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39岁女人的择偶困惑

来源 :祝你幸福·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倾城:
  我有件很苦恼的事,想跟你倾诉一下,给点建议好吗?
  我59岁,是一个大型企业的高管,因前夫太花,离婚了,自己带着7岁的孩子,孩子今年读一年级。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我认识了一个男人,我们都是本科学历,经历也相当,有共同语言。开始也就是吃吃饭,喝喝茶,感觉很踏实,我慢慢就对他有感觉了。
  我在很孤独的时候遇到他。我很希望有个男朋友。我觉得他为人厚道,虽然没有多少钱,但工作还是努力的,让人很放心。听他说,他离婚是因为前妻跟初恋情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我们说起来也算天涯同命人。有一天,他突然提到要结婚,我犹豫了。
  我犹豫的原因是我们之间的经济条件相差太大了。我有3套房子,有车,收入很高。但他只有一套房子,还在按揭。他有个儿子,5岁,上幼儿园中班,房子暂时给孩子住,每月的收入就是还房贷,养孩子,自己用用,几乎一无所剩。他这种状况可能要持续十年以上。
  我觉得他人品不错,他不高,不帅,我并不计较这些,但我总是忍不住想到他的工作也不是很稳定,也没远大的前途。
  我认识的有钱人很多,但我觉得我的择偶条件很普通的。我希望找一个工作稳定,不一定要有钱,但不能有外债的人。可他有外债啊,很大一笔呢。我不需要男人养,但我也不想养别人,太累。如果生活在一起,生活费用是要我承担的。女人承担生活费,女人养家,是不是太累?我担心跟他在一起,我的生活质量反倒会下降。如果想保持现在的生活状态,我就要倒贴他。女人倒贴男人,说得过去吗?
  我也知道这是个难问题。我都快到40了,人活着不容易,我的工作很累,所以消费也很厉害,以此来平衡心理。如果他是一个人,我也愿意养他,可是他还有孩子,难道我还要养他的孩子?我不是计较,人都想活得轻松点,背负太多的责任,很累。人都想找个经济条件相对好点的,我估计这也是他爱我的原因,他也想活得轻松点。人生在世,谁能真正脱俗呢?
  相比而言,我本科学历,文静清秀,已做到高管,为人处世也比较练达吧。这么好的条件,还找个倒贴的,你觉得呢?还有一点,我的儿子资产丰厚,他的儿子没什么,以后会不会有矛盾?是人品重要还是经济条件重要?我左右为难。再婚家庭矛盾多,所以我现在要想清楚。我经常看你的回信,觉得你很理智,所以想问问明智的叶倾城。
  云端
  答:我不得不很庸俗地提醒你一下:你没有你想象中条件那么好。是的,你有车,收入高,有三套房子。但你不年轻了,可能也不会很美貌:孩子还小,你得花大量的时间在他身上而不是丈夫身上:你对男人不够信任,在他需要支持的时候,你未必愿意全力以赴。
  你所希望遇到的那些1普通人2,收入稳定,有房有车无外债,最好还没孩子,如果只看条件,我相信他们宁肯找三十上下的,可以享受婚姻的一切好处,而用不着来背负麻烦。你觉得人家有孩子麻烦,难道人家不觉得你有孩子麻烦吗?你的男友如果不是条件不够好,大概早去找一个“短婚未育”的,再生一个娃了。
  到了这个年纪,有时候我会开始想,也许感情或者人品都没有现金更重要。一个赤贫的情痴,适合活在传说里:而人品不好的痴情种,就是那种与女友同归于尽的恶人:他人很好,但他不爱你,他的善良、他的慈悲、他的温存宁可用在猫猫狗狗、花花草草身上也与你无关。而只有现金是赤裸裸的,可以独立存在的。当然了,搭配了爱或人品,会更美好。但不搭配,钱也总是钱。
  而你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段婚姻,你可能要用钱去换感情和照顾。人都是需要性、伙伴和感情的动物,只有野兽和上帝能够独居。有一个人陪你说说话、看看电视,这是很美好的事。为之花钱,其实也未尝不可。
  只是这方面,你能承受的底线是什么?如果只是一大一小两个人的饭钱,你觉得能不能?而你的目标预期是什么?是他每天做饭,替你接送孩子,把你的家庭琐事都接过去吗?他愿意吗?他做得到吗?男女平等,显然不意味着女人完全受惠,有时候,女人也得有所牺牲。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你花了钱,准换得回这些吗?你觉得他人品好,好在哪里?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不高、不帅、没钱。如果你觉得不花,也许是因为他没本钱:你觉得他老实,也许只说明他社交能力差,不善言谈:你觉得他温柔体贴,也许他对所有人都这样。只能说,日久见人心,你们可能还需要长期的接触,才能确定他的人品。
  而感情,唉,请容我叹一口气。中年人都历尽沧桑,都把一切放在秤上量过,还能谈感情吗?不要求相爱,至少能达到要好同事的程度,那你不妨试试看,看他愿不愿意为你做琐事,愿不愿意替你买买菜。这些,同事们都可能做的事,看他愿不愿意。
  然后,如果你们交往一年后,还想男婚女嫁,就不妨做一个认真的谈判。每月生活费谁来开销:房贷如果需要你出,你是否享受房子的份额:两个孩子如果出现矛盾,谁来处理。没办法,斯时斯世,婚姻有时候是资产重组。
  
  编辑 王琳
其他文献
晚上,陪朋友聊天。朋友怀孕4个月了,丈夫是军人,常年不在身边。她最近工作上又不如意,心情郁闷,烦躁不安,只好跑到我这里倾吐烦恼。为了帮朋友排忧解闷,我像个心理分析师一样,耐心开导,细语安慰,把矛盾冲突一一分解,娓娓道来,还把从网上看来的笑话讲给她听。在我的劝慰下,朋友郁结的情绪一点点消散,脸上渐渐露出明朗的笑容。  父亲的电话就在这时候来了。他说:“我准备明天去城里,给你妈买某某胶囊。收音机里都讲
期刊
当他将一张纸条塞进我手里时,我一下蒙了。展开一看,上面写着:“晚上7点肯德基。”抬起头,他早已离去,再看看纸条,心跳得飞快。  从来没有收到过纸条,年少的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一切,只是忽然问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将纸条夹在书中,我在想,去还是不去?  那晚,我最终没有赴约。那张纸条折磨了我一个晚上,拿着它,想了很多,而想得最多的便是,他不是我喜欢的人。当时也不知道,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只是对他没有任
期刊
因为母亲早逝,家里的生活重担一直靠父亲支撑。我考上大学,父亲靠着给人打零工供我上学。每月父亲将辛苦攒下的皱巴巴的钞票寄给我的时候,都要忍受邮局服务员鄙夷的目光。然而,父亲总是毫不在意,总是乐呵呵地填单子,然后挺着胸脯乐呵呵地离开。有了我这个大学生女儿,父亲的骄傲总是无处不在。  转眼间,大学四年就匆匆走过。毕业后,我应聘到了我大学所在城市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成了一个出入写字楼的白领,从领第一个月的工
期刊
我一位朋友,一个疲惫的已婚男子,内疚地告诉我,自己可能真的是一个极端自私的男人。  他说,他的太太是个对他好得不能再好的女人,可是他就是对她有说不出的厌恶。  平日里,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承揽下来的,不过,她在做任何家务的时候,也不会让他安静。  一会儿,她拿着他的衬衣过来说,你看看,这领子穿得这么黑,用了领洁净也不行,我用自己的手就这么搓,搓了这么久,最后还用了漂白剂才弄白了的。  
期刊
刘老大    刘东升的父亲刘老大是一个煤矿的矿工,每天下井之前,他都在腰里揣两个大馒头。  到了矿区,领了工牌,坐升降机。升降机走起来有时快点儿,有时慢点儿,有时走不耐烦了还一颠一颠地发出“咔、咔”的响声,刘老大就会摸摸腰。工友们都知道那地方拴着俩馒头。  在湿热的、鬼火般灯光、几百米深的井下作业段,矿工们用手镐或用风镐打钻,取煤。刘老大有时会停下手里的活,摸摸腰间的那俩馒头。  刘老大每次回到家
期刊
春节的时候,全家人在一起翻看老照片。看着几十年前我同父母、兄弟姐妹的合影照,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往事。  我是17岁那年夏天,也就是1966年7月份,离开河南襄城老家的亲人,同许昌地区的147位支边青年一起,奔赴西藏高原支援边疆建设的。我走后,父母在家真是操碎了心。  1968年中秋,我进藏支边的第三个中秋,远在几千里外家乡的父母听说我可能回家休假,就把中秋节买来的月饼留下了一块,等我回来吃。  那
期刊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喜欢养鸡。  小的时候,农村的人们能够填饱肚子已是十分勉强了,更别说养鸡,可母亲总是宁愿自己少吃一口,也要省一点点粮食喂养小鸡。她指望这些小鸡长大后下蛋换一点零钱,以便打点油换点盐什么的,用来补贴家用。  印象中的院子里总有三五只鸡转悠着。它们好像老是吃不饱的样子,毛色既不光滑,亦不鲜亮,叽叽喳喳不满地乱叫着。偶尔在墙角边发现了一条雨后的蚯蚓,就会引发一场争夺大战,最终得胜的那只
期刊
小时候,喜欢看妈妈晒霉。芦获编的席子当中,一件白底的印着细竹叶图案的褂子,母亲总要拎出来,说上一阵。无非是那年,和父亲订婚,在获港的街铺上怎样怎样遇到的。那年是哪一年呢?还在我出生之前。那应该是很老旧的衣服了,没见母亲穿上身,可也不见她扔,只留着,年年掏出来晒。也许,那件印了青葱竹叶的嫁衣,母亲是把它当青春一样来凭吊的吧,在外人不解的目光里,在自己的心里。  我大妈家的女儿多,她的大女儿比我大四岁
期刊
春天的柳笛    在命运的风中,人只是一粒沙。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一粒沙,虽然这粒沙会有很多想法。  10岁那年,父亲就给我订了娃娃亲。我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几乎都笼罩在这门亲事的阴影中。  父亲跟毛叔叔是中学同学,是拜过把子的兄弟,在上世纪60年代那场大饥荒中,毛叔叔对我们一家有活命之恩。一天深夜,毛叔叔送来了一斗谷。当时我已经饿得不会走路,而母亲吃槐叶吃得腿都肿了,鞋子穿不上,干脆用剪刀把
期刊
7年前,83岁的母亲突然患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她一生勤劳、慈善、俭朴,养育子女,关心他人,许多事情令我永远不能忘记。  母亲个儿不高,身板硬朗,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她17岁出嫁,理家务,下农田,风里来,雨里去,辛勤地忙碌。我的祖父英年早逝,父亲上世纪40年代参加了人民军队,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才回到家乡。在父亲南征北战的10年间,家中有年迈体弱的祖母和年幼的哥哥,姐姐,还种着十余亩丘陵薄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