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采取综合治疗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促进钙吸收、止痛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7.5%,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55%,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需要长时间坚持,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关键词:内分泌失调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103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071-02
骨质疏松症为全身性疾病,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结果退化。患者骨质脆性增加,会因为轻微外伤,便导致患者出现骨折。老年女性中,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极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上升态势[1]。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女性绝经后,体内激素失衡,激素水平下降,骨形成与骨吸收无法成正比,骨量大量丢失,骨小梁逐渐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形成[2]。患者需长时间忍受痛苦,本次研究采取综合疗法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确诊。临床症状为腿部、腰部、背部出现酸痛,全身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本组患者皆为女性,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5.7±6.8)岁。绝经时间2~29年,平均时间为(15.4±3.8)年。病程为8个月~11年,平均病程(5.6±2.4)年。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绝经时间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行综合治疗,其治疗内容如下。
调节钙代谢:使用鲑鱼降钙素喷鼻剂行鼻内给药,每次150IU,1次/d。阿仑膦酸钠片80mg/次,2d/次。于清晨进食前给药。
促进钙吸收: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治疗,500mg/次,2次/d,也可使用骨化三醇胶丸口服,0.028ug/次,1次/d。
性激素替代疗法:根据患者病情程度,使用替勃龙片治疗,1.2mg/次,2d/次;也可使用盐酸雷洛昔芬片口服治疗,50mg/次,2次/d;甲基睾丸素,8mg/次,3次/d。
止痛治疗:根据患者疼痛耐受能力,疼痛程度选择罗通定片做口服治疗,40mg/次,2次/d;塞来昔布胶囊,0.3g/次,2次/d;盐酸曲马多缓释胶囊,0.2g/次,3次/d。
对照组单用促进钙吸收治疗和止痛治疗。
1.3观察指标。经治疗4个月后,对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骨质密度情况进行观察,使用骨密度检测仪器进行骨密度检测。
1.4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7.5%,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55%,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关。大多发作于绝经后3~15年内,其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其临床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小梁组织破坏,骨脆性显著增加。因骨组织受破坏,身体会出现多处疼痛情况,骨脆性的增加,易导致患者出现骨折[3]。内分泌性骨质疏松症会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人体骨代谢、激素代谢相互作用后形成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人体雌激素可对破骨细胞进行抑制,并能增强骨细胞活性,可与甲状旁腺激素相互作用,形成骨质生成,增加骨量。妇女绝经后,雌性激素减少,甲状旁腺激素作用明显增强,从而增加骨钙释放[4]。年龄增长后,肾功能逐渐衰竭后,肠道、肾脏钙吸收减弱,因血钙减少,导致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进一步提升。甲状旁腺激素会增加骨吸收,从而提升血钙水平。在此过程中,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形成。
性激素替代疗法以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情况而定。患者采取雌激素治疗前,必须要注意做全面性排查,筛查患者是否有乳房病变、子宫病变的情况。使用雌激素治疗也需要控制用量,采取选择性较强药物,避免药物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
活性维生素D的使用,能促进钙质被肠道吸收,可助于骨形成。对身体做活性维生素D补充,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降钙素在临床上的使用,可有效减少骨吸收,从而对骨质疏松症做控制,也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出现压缩性骨折后,可采取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可起到辅助患者骨质稳定性的效果[5]。减少患者骨折后,需长期卧床,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从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采取综合疗法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帮助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108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14):46-46,47
[2]陈金伟.骨质疏松食疗有“方”[J].大众健康,2011,(11):92-93
[3]周武强.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152-152
[4]孙毓蔓.42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35):153-154
[5]杜雪平,黄凯,孙艳格等.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646-1647,1651
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促进钙吸收、止痛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7.5%,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55%,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需要长时间坚持,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关键词:内分泌失调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103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071-02
骨质疏松症为全身性疾病,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结果退化。患者骨质脆性增加,会因为轻微外伤,便导致患者出现骨折。老年女性中,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极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上升态势[1]。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女性绝经后,体内激素失衡,激素水平下降,骨形成与骨吸收无法成正比,骨量大量丢失,骨小梁逐渐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形成[2]。患者需长时间忍受痛苦,本次研究采取综合疗法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确诊。临床症状为腿部、腰部、背部出现酸痛,全身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本组患者皆为女性,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5.7±6.8)岁。绝经时间2~29年,平均时间为(15.4±3.8)年。病程为8个月~11年,平均病程(5.6±2.4)年。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绝经时间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行综合治疗,其治疗内容如下。
调节钙代谢:使用鲑鱼降钙素喷鼻剂行鼻内给药,每次150IU,1次/d。阿仑膦酸钠片80mg/次,2d/次。于清晨进食前给药。
促进钙吸收: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治疗,500mg/次,2次/d,也可使用骨化三醇胶丸口服,0.028ug/次,1次/d。
性激素替代疗法:根据患者病情程度,使用替勃龙片治疗,1.2mg/次,2d/次;也可使用盐酸雷洛昔芬片口服治疗,50mg/次,2次/d;甲基睾丸素,8mg/次,3次/d。
止痛治疗:根据患者疼痛耐受能力,疼痛程度选择罗通定片做口服治疗,40mg/次,2次/d;塞来昔布胶囊,0.3g/次,2次/d;盐酸曲马多缓释胶囊,0.2g/次,3次/d。
对照组单用促进钙吸收治疗和止痛治疗。
1.3观察指标。经治疗4个月后,对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骨质密度情况进行观察,使用骨密度检测仪器进行骨密度检测。
1.4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7.5%,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55%,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关。大多发作于绝经后3~15年内,其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其临床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小梁组织破坏,骨脆性显著增加。因骨组织受破坏,身体会出现多处疼痛情况,骨脆性的增加,易导致患者出现骨折[3]。内分泌性骨质疏松症会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人体骨代谢、激素代谢相互作用后形成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人体雌激素可对破骨细胞进行抑制,并能增强骨细胞活性,可与甲状旁腺激素相互作用,形成骨质生成,增加骨量。妇女绝经后,雌性激素减少,甲状旁腺激素作用明显增强,从而增加骨钙释放[4]。年龄增长后,肾功能逐渐衰竭后,肠道、肾脏钙吸收减弱,因血钙减少,导致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进一步提升。甲状旁腺激素会增加骨吸收,从而提升血钙水平。在此过程中,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形成。
性激素替代疗法以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情况而定。患者采取雌激素治疗前,必须要注意做全面性排查,筛查患者是否有乳房病变、子宫病变的情况。使用雌激素治疗也需要控制用量,采取选择性较强药物,避免药物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
活性维生素D的使用,能促进钙质被肠道吸收,可助于骨形成。对身体做活性维生素D补充,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降钙素在临床上的使用,可有效减少骨吸收,从而对骨质疏松症做控制,也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出现压缩性骨折后,可采取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可起到辅助患者骨质稳定性的效果[5]。减少患者骨折后,需长期卧床,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从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采取综合疗法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帮助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108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14):46-46,47
[2]陈金伟.骨质疏松食疗有“方”[J].大众健康,2011,(11):92-93
[3]周武强.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152-152
[4]孙毓蔓.42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35):153-154
[5]杜雪平,黄凯,孙艳格等.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646-1647,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