系。
(三)解读样本,促进学生个性阅读
《丑小鸭》作为一篇经典安徒生童话故事,运用了拟人、夸张、想象等写法,告诉孩子们要努力进取的道理。对这篇童话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学生甚至在幼儿园就已经能够讲述整个故事。时至初中再读本文,学生们倍感亲切,所以本文作为样本来学习更加合适。我们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再读本文,结合课后第三题说说自己对本文的理解。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文中有定篇,有例文、有样本,基本涵盖了选文的四种类型。每篇课文书下设有注释,课后配有本篇课文对应的生字和生词,语文知识涉及不少,练习设计也较为全面。但教材也存在如下问题。
教材中适合作为定篇学习的只有寥寥数篇,显得量小而且单薄。教材中不妨再增加一些,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经典来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以达到语文课的核心目标。
教材中每篇选文后的练习题设置内容上重复太多,没有针对本文的课程内容设计。以修辞为例,比喻、排比、夸张这几个修辞的作用分析出现了多次。本来三两篇例文就能解决的知识点,却在反复出现,扰乱视听,遮蔽重点,建议大量删除。应该选择针对课程内容的练习题来巩固例文的讲授,这样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达到语文学习的效果。
还有一些选文的几个段落作为例文就可以印证一个语文知识点,选择全篇作为选文有些浪费。
此外,教材中普遍严重缺乏用件,几乎每篇课文的背景材料都需要教师口头补充,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学生自读的兴趣,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一、理论回顾
王荣生在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建构》的第八章中指出“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中明确指出“根据我们对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和研究,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
四种类型中的第一种类型是“定篇”。“定篇”的材料应该是一篇完整的,没有经过任何删改的经典作品。这种处理方式的目的是“使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这种方式想生成的课程内容就是“文化、文学学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说”。
第二种是“例文”。材料要能够“足以例证知识”,同时,“又能避免篇章中其他部分可能引起注意导致精力涣散而干扰了所‘例’的主题”,所以,材料不一定要求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断。
第三种是“样本”。作为样本的材料要注重典型性,“必须从学生现在在读的或将来要读的现实情境中真实取样。”“具体的学生”“依了自己的经验”、“在与特定的文本交往过程中”,形成怎样读,怎样写的方法或能力。
第四种是“用件”。其实质是,提供信息,介绍资料,使学生获知所讲的事物。用件的材料是引导性的,可替换的。
二、以教材选文为例的课程内容解读与合理利用
(一)把握定篇,充分解读经典内涵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应该设置为定篇来处理。这篇文章可谓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经典之作,被广为传诵。本文内容上贴近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的真实生活,写法上状物写景绘声绘色,语言简练生动传神,选材上又紧紧围绕主题。可见这篇文章作为经典值得学生作为定篇来学习。
笔者认为本文作为一篇定篇可以以批注或附录的形式对作品进行权威的多样的解读,帮助指导学生欣赏学习。我们可以将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解读均一一列出,让学生择善而从,从更高的起点去体悟本文的魅力,切实提高学生文学文化素养。比如第二段的写景状物。又如讲述美女蛇故事的段落等,都可以附加其他权威读者的正确解释。
因为作为定篇处理的文章指向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所以学习定篇才能形成听说读写的相应能力,进而在长期的语文熏陶中形成对祖国语文的特殊热爱之情。
本文课后附有一篇叫做《朗读的好处》的小文章,是用来指导学生朗读方法的文章。我认为它非常适合作为用件使用,为学习定篇补充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定篇的方法。如果在《朗读的好处》中加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实例朗读指导作为范例就更好了。比如如何停顿、何处重音。以定篇为例,不仅仅教会了学生朗读方法,更加深了学生对定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二者相辅相成。
(二)巧用例文,努力例证语文知识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用质朴的语言叙述了父亲的爱。人教版教材中要求学生达到把握父亲人物性格、理解标题的双关含义、理解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学习本文叙述方法等多项学习目标。教师在处理本文时难免为了达到以上的各个目标肢解课文,使每个目标都浅尝辄止,学生难以把握重点,更难以真正积累语文知识。
以笔者之见,本文应作为例文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被重视的根本原因是它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叙述方式,这个知识点也是这篇课文印证的课程内容所在。所以,讲授这篇例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定在教会学生本文的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叙述方式,我们以《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为例,学习顺叙和以插叙来回忆的方法,学习整理本文独特的叙述线索,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真正掌握叙述方式的语文知识,而不必要所有的目标都兼顾,却每个目标都没能完全达成。
此外,作为一篇例文,它能证明一项语文知识不假,但略显单薄。笔者认为,在本文后还应当加上一两篇在叙述方式上有特色的文章与本文搭配,供学生对比学习,不但夯实了知识点,更比教师单纯灌输死板的叙述方式理论更加生动灵活,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把语文知识融入例文学习中,建构学生合理的语文知识体系。
(三)解读样本,促进学生个性阅读
《丑小鸭》作为一篇经典安徒生童话故事,运用了拟人、夸张、想象等写法,告诉孩子们要努力进取的道理。对这篇童话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学生甚至在幼儿园就已经能够讲述整个故事。时至初中再读本文,学生们倍感亲切,所以本文作为样本来学习更加合适。我们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再读本文,结合课后第三题说说自己对本文的理解。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文中有定篇,有例文、有样本,基本涵盖了选文的四种类型。每篇课文书下设有注释,课后配有本篇课文对应的生字和生词,语文知识涉及不少,练习设计也较为全面。但教材也存在如下问题。
教材中适合作为定篇学习的只有寥寥数篇,显得量小而且单薄。教材中不妨再增加一些,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经典来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以达到语文课的核心目标。
教材中每篇选文后的练习题设置内容上重复太多,没有针对本文的课程内容设计。以修辞为例,比喻、排比、夸张这几个修辞的作用分析出现了多次。本来三两篇例文就能解决的知识点,却在反复出现,扰乱视听,遮蔽重点,建议大量删除。应该选择针对课程内容的练习题来巩固例文的讲授,这样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达到语文学习的效果。
还有一些选文的几个段落作为例文就可以印证一个语文知识点,选择全篇作为选文有些浪费。
此外,教材中普遍严重缺乏用件,几乎每篇课文的背景材料都需要教师口头补充,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学生自读的兴趣,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