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成为更好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因此,“问题解决”必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联系实际 鼓励创新 多样化 应用拓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敢于发现问题
新课程教材在编写“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这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探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的事务,敢于发现数学问题。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观察物体》时准备了很多生活的中的小盒子:牙膏盒、茶叶桶、饼干盒等等。让孩子看到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小盒子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孩子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都能找到手中物体的面。孩子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学习积极性高涨。这样做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鼓励创新,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孩子感到学习数学时的心里自由、心里安全。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热情。例如:教学“比一比”时,我创设了和学生比高矮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说出“老师比我高”或者“我比老师矮”。但是有个同学提出“我长大了会比老师高”,我给予了充分可定。由于本课的学习目标除了在知识与技能上“使学生学会比高矮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体验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提出问题,体会学习的快乐。由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孩子们在数学课上积极动脑,争相提出问题。
三、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第一,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并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多样化解决问题。比如:估算和算法多样化、应用题的解法多样化就体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具有开放性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估算方式。这两种多样化也是问题解决策略的一种重要体现。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方法时,教师要肯定正确的方法但不要急于评价各种方法,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二,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也是鼓励和提倡学生的学习。教师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为了使学生掌握固定的方法和熟练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法。
四、应用拓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一,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新课标》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經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在小学几何概念的学习,数学公式的推导,数学关系的揭示中,在综合和实践活动中都应充分体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常,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大多是解决问题,很多可以设计成解决问题的方式,既有启发式,又有探究式,也有动手操作、讨论质疑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同时,感悟探究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促进发展。我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创境激趣这一环节中,以生活实例引入:小明家购新房,爸爸量出了客厅的面积有多大,如果用上面一个面是长方形的地板砖装修,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需要的块数?如果改用上面一个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地板砖装修,又如何计算需要的块数?通过问题的提出揭示课题。问题提出来,同时也设计问题的解决实例。在例1的设计中,适当修改,把例1改为计算平行四边形地板砖的面积,并提出问题,如果量出小明家客厅的面积是34平方米,用这样的地板砖装修,需要多少块?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后,让学生能大胆质疑问难,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一堂好的数学课堂应当是每一个学生都敢问、会问、善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载体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有效地增强学生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沈丹丹.小学数学教例探析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
[3]王永.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福建教育
【关键词】联系实际 鼓励创新 多样化 应用拓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敢于发现问题
新课程教材在编写“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这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探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的事务,敢于发现数学问题。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观察物体》时准备了很多生活的中的小盒子:牙膏盒、茶叶桶、饼干盒等等。让孩子看到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小盒子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孩子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都能找到手中物体的面。孩子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学习积极性高涨。这样做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鼓励创新,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孩子感到学习数学时的心里自由、心里安全。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热情。例如:教学“比一比”时,我创设了和学生比高矮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说出“老师比我高”或者“我比老师矮”。但是有个同学提出“我长大了会比老师高”,我给予了充分可定。由于本课的学习目标除了在知识与技能上“使学生学会比高矮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体验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提出问题,体会学习的快乐。由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孩子们在数学课上积极动脑,争相提出问题。
三、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第一,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并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多样化解决问题。比如:估算和算法多样化、应用题的解法多样化就体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具有开放性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估算方式。这两种多样化也是问题解决策略的一种重要体现。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方法时,教师要肯定正确的方法但不要急于评价各种方法,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二,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也是鼓励和提倡学生的学习。教师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为了使学生掌握固定的方法和熟练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法。
四、应用拓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一,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新课标》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經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在小学几何概念的学习,数学公式的推导,数学关系的揭示中,在综合和实践活动中都应充分体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常,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大多是解决问题,很多可以设计成解决问题的方式,既有启发式,又有探究式,也有动手操作、讨论质疑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同时,感悟探究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促进发展。我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创境激趣这一环节中,以生活实例引入:小明家购新房,爸爸量出了客厅的面积有多大,如果用上面一个面是长方形的地板砖装修,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需要的块数?如果改用上面一个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地板砖装修,又如何计算需要的块数?通过问题的提出揭示课题。问题提出来,同时也设计问题的解决实例。在例1的设计中,适当修改,把例1改为计算平行四边形地板砖的面积,并提出问题,如果量出小明家客厅的面积是34平方米,用这样的地板砖装修,需要多少块?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后,让学生能大胆质疑问难,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一堂好的数学课堂应当是每一个学生都敢问、会问、善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载体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有效地增强学生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沈丹丹.小学数学教例探析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
[3]王永.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福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