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这样的名言:“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当“真的猛士”。大多数人即使是打个针,都要扭过头去,不忍看“受罪”的身体。可是,这样到底能不能减轻痛苦,您想过这个问题吗?
成了“窦娥”的鸵鸟
奔跑速度惊人的鸵鸟曾经当了很长时间的“窦娥”。不知什么时候起,“江湖”上开始流传一个传说: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把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这样就能避开危险。
现在,动物学家们已经给鸵鸟“翻案”了。其实,在遇到躲不过的危险时,鸵鸟会把脖子贴在地面,身体蜷曲成一团。它们暗褐色的羽毛很像石头或灌木丛。加上薄雾的掩护,有时确实能避开敌人。但是,“鸵鸟心态”依然被用来形容那些采用消极态度逃避危险的人。
扭过头去,打针就不那么疼了吗?
其实,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每当遇到一些痛苦的事情时,逃避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比如很多人在打针时都要把头扭过去,不去看针头刺穿皮肤的那个“可怕”瞬间。这样做真能减轻“挨一针”的痛苦吗?科学家们决定一探究竟。
伦敦大学学院和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一些科学家招募了18个志愿者,专门做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了《心理科学》杂志上。
首先,科学家在每一个志愿者的手上都放了加热棒。加热棒的温度会不断升高。当志愿者觉得温度太高时,可以举手示意。研究者会把加热棒拿开,并且记录下志愿者能承受的最高温度。
科学家设计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志愿者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正在被“加热”的手。第二种情况下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手。因为手被木头遮住了。
疼不疼,大脑说了算
结果,科学家发现,手被遮住时志愿者能忍受的最高温度,要比能看见手时平均低3℃。也就是说,看着自己正在“受苦”的身体反而会提高我们的耐受力!
“我们平时总是让打针或者抽血的孩子转过头去,不要看自己的身体,觉得这样能降低疼痛。但是,大脑似乎并没有这么想。我们的实验显示出了相反的结果。”实验的主持者帕特里克·海德格教授这样说道。他是一位认知神经方面的科学家。
“如果您在胳膊上打针或者抽血,我建议您不要扭过头去,看着自己的胳膊可能会更好。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这样能够减轻疼痛。但是,最好不要盯着闪闪发光的针头看。”海德格建议道。
随后,兴致勃勃的科学家又开始了第二项实验。他们把第一项实验中的普通镜子换成了凹面镜。玩过“哈哈镜”的人都知道,站在凹面镜前面,人会被放大。站在凸面镜前面,人会缩小。
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当人们在凹面镜中看到自己放大了的手时,他们能忍受更高的温度。但是,如果人们看到的是缩小了的手,他们忍受高温的能力就会下降。
这项有趣的研究让很多人相信,在某些条件下,经受了十分的疼痛,大脑却只会让我们感受到七分。在另一些条件下,情况正好相反。
尽管这项研究结果的精确性还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来支持,它还是引起了很多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保罗·南迪是伦敦大学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他所服务的部门叫做“疼痛管理中心”。在南迪医生看来,“疼痛引起的各种麻烦正在逐渐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如果类似的研究结果能够在日常的治疗中运用,将会减轻很多人的痛苦。
所以,下次打针时,您可以试试不把头转过去。您的大脑可能真的会“告诉”您:其实,打针没有那么疼。
成了“窦娥”的鸵鸟
奔跑速度惊人的鸵鸟曾经当了很长时间的“窦娥”。不知什么时候起,“江湖”上开始流传一个传说: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把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这样就能避开危险。
现在,动物学家们已经给鸵鸟“翻案”了。其实,在遇到躲不过的危险时,鸵鸟会把脖子贴在地面,身体蜷曲成一团。它们暗褐色的羽毛很像石头或灌木丛。加上薄雾的掩护,有时确实能避开敌人。但是,“鸵鸟心态”依然被用来形容那些采用消极态度逃避危险的人。
扭过头去,打针就不那么疼了吗?
其实,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每当遇到一些痛苦的事情时,逃避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比如很多人在打针时都要把头扭过去,不去看针头刺穿皮肤的那个“可怕”瞬间。这样做真能减轻“挨一针”的痛苦吗?科学家们决定一探究竟。
伦敦大学学院和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一些科学家招募了18个志愿者,专门做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了《心理科学》杂志上。
首先,科学家在每一个志愿者的手上都放了加热棒。加热棒的温度会不断升高。当志愿者觉得温度太高时,可以举手示意。研究者会把加热棒拿开,并且记录下志愿者能承受的最高温度。
科学家设计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志愿者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正在被“加热”的手。第二种情况下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手。因为手被木头遮住了。
疼不疼,大脑说了算
结果,科学家发现,手被遮住时志愿者能忍受的最高温度,要比能看见手时平均低3℃。也就是说,看着自己正在“受苦”的身体反而会提高我们的耐受力!
“我们平时总是让打针或者抽血的孩子转过头去,不要看自己的身体,觉得这样能降低疼痛。但是,大脑似乎并没有这么想。我们的实验显示出了相反的结果。”实验的主持者帕特里克·海德格教授这样说道。他是一位认知神经方面的科学家。
“如果您在胳膊上打针或者抽血,我建议您不要扭过头去,看着自己的胳膊可能会更好。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这样能够减轻疼痛。但是,最好不要盯着闪闪发光的针头看。”海德格建议道。
随后,兴致勃勃的科学家又开始了第二项实验。他们把第一项实验中的普通镜子换成了凹面镜。玩过“哈哈镜”的人都知道,站在凹面镜前面,人会被放大。站在凸面镜前面,人会缩小。
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当人们在凹面镜中看到自己放大了的手时,他们能忍受更高的温度。但是,如果人们看到的是缩小了的手,他们忍受高温的能力就会下降。
这项有趣的研究让很多人相信,在某些条件下,经受了十分的疼痛,大脑却只会让我们感受到七分。在另一些条件下,情况正好相反。
尽管这项研究结果的精确性还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来支持,它还是引起了很多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保罗·南迪是伦敦大学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他所服务的部门叫做“疼痛管理中心”。在南迪医生看来,“疼痛引起的各种麻烦正在逐渐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如果类似的研究结果能够在日常的治疗中运用,将会减轻很多人的痛苦。
所以,下次打针时,您可以试试不把头转过去。您的大脑可能真的会“告诉”您:其实,打针没有那么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