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文学科呼唤和谐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5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校园,但建设和谐校园则离不开和谐教育的构建,而当代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事后性等特点则决定了和谐教育在语文新课改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学科;和谐教育;人文性
  
  语文新课改进行的轰轰烈烈,但在相当长时间以来我们偏重于其工具性的一面,这就直接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变成简单的、规范化的、单一的、一致化的课堂传授,语文沦为了一项技能工,就是依靠简单的训练来提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人们正在力图改变这种种倾向。语文研究专家于漪曾说过:“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读书写字的工具,更应该是工具和人文教育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学科性质定位的变化,结束了有关语文课程性质的长期争论,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又强调语文的人文性。
  一、当代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呼唤和谐教育
  语文教育人文性有这样几层含义:一是指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二是指引导学生开掘汉语汉字人文价值,注重体验汉族人独特的语文感受,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是指尊重和发展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首先,语文是一门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文以载道,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而和谐思想就蕴含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中,体现在民族文化的
  人文价值之中,体现在悠久的历史之中,体现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中,体现在祖先的智慧和情感之中,体现在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蕴藏于语文篇章中的和谐的思想情境,尤其是古文中所蕴含的和谐思想,营造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接受感染。对当代学生实施和谐教育,在内容上要重视语文教学这个载体,挖掘文章中的和谐思想。对每一篇文章的讲授,无论以何样教法、以何样方式,首先要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思想氛围,让学生接受熏陶,接受感染,从情绪上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深入到人格完善之中,从而塑造学生和谐的人格。我们知道,和谐的概念经过古今的演变发展,在质的规定性上已经有了深刻变化,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不同。将其作为一个当代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与模式为今所用,必须要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面对古文中的和谐思想,必须汲取其与时代精神相符的营养和精华,然后才能“古为今用”。
  其次,语文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学生的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这又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天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顺应和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人性的需求,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拥有健康和谐人格的“社会人”。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即教学生学会做人,正确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之共同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吸纳语文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全和谐人格。实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发展学生和谐人格。
  第三,语文教学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和谐人格提供了有力的凭借,这是由语文的人文性决定的。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占很大比重。这些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健康和谐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和谐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正是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人格,因此“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是十分有道理的。语文教学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正确选择,这是由语文的人文性决定的。
  二、当代语文综合性呼唤和谐教育
  现代语文独立后,表面上是分科了,它的骨子里依然继承内容综合的血脉,无论是中国内地的语文教育还是香港、澳门、台湾的语文教育,无不如此,大凡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皆有综合性特征。母语教育力求打破学科本位的束缚,强调了各学科的横向联系,强调了跨学科学习。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强调了学习的综合性是语文教育的大趋势。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语文学科内容的综合,语文教材在内容上可谓无所不包,它像是一大锅“八宝饭”,给人的感觉是“杂”,这是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和知识太广。第二、语文能力训练的综合,一个人所具备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在五个方面,即听、说、读、写、思。语文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三、培养目标的综合,高中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杂”的特点,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当中注意扩展范围,联系作者、文本、师生生活、时事生活等等方方面面,不断充实我们教学内容,扩展语文的课程资源,让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让语文教学方式活泼多样,当然也可以开展大语文活动,课内外相联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朝更广阔地发展。语文教学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是多方面的、形式多变而有趣味的,总的来说就是要以练促使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能力全面和谐发展。这样的特点尤其值得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互相配合,例如听、说、读、写的综合、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等等。
  在社会生活、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语文学科和别的学科教学一样,不仅要使青少年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技巧,而且要促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发展。这里说的发展不仅指智力发展,而且是指知情意等方面都获得发展:即不仅要发展儿童的智力,还要发展他们的情感、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思想,发展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起对本国文化思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例如能够有较开放的视野,接受来自世界其它国家的优秀文化;又比如能适应知识经济信息传播快的特点,学会快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等等方面的能力。这些都是语文必须承担起的责任。
  三、当代语文继续性呼唤和谐教育
  好的作品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它的内涵会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越发丰富,好的教师上课,同样会让人回味无穷,随着学生阅历提高对其中的感悟也会越深,这在我国历来的学习读书经历当中也有提及。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读书时也提出了“不求甚解”的方法,而要求在读后仔细咀嚼。“每有意会,必欣然”陶渊明作为一个文学大家尚且不能做到迅速理解,还要过后不断的细嚼,更何我们的青少年学生。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反映出语文具有“继续性”的特点,所谓“继续性”是对那些已经消逝或即将消逝之物的重新解释,原初的震惊感是储存在无意识中的,它的作用并不当即发生,而是被延迟到数年之后。从这里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现效果的过程特别长,这也是造成许多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的原因,他们认为学与不学相差不大,因此宁愿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到别的学科当中,在特别讲究实用与效率的今天,语文学科慢功夫的特点让其备受误解与轻视。当然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能光靠语文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配合。当然从语文教师的角度上来讲应该做的是多与学生沟通,多与学校、家长联系,争取多方面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相信如果这几个方面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将会为语文教学提供和谐的环境,促进教学率的提高。例如学校开展多方面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家长支持和指导学生看一定的课外书;这些都会为语文发展提供大的帮助,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
  总之,当代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优秀的和谐教育传统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积极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并将其具体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也是开展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要求。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  【关键词】创造性 思维 教学    一 前言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有效应用在包括生物教学之内的各个领域。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摘 要]课文教学的作用非常大。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吃透教材,利用课文相关的知识介绍和warmlng up,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心理优势。在课文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呈现,课文大意简介,排练课本剧等方式加以引导,在课文教学时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度,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备课 心理优势 引导 问题呈现 阅读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解答阅读理
教学之所以称为一门艺术,是因为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余地,学生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和诗人那样进行艺术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你的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力量呢?我认为现代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你的教学如虎添翼。而如何利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利用它那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如何把“标准”中的这一要求落实到实处呢?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识字量有限,缺乏阅读的方法;缺乏生活体验,理解能力也有限。因此我们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尤其重要
【摘 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引下,从树立有效观念、做好课前准备、营造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的活动的指导与调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层面重构初中物理课堂,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物理课堂 有效性 策略    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如何才能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位美国教学育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
围绕起步作文的教学,许多教育人士提出了一些独到的教学见解:如提倡一年级学生每天练说一句话,再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内容不限,形式多样,做到作文低起点,早起步,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快快乐乐去作文。这一见解得到了我们基层语文老师的赞同,并且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写出来的一句话作文千篇一律,老生常谈。因此“内容不限,形式多样”也牵涉了如何取材的问题,即使是一句话,内容也是非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交流工作,是对课堂教学来说,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要相当重要的。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重要手段之一,一个适时、准确的提误码可以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启发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教者,必善问”,提高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发问的技巧。  一、提问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基础上  设计问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因材施问。例如,在《三角形的内
近似数是小学数学计算的一个关键点,更重要的是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应用近似数。  近似数是针对准确数而言的,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遇到的数一般是近似数。比如我国土地资源部每年都会对我国土地的受灾情况进行统计,在这里若全部使用精确数,显然不现实。再如去商店买1米布料,拉紧一点可能要少一二毫米,拉得松一点可能多一二毫米,这对于做衣是没有多大妨碍的。要做到完全准确是不易办
【摘要】学习《周易》对于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可以概括为:有利于师范生认识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加强自我道德教育与培养深厚的道德品质;学习“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和象数思维方式从而补充“科学”思维方式的不足;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实现文化自觉。   【关键词】师范生;周易;教育价值    《周易》是中华经典文化的瑰宝,因其深厚精微的文化内蕴,独享“群经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