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旧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对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介绍,并进一步的分析了信息化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信息化的对策,希望以此能够促进人们对信息化的了解,加快信息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化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他是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概念逐步的发展起来的,着重是推进以网络为核心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随着当今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化也逐渐的深入到学校之中,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地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可能的发挥积极的优势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争取主动权,取得优势。
一、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之中,主要表现在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软件建设之中。通过对校园进行信息化的环境建设,学校可以加快进行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学生的一种多层次开放的交流和沟通。当然,其最终的目标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的发展,保证教育对象、教育时空、教育实践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出开放的理念。随着当前信息化的发展,一些知识和材料可以有效的适应不同背景的人们,并且可以促进网络之间的协同工作和学习。
(二)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多媒体素材、课件、题库以及相关的网络课程的建设是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的部分所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基础上的教育活动。要发挥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就需要定时更新上传一些重要的拙作,录制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节目,并能够有效的将党的基本知识收录在其中,从而使互联网能够成为党和政府宣传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的阵地所在。
(三)信息化在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相关的一些设计的内容都是通过人力来操作和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需要一支素质极其高的队伍,不仅在软件的开发、网页的维护,以及技术的支持等方面,都是需要由教師、学生以及相关的管理者来共同完成,这就要求能够在定期对网站人员进行当今形势和政策教育。教师是将信息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的桥梁,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平等化以及社会化,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工作技能、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其要求更加的严格。
二、信息化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网络思想道德多元化
目前,很多的网络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一些社会监督机制无法跟得上其发展,新旧道德之间存在着交替、更迭,很容易就会导致道德规范之间的脱节,从而引发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在网络思想道德影响下,很多的道德约束力已经明显的下降了,这就导致很多的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随便的吐露一些不当的言论,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网络思想道德文化冲突
网络信息化之下,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文化的内容。但是由于不同的人的信仰、地位不同,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网络中往往包含着一些暴力、拜金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不良的信息。大学生正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很容易就会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造成学生价值观的迷失,甚至引发犯罪,这就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挑战。
(三)网络思想道德呈现漠然
目前,很多的人们长时间迷醉于网络,当处于现实生活中时,往往在遇到挫折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从而消极的面对生活。在信息化下,人们之间的关系往往很难的进行维系,从而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麻木、冷漠的现象。
三、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信息化的对策
(一)利用网络阵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适应信息化,就必须通过把学生关切的信息,例如考研信息、学习成绩查询、文化娱乐活动等合理的发布在学校的主流网站之中,推进校园一卡通建设,使学校的管理能够实现日常管理化和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要不断地增强时代感,,不断地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培养信息素养,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信息化,其主要的目标在于推进素质教育。而这一目标的形成,首先需要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增强人们的态度、情感、道德规范,为信息素质的形成创造动力。培养学生要用辩证的方法来进行指导,让学生们学会明辨是非的能力,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律,从而抵御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们的腐蚀作用。信息化的最主要的目标,在于优化学习的过程,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充分的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网络道德教育的新兴的途径,来进一步的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论坛、心理咨询、图书馆等形式,使网络阵地保持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同时,网络教育要和网下教育相结合,使互联网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免疫能力,提高他们抵御犯罪行为、不良的网络信息的能力。(作者单位为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化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他是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概念逐步的发展起来的,着重是推进以网络为核心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随着当今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化也逐渐的深入到学校之中,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地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可能的发挥积极的优势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争取主动权,取得优势。
一、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之中,主要表现在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软件建设之中。通过对校园进行信息化的环境建设,学校可以加快进行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学生的一种多层次开放的交流和沟通。当然,其最终的目标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的发展,保证教育对象、教育时空、教育实践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出开放的理念。随着当前信息化的发展,一些知识和材料可以有效的适应不同背景的人们,并且可以促进网络之间的协同工作和学习。
(二)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多媒体素材、课件、题库以及相关的网络课程的建设是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的部分所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基础上的教育活动。要发挥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就需要定时更新上传一些重要的拙作,录制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节目,并能够有效的将党的基本知识收录在其中,从而使互联网能够成为党和政府宣传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的阵地所在。
(三)信息化在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相关的一些设计的内容都是通过人力来操作和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需要一支素质极其高的队伍,不仅在软件的开发、网页的维护,以及技术的支持等方面,都是需要由教師、学生以及相关的管理者来共同完成,这就要求能够在定期对网站人员进行当今形势和政策教育。教师是将信息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的桥梁,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平等化以及社会化,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工作技能、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其要求更加的严格。
二、信息化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网络思想道德多元化
目前,很多的网络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一些社会监督机制无法跟得上其发展,新旧道德之间存在着交替、更迭,很容易就会导致道德规范之间的脱节,从而引发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在网络思想道德影响下,很多的道德约束力已经明显的下降了,这就导致很多的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随便的吐露一些不当的言论,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网络思想道德文化冲突
网络信息化之下,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文化的内容。但是由于不同的人的信仰、地位不同,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网络中往往包含着一些暴力、拜金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不良的信息。大学生正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很容易就会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造成学生价值观的迷失,甚至引发犯罪,这就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挑战。
(三)网络思想道德呈现漠然
目前,很多的人们长时间迷醉于网络,当处于现实生活中时,往往在遇到挫折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从而消极的面对生活。在信息化下,人们之间的关系往往很难的进行维系,从而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麻木、冷漠的现象。
三、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信息化的对策
(一)利用网络阵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适应信息化,就必须通过把学生关切的信息,例如考研信息、学习成绩查询、文化娱乐活动等合理的发布在学校的主流网站之中,推进校园一卡通建设,使学校的管理能够实现日常管理化和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要不断地增强时代感,,不断地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培养信息素养,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信息化,其主要的目标在于推进素质教育。而这一目标的形成,首先需要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增强人们的态度、情感、道德规范,为信息素质的形成创造动力。培养学生要用辩证的方法来进行指导,让学生们学会明辨是非的能力,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律,从而抵御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们的腐蚀作用。信息化的最主要的目标,在于优化学习的过程,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充分的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网络道德教育的新兴的途径,来进一步的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论坛、心理咨询、图书馆等形式,使网络阵地保持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同时,网络教育要和网下教育相结合,使互联网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免疫能力,提高他们抵御犯罪行为、不良的网络信息的能力。(作者单位为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