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问题情境则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由教师提供的具体活动场境和学习资源,用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1.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合理组织数学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适度的问题,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也就成为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关心、探讨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可根据具体的数学活动与现有学习资源如互联网中的数学课件资源、教师论坛、教学参考书中附带的光盘资源等对学生进行教学,农村学校可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从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快乐走入课堂。
2.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数学相对其它学科有其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数学的抽象性。仅依据感性认识去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是学不到数学的本质的,尤其初中数学的几何证明部份,对于天生就善长于形象思维的女同学来说,“数学”更是望而叹之,这就需要教师借助课件创造合适的数学情境与氛围,把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因此问题情境创设仍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热心的话题。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为什么要学数学?因为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数学原理,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人们运用数学知识去改造大自然,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因此,在新课导入时问题情境创设尽量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的身边,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价值。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他们必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或制作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与传统教学手段不同的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受到数学教师的青睐,使学生在刹那获得丰富的感受,达到迅速感知对象的目的,同时也可获得大容量信息。尤其在几何方面,运用得更加广泛,更能体现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制作教具给学生具体生动地演示一些例子,如轴对称图形的学习等。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当遇到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时,从内心深处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解决问题和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等有关。教师如果能贴切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并适当的发展它,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深化这种结构,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且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产生学习兴趣。
4.通过数学模型创设问题情境
针对或参照某种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抽象概括或近似地表述数学结构,称之为数学模型。要利用学生所熟知的﹑感兴趣的知识来建立数学模型创设问题情境,解决数学问题。
三、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意识
1.德育意识
在现行的数学课本中蕴涵着许多德育的案例,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主的民族精神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的责任感,具备有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起到教材是德育教育“平台”的作用。
2.参与意识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应该让学生最大限度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3.现实性意识
现行的教科书对数学呈现与运用遵循着“探究活动——归纳数学规律——运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第一资源的教科书来说,显得比较单一,而学生的背境却有很大的差异。如:城乡区别,家庭教育,家长重视程度等。因此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适合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学情的问题情境,不可脱离学生实际,迷信课本。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数学规律目的,一切从学习实际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其背境应该是有趣、现实的。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兴趣。
四、问题情境注意事项
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习数学的目的,除了要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体育比赛不仅精彩纷呈,而且竟争激烈,对于比赛结果的分析,往往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分析问题。
例:在一次射击比赛中,某运动员前6次射击共中52环,如果他要打破89环(10次射击)的纪录,第七次射击不能少于多少环?
分析:设第七次射击成绩为X环,由于最后三次射击最多共中30环,要想破纪录,可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型
52+X+30>89
X>89-52-30
X>7
也就是说第7次射击不能少于8环,这样才可能破纪录。
由此可见数学源于生活还应高于生活,再如在统计调查的学习中,利用调查问卷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相应需要,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
2.要有利于教材的重难点突破
问题的创设不单单是激起学生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生动活泼地实现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目标的“情境”,仅仅是一种时髦的形式,导致的只能是教学活动的费时低效。要力求创设的情境既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又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知识的突破。
3.问题的梯度性
问题的提出应有梯阶性,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问题之间要不断加深难度,但又不可高不可攀,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必要提吗。当然也不可过易,学生不用思考就会达到,起不到目的。
4.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学会反思,注重课堂小结环节,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学会了什么,欠缺什么。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进取、反思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反思,才能达到举一反三。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只有通过反思,促使学生查找薄弱知识环节,对其进行查缺补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我们的生活而服务是最终目的,而问题情境创设只是一种手段。努力提高情境创设的效果,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自主学习,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深思的问题。
(作者单位:558300贵州省平塘县京舟中学)
一、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1.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合理组织数学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适度的问题,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也就成为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关心、探讨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可根据具体的数学活动与现有学习资源如互联网中的数学课件资源、教师论坛、教学参考书中附带的光盘资源等对学生进行教学,农村学校可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从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快乐走入课堂。
2.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数学相对其它学科有其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数学的抽象性。仅依据感性认识去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是学不到数学的本质的,尤其初中数学的几何证明部份,对于天生就善长于形象思维的女同学来说,“数学”更是望而叹之,这就需要教师借助课件创造合适的数学情境与氛围,把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因此问题情境创设仍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热心的话题。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为什么要学数学?因为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数学原理,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人们运用数学知识去改造大自然,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因此,在新课导入时问题情境创设尽量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的身边,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价值。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他们必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或制作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与传统教学手段不同的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受到数学教师的青睐,使学生在刹那获得丰富的感受,达到迅速感知对象的目的,同时也可获得大容量信息。尤其在几何方面,运用得更加广泛,更能体现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制作教具给学生具体生动地演示一些例子,如轴对称图形的学习等。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当遇到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时,从内心深处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解决问题和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等有关。教师如果能贴切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并适当的发展它,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深化这种结构,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且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产生学习兴趣。
4.通过数学模型创设问题情境
针对或参照某种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抽象概括或近似地表述数学结构,称之为数学模型。要利用学生所熟知的﹑感兴趣的知识来建立数学模型创设问题情境,解决数学问题。
三、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意识
1.德育意识
在现行的数学课本中蕴涵着许多德育的案例,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主的民族精神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的责任感,具备有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起到教材是德育教育“平台”的作用。
2.参与意识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应该让学生最大限度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3.现实性意识
现行的教科书对数学呈现与运用遵循着“探究活动——归纳数学规律——运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第一资源的教科书来说,显得比较单一,而学生的背境却有很大的差异。如:城乡区别,家庭教育,家长重视程度等。因此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适合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学情的问题情境,不可脱离学生实际,迷信课本。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数学规律目的,一切从学习实际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其背境应该是有趣、现实的。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兴趣。
四、问题情境注意事项
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习数学的目的,除了要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体育比赛不仅精彩纷呈,而且竟争激烈,对于比赛结果的分析,往往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分析问题。
例:在一次射击比赛中,某运动员前6次射击共中52环,如果他要打破89环(10次射击)的纪录,第七次射击不能少于多少环?
分析:设第七次射击成绩为X环,由于最后三次射击最多共中30环,要想破纪录,可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型
52+X+30>89
X>89-52-30
X>7
也就是说第7次射击不能少于8环,这样才可能破纪录。
由此可见数学源于生活还应高于生活,再如在统计调查的学习中,利用调查问卷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相应需要,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
2.要有利于教材的重难点突破
问题的创设不单单是激起学生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生动活泼地实现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目标的“情境”,仅仅是一种时髦的形式,导致的只能是教学活动的费时低效。要力求创设的情境既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又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知识的突破。
3.问题的梯度性
问题的提出应有梯阶性,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问题之间要不断加深难度,但又不可高不可攀,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必要提吗。当然也不可过易,学生不用思考就会达到,起不到目的。
4.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学会反思,注重课堂小结环节,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学会了什么,欠缺什么。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进取、反思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反思,才能达到举一反三。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只有通过反思,促使学生查找薄弱知识环节,对其进行查缺补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我们的生活而服务是最终目的,而问题情境创设只是一种手段。努力提高情境创设的效果,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自主学习,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深思的问题。
(作者单位:558300贵州省平塘县京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