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内容。
片断描述一:
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学生4人一组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围桌坐好)
师:请每组坐在1号位的同学把玩具“哆啦A梦”拿出来,面朝自己放在桌子中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在你现在的位置上,你会看到“哆啦A梦”的什么样子?(学生先仔细观察,再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师:请每组看到正面的小朋友举手(1号位的学生举手),你看到了什么?(眼睛、鼻子、嘴巴等)请每组看到背面的小朋友起立(3号位的学生起立),你看到了什么?(后脑勺、尾巴等)请每组看到右侧面的挥挥手(2号位的学生挥挥手),你看到了什么?(右脸、右耳朵、右胳膊等)请每组看到左侧面的点点头(4号位的学生点点头),你又看到了什么?(左脸、左耳朵、左胳膊等)
师:咱们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换个位置观察好吗?请1号位的同学坐到2号位,2号位的同学坐到3号位,这样依次换位。
师:现在你看到“哆啦A梦”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和你们刚才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两次看到的不一样?
生1:因为我们换了位置。所以两次看到的就不一样了。
生2: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了,所以看到的也就不一样了。
师:我们继续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换位置观察,看看观察结果和前两次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哆啦A梦”又是什么样子?请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按顺时针方向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学生换回到原位)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哆啦A梦”的样子是不同的。
2 看图找位置。
(出示“哆啦A梦”的正面图)
师:这幅图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请站到相应的位置。(生站到“哆啦A梦”的前面)
师:为什么你们都站到“哆啦A梦”的前面?
生3:我们站在前面才可以看见“哆啦A梦”的眼睛、鼻子、嘴巴,还有圆肚皮;
生4:只有在“哆啦A梦”的前面观察,才能看到它的两只眼睛。
师:这位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他能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作出判断。
(出示“哆啦A梦”的背面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哆啦A梦”,它有什么特征呢?又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抓住主要特征:后脑勺、后背朝向我们,从而得出这幅图是从后面观察到的)
(出示“哆啦A梦”的右侧图,要求学生判断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并站到相应的位置上)
大部分学生站到“哆啦A梦”的右面,少数学生站到了左面。
组织学生先一起站在“哆啦A梦”的右面观察,再到它的左面观察,让学生比较两次的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教师参与其中,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哆啦A梦”是面朝哪边的。
学生观察讨论后明确:如果“哆啦A梦”面朝我们的右边,说明是从它的右边观察的;如果“哆啦A梦”面朝我们的左边,说明是从它的左边观察的。
再让学生观察“哆啦A梦”的右侧图,重新判断选择观察者的位置。学生全部判断正确。
(出示玩具小熊的两张侧面图)
师:哪幅图是站在小熊的左边看到的?哪幅图又是站在小熊的右边看到的?为什么?
生5:第一幅图是站在小熊的左边看到的,因为它面朝我们的左边。
生6:第二幅图是站在小熊的右边看到的,因为它面朝我们的右边。
(同时出示“哆啦A梦”的左、右侧面图及小熊的两张侧面图)
引导小结:如果观察到的物体面朝我们的左边,说明是从物体的左边观察的;如果观察到的物体面朝我们的右边,说明是从物体的右边观察的。
片断描述二:
1 观察小茶壶。
师:请组长把小茶壶放到桌子中间,将茶壶嘴对着2号位的同学。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在你的位置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师:请组长拿出四张小茶壶的照片,小组成员根据观察结果从中选择一张。(学生判断、选择)
师:怎样来判断其他同学选择的照片对不对呢?
生:我们可以到他的位置上去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換位置,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检查你们组其他同学选的照片对不对。(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观察活动)
师:刚才,各小组合作得非常好!你们选择的照片一样吗?请说说理由。
生:不一样,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
师:同一个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 游戏:看照片找位置。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看照片,找位置”的游戏,好吗?(学生情绪高涨,齐声喊“好”)
师:请组长将照片收回整理好,让你们组的每个成员从中任意抽一张。等老师说“开始”,每位同学根据照片上小茶壶的样子找到相应的位置坐好。(游戏开始,学生看照片找到位置后观察、验证。)
3 看图连一连。
师:(课件出示图):小明、小红、小军、小芳四位小朋友也像你们这样围桌而坐在观察小茶壶呢!右边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练习纸上连一连。(学生连好后全班交流)
赏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构建“生生互动”的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有序的活动中积累观察经验,感悟观察方法,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1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师打破了学生座位原有的格局,让学生4人一组分别从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片断一中让学生观察“哆啦A梦”。第一次观察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所在的位置上看到了什么,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换位置进行第二次观察。这次观察后让学生说说在现在的位置上又看到了什么,与前一次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再换到另一个不同的位置继续观察……经过几次换位观察,让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片断二中选择特征比较明显的小茶壶。先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再从四张照片中选取一张,再交换位置观察,检查、纠正,并让学生将选择的照片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后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位置的方法。
片断一中学生观察“哆啦A梦”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图片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从注意观察物体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特征,既有效地突破了“根据物体的左、右侧面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观察、判断的方法。学生初步的观察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片断二中“看照片,找位置”的游戏,是对学生初步判断能力的检验;“看图连一连”,让学生利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片断描述一:
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学生4人一组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围桌坐好)
师:请每组坐在1号位的同学把玩具“哆啦A梦”拿出来,面朝自己放在桌子中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在你现在的位置上,你会看到“哆啦A梦”的什么样子?(学生先仔细观察,再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师:请每组看到正面的小朋友举手(1号位的学生举手),你看到了什么?(眼睛、鼻子、嘴巴等)请每组看到背面的小朋友起立(3号位的学生起立),你看到了什么?(后脑勺、尾巴等)请每组看到右侧面的挥挥手(2号位的学生挥挥手),你看到了什么?(右脸、右耳朵、右胳膊等)请每组看到左侧面的点点头(4号位的学生点点头),你又看到了什么?(左脸、左耳朵、左胳膊等)
师:咱们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换个位置观察好吗?请1号位的同学坐到2号位,2号位的同学坐到3号位,这样依次换位。
师:现在你看到“哆啦A梦”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和你们刚才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两次看到的不一样?
生1:因为我们换了位置。所以两次看到的就不一样了。
生2: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了,所以看到的也就不一样了。
师:我们继续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换位置观察,看看观察结果和前两次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哆啦A梦”又是什么样子?请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按顺时针方向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学生换回到原位)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哆啦A梦”的样子是不同的。
2 看图找位置。
(出示“哆啦A梦”的正面图)
师:这幅图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请站到相应的位置。(生站到“哆啦A梦”的前面)
师:为什么你们都站到“哆啦A梦”的前面?
生3:我们站在前面才可以看见“哆啦A梦”的眼睛、鼻子、嘴巴,还有圆肚皮;
生4:只有在“哆啦A梦”的前面观察,才能看到它的两只眼睛。
师:这位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他能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作出判断。
(出示“哆啦A梦”的背面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哆啦A梦”,它有什么特征呢?又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抓住主要特征:后脑勺、后背朝向我们,从而得出这幅图是从后面观察到的)
(出示“哆啦A梦”的右侧图,要求学生判断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并站到相应的位置上)
大部分学生站到“哆啦A梦”的右面,少数学生站到了左面。
组织学生先一起站在“哆啦A梦”的右面观察,再到它的左面观察,让学生比较两次的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教师参与其中,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哆啦A梦”是面朝哪边的。
学生观察讨论后明确:如果“哆啦A梦”面朝我们的右边,说明是从它的右边观察的;如果“哆啦A梦”面朝我们的左边,说明是从它的左边观察的。
再让学生观察“哆啦A梦”的右侧图,重新判断选择观察者的位置。学生全部判断正确。
(出示玩具小熊的两张侧面图)
师:哪幅图是站在小熊的左边看到的?哪幅图又是站在小熊的右边看到的?为什么?
生5:第一幅图是站在小熊的左边看到的,因为它面朝我们的左边。
生6:第二幅图是站在小熊的右边看到的,因为它面朝我们的右边。
(同时出示“哆啦A梦”的左、右侧面图及小熊的两张侧面图)
引导小结:如果观察到的物体面朝我们的左边,说明是从物体的左边观察的;如果观察到的物体面朝我们的右边,说明是从物体的右边观察的。
片断描述二:
1 观察小茶壶。
师:请组长把小茶壶放到桌子中间,将茶壶嘴对着2号位的同学。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在你的位置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师:请组长拿出四张小茶壶的照片,小组成员根据观察结果从中选择一张。(学生判断、选择)
师:怎样来判断其他同学选择的照片对不对呢?
生:我们可以到他的位置上去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換位置,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检查你们组其他同学选的照片对不对。(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观察活动)
师:刚才,各小组合作得非常好!你们选择的照片一样吗?请说说理由。
生:不一样,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
师:同一个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 游戏:看照片找位置。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看照片,找位置”的游戏,好吗?(学生情绪高涨,齐声喊“好”)
师:请组长将照片收回整理好,让你们组的每个成员从中任意抽一张。等老师说“开始”,每位同学根据照片上小茶壶的样子找到相应的位置坐好。(游戏开始,学生看照片找到位置后观察、验证。)
3 看图连一连。
师:(课件出示图):小明、小红、小军、小芳四位小朋友也像你们这样围桌而坐在观察小茶壶呢!右边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练习纸上连一连。(学生连好后全班交流)
赏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构建“生生互动”的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有序的活动中积累观察经验,感悟观察方法,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1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师打破了学生座位原有的格局,让学生4人一组分别从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片断一中让学生观察“哆啦A梦”。第一次观察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所在的位置上看到了什么,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换位置进行第二次观察。这次观察后让学生说说在现在的位置上又看到了什么,与前一次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再换到另一个不同的位置继续观察……经过几次换位观察,让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片断二中选择特征比较明显的小茶壶。先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再从四张照片中选取一张,再交换位置观察,检查、纠正,并让学生将选择的照片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后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位置的方法。
片断一中学生观察“哆啦A梦”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图片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从注意观察物体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特征,既有效地突破了“根据物体的左、右侧面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观察、判断的方法。学生初步的观察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片断二中“看照片,找位置”的游戏,是对学生初步判断能力的检验;“看图连一连”,让学生利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