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诀法”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简单易懂、便于记忆,对于解决不同类型的物理问题十分方便快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从其意义,结合实例说明对此进行了简要的表述。
关键词:物理教学;口诀记忆;理解记忆;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如果方法太单一,久而久之,必然会让学生心生疲倦。倘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一点花样的话,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寓知识于艺术之中,让我们的教学更生动活泼,更具有趣味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这是我们老师在备课和讲课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当然,教学艺术是多方面的,“口诀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种,现在我专门就这方面谈下个人的看法。
“口诀”,顾名思义,就是简明扼要,易懂好记,脱口而出,更重要的是“有用”,对概念的理解能直接到位,对解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应用口诀归纳总结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最佳效果。长时间的教学,笔者作了一些总结,总体而言,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大的方向进行挖掘总结:
一、对一些物理现象和实验结论和总结物理规律,挖掘口诀归纳,加深学生印象。
在讲超失重时,对于什么情况超重,什么情况失重,初学时学生总是很混乱。用了以下口诀进行了强化记忆:
“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
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
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第一,第二句强调的是学生列F=ma式子的时候很乱而设置;
后面两句就是由运动现象而得出的超失重的判断依据。
如果学生还是觉得字数太多不满意,我们还可以补个更简单的:“上超下失”。意思是只要加速度是向上的就是超重,向下的就是失重。但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最简明的口诀必须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才可以应用,否则很容易不知所以然。
又如在讲天体运动时,一般都会用到“近快远慢”的口诀去判断卫星的速度大小比较。除此之外,我还加了一个五字口诀:“定一可定四”。意思是涉及到天体运动的问题,一般出现的五个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绕行半径、周期。只要知道其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关系,另外的物理量的大小关系就是可以确定的。这在做天体运动的选择题的时候经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如:如果题目问:同步卫星什么物理量相同?答案是:五个量都相同。
这便是“口诀法”在解题中的妙处。
二、用口诀归纳、总结解题步骤和方法,以达到简洁,明了的目的。
如在电磁学模块里,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和方面的判断上学生总是很混乱。我们可以作如下口诀以使学生不再盲目。
“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
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又如在运动学的公式应用方面,我创作了如下口诀:“知三求二,缺啥用啥”
运动学中涉及到五个物理量:x、v0、v、a、t。每四个量可以组成一条公式,一共可以组合成五条公式,其中每条公式都是缺少其中的一个量的。而每条公式里,已知个中的三个量就可以求剩下的两个量了;但在解题时选哪条公式呢?我给出了后半句:“缺啥用啥”。意思是不出现哪个量便选对应少了的那个量的公式。这个方法在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群体里非常好用。
三、用口诀作教学小结,突出重点。
如在讲物体平衡时,笔者讲授了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因为物体受三力平衡时,所作力的矢量三角形是一个首尾相连接的闭合三角形,所以等者用口诀“三力首尾连,三角形封闭”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使学生掌握了物体受三力平衡时,力的适量三角形怎么画。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少习题是要求判断物体在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而且这类习题大多情况是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一个力大小、方向恒定,另一个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面都变化,要求判断两力的变化情况,或求某力的极值。而这类习题用矢量三角形法解又极为简便。为了使学生掌握这类习题的矢量三角形解法,笔者用口诀“一力恒定二力变,还有一力方向定;组成力的三角形,看其变化很方便。”归纳、总结此类矢量三角形的使用条件和方法,使学生易学、易记、易掌握。
四、用口诀区分易混、易错的问题,突破教学的难点。
如:针对学生对右手螺旋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傻傻分不清”的情况,我們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如下的口诀:
“左动”、“右发”、“磁感线掌心插”
“左动”是指左手定则应用电动机原理来判断,即“导线或导体棒中原来有电流,因受到磁场的作用而运动”,或者简单说成:导线或导体棒“因电而动”,此时应用左手定则。
“右发 ”是指右手定则应用发电机原理来判断,即“导线或导体棒中原来没有电流”,或者简单说成:导线或导体棒“因动而电”,此时应用右手定则。
“磁感线掌心插”指不管是左手定则还是右手定则,磁感线都是从掌心垂直插入。
抓住了上面的使用关键,不管是发动机还是电动机,也不管判断的方向是电流方向还是运动方向,方向只要用上述口诀进行判断,一般都不会错。
参考文献
[1] 谈简洁语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陈光才 - 《物理之友》2015年第3期
[2] 物理口诀 便于记忆 杨龙杰 - 《中学物理》2013年第2期
[3] 口诀在物理教学中的利与弊晏廷飞 - 《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4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口诀记忆;理解记忆;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如果方法太单一,久而久之,必然会让学生心生疲倦。倘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一点花样的话,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寓知识于艺术之中,让我们的教学更生动活泼,更具有趣味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这是我们老师在备课和讲课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当然,教学艺术是多方面的,“口诀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种,现在我专门就这方面谈下个人的看法。
“口诀”,顾名思义,就是简明扼要,易懂好记,脱口而出,更重要的是“有用”,对概念的理解能直接到位,对解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应用口诀归纳总结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最佳效果。长时间的教学,笔者作了一些总结,总体而言,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大的方向进行挖掘总结:
一、对一些物理现象和实验结论和总结物理规律,挖掘口诀归纳,加深学生印象。
在讲超失重时,对于什么情况超重,什么情况失重,初学时学生总是很混乱。用了以下口诀进行了强化记忆:
“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
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
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第一,第二句强调的是学生列F=ma式子的时候很乱而设置;
后面两句就是由运动现象而得出的超失重的判断依据。
如果学生还是觉得字数太多不满意,我们还可以补个更简单的:“上超下失”。意思是只要加速度是向上的就是超重,向下的就是失重。但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最简明的口诀必须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才可以应用,否则很容易不知所以然。
又如在讲天体运动时,一般都会用到“近快远慢”的口诀去判断卫星的速度大小比较。除此之外,我还加了一个五字口诀:“定一可定四”。意思是涉及到天体运动的问题,一般出现的五个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绕行半径、周期。只要知道其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关系,另外的物理量的大小关系就是可以确定的。这在做天体运动的选择题的时候经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如:如果题目问:同步卫星什么物理量相同?答案是:五个量都相同。
这便是“口诀法”在解题中的妙处。
二、用口诀归纳、总结解题步骤和方法,以达到简洁,明了的目的。
如在电磁学模块里,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和方面的判断上学生总是很混乱。我们可以作如下口诀以使学生不再盲目。
“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
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又如在运动学的公式应用方面,我创作了如下口诀:“知三求二,缺啥用啥”
运动学中涉及到五个物理量:x、v0、v、a、t。每四个量可以组成一条公式,一共可以组合成五条公式,其中每条公式都是缺少其中的一个量的。而每条公式里,已知个中的三个量就可以求剩下的两个量了;但在解题时选哪条公式呢?我给出了后半句:“缺啥用啥”。意思是不出现哪个量便选对应少了的那个量的公式。这个方法在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群体里非常好用。
三、用口诀作教学小结,突出重点。
如在讲物体平衡时,笔者讲授了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因为物体受三力平衡时,所作力的矢量三角形是一个首尾相连接的闭合三角形,所以等者用口诀“三力首尾连,三角形封闭”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使学生掌握了物体受三力平衡时,力的适量三角形怎么画。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少习题是要求判断物体在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而且这类习题大多情况是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一个力大小、方向恒定,另一个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面都变化,要求判断两力的变化情况,或求某力的极值。而这类习题用矢量三角形法解又极为简便。为了使学生掌握这类习题的矢量三角形解法,笔者用口诀“一力恒定二力变,还有一力方向定;组成力的三角形,看其变化很方便。”归纳、总结此类矢量三角形的使用条件和方法,使学生易学、易记、易掌握。
四、用口诀区分易混、易错的问题,突破教学的难点。
如:针对学生对右手螺旋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傻傻分不清”的情况,我們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如下的口诀:
“左动”、“右发”、“磁感线掌心插”
“左动”是指左手定则应用电动机原理来判断,即“导线或导体棒中原来有电流,因受到磁场的作用而运动”,或者简单说成:导线或导体棒“因电而动”,此时应用左手定则。
“右发 ”是指右手定则应用发电机原理来判断,即“导线或导体棒中原来没有电流”,或者简单说成:导线或导体棒“因动而电”,此时应用右手定则。
“磁感线掌心插”指不管是左手定则还是右手定则,磁感线都是从掌心垂直插入。
抓住了上面的使用关键,不管是发动机还是电动机,也不管判断的方向是电流方向还是运动方向,方向只要用上述口诀进行判断,一般都不会错。
参考文献
[1] 谈简洁语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陈光才 - 《物理之友》2015年第3期
[2] 物理口诀 便于记忆 杨龙杰 - 《中学物理》2013年第2期
[3] 口诀在物理教学中的利与弊晏廷飞 - 《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