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有效教学的要求,探索如何在化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从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满足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化学教学的主阵地是化学课堂,先人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所以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抑制,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在现代教学中,课堂教学不仅仅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的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怎样上好这节课,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讓化学课堂教学得到更大的效益。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二、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要在化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就得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方式及认知结构。
在化学学习中学习者要对物质进行的宏观、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以及要树立三者间的联系,这是化学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最典型的思维方式,离开了这个基本点,就不是化学。这也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困难之处,学生很难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符号和从宏观到符号的抽象。
有效教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是否有效益。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但不是什么样的知识都需要探究,只有化学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和核心问题才有必要进行探究。例:㈠化学基本概念,如电解质、胶体、溶液、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等等;㈡重要元素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如氧气、氢气、金属钠、氧化物、氢化物、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化学性质的比较,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硫酸铜溶液与镁、铝、锌等活泼金属的反应等;㈢化学基础理论,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碳族元素和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促进和抑制水解反应的条件、配位化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化学贡献的讨论等等;㈣化学与生活,如减少或避免甲醛等有机物对居室空气的污染的讨论,从农药的广泛使用到禁用的讨论,医疗上溶液的配置,学校所在地区大气污染及防治情况的调查,水污染问题等等。这些才是“具有探究价值”的知识。
在了解了需要探究的知识以后,我们可以做到不走弯路,有的放矢的、更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①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语言能力。在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方式中,其教学语言能突出展现他的教学个性和教学艺术风格,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教师的素质高低。这正是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良好、幽默、风趣、具有震慑力的教学语言不但能够使教学产生效益,而且也是教师自我展现的一种重要方式。
②教学内容应具有创新性。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讲解新课、答疑解惑、演示实验到巩固练习、检查评定,都应具有创新性的处理。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既要依据课程标准,又要不局限于课本,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化学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实验,通常都是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解,学生记忆,对于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在一旁指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激励学生在充满神奇与奥秘的化学知识宝库里不断追寻,启动学生的主动创新激情。
③情境创设应具有激励性。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师应首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教导要贴切、恰当,让学生心悦诚服,以鼓励作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开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如做做课后的实验,开展化学生活、环保化学等专题讨论和微型实验表演,来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潜在能力和创新意识。
④方式方法应具有多变性。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具有思维的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复杂性。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体现化学教师观念的更新和不断探索的敬业精神。
教学的表达方式可分为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语言清晰、准确规范、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富有感染性和鼓动性、富有概括性和指导性;另一方面还要求流畅、以眼传神、以手势助说话、富有表情和启发性、诱导性、富有霸气。
综上所述,化学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应以化学学科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的个体成功经验为目的,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富有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富有合作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承印.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
[2] 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化学教学的主阵地是化学课堂,先人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所以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抑制,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在现代教学中,课堂教学不仅仅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的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怎样上好这节课,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讓化学课堂教学得到更大的效益。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二、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要在化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就得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方式及认知结构。
在化学学习中学习者要对物质进行的宏观、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以及要树立三者间的联系,这是化学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最典型的思维方式,离开了这个基本点,就不是化学。这也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困难之处,学生很难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符号和从宏观到符号的抽象。
有效教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是否有效益。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但不是什么样的知识都需要探究,只有化学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和核心问题才有必要进行探究。例:㈠化学基本概念,如电解质、胶体、溶液、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等等;㈡重要元素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如氧气、氢气、金属钠、氧化物、氢化物、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化学性质的比较,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硫酸铜溶液与镁、铝、锌等活泼金属的反应等;㈢化学基础理论,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碳族元素和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促进和抑制水解反应的条件、配位化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化学贡献的讨论等等;㈣化学与生活,如减少或避免甲醛等有机物对居室空气的污染的讨论,从农药的广泛使用到禁用的讨论,医疗上溶液的配置,学校所在地区大气污染及防治情况的调查,水污染问题等等。这些才是“具有探究价值”的知识。
在了解了需要探究的知识以后,我们可以做到不走弯路,有的放矢的、更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①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语言能力。在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方式中,其教学语言能突出展现他的教学个性和教学艺术风格,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教师的素质高低。这正是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良好、幽默、风趣、具有震慑力的教学语言不但能够使教学产生效益,而且也是教师自我展现的一种重要方式。
②教学内容应具有创新性。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讲解新课、答疑解惑、演示实验到巩固练习、检查评定,都应具有创新性的处理。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既要依据课程标准,又要不局限于课本,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化学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实验,通常都是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解,学生记忆,对于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在一旁指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激励学生在充满神奇与奥秘的化学知识宝库里不断追寻,启动学生的主动创新激情。
③情境创设应具有激励性。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师应首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教导要贴切、恰当,让学生心悦诚服,以鼓励作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开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如做做课后的实验,开展化学生活、环保化学等专题讨论和微型实验表演,来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潜在能力和创新意识。
④方式方法应具有多变性。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具有思维的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复杂性。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体现化学教师观念的更新和不断探索的敬业精神。
教学的表达方式可分为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语言清晰、准确规范、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富有感染性和鼓动性、富有概括性和指导性;另一方面还要求流畅、以眼传神、以手势助说话、富有表情和启发性、诱导性、富有霸气。
综上所述,化学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应以化学学科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的个体成功经验为目的,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富有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富有合作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承印.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
[2] 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