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
贴出乌龟、兔子、小狗、小猫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请几个学生回答。
要想知道我们班喜欢每种小动物的人数各有多少。我们该怎么办呢?《统计》出示课题。
二、现场统计
用画“正”字的方法先分组统计,然后全班汇总得到如下统计表
三、绘制统计图
1 教师贴出如下统计图
师(指图):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每格表示1个单位,每个竖行只有10格,能表示出我们统计的结果吗?(不能)
师:那怎么办呢?
生:每格表示2个单位。
也许是提前预习课本的缘故,大部分学生随声附和。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位男生站起来怯怯地说:“每格表示3个单位。”老师置之不理,却说:“每格表示2个单位,我们在图上把它们标出来。”老师随即在纵轴上从0开始,依次标到20。
师接着问:“每格表示2个单位,这张统计图够用吗?”(不够)
师:“不行吧,那就换一张大纸。”(随后换一张大纸,画14格,每格表示2个单位,表示到28,从而顺利完成统计图。)
四、课后访谈
提问:当统计的结果最多达27,学生说每格应表示3,你为何置若罔闻,为何一定要换大纸呢?
师:本课的目标就是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我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当学生说每格应表示3个单位时,我就把学生的思路又拉回来了。(笔者哑然,心情无比沉重。)
五、分析与思考
1 课前预设在哪里?
本课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既然是现场统计,那么数据的出现就是随机的,因为图纸(或黑板)的大小有限,所以原来学习的1格表示1个单位就无法满足统计的需要,进而体验到1格应表示2个单位或者更多单位。作为教者应考虑到数据出现的各种可能性,即使是固守着本节课只学习1格表示2个单位的目标,起码也得考虑班级的人数,预设到如班级50人都喜欢一种小动物应该怎么办?把纵轴的格子数画到足够用,也不至于现场再换一张大纸。现场换一张大纸,这一细节恰恰就是整节课失败所在,那就是我们根本不需要教学用1格表示2个单位或是表示更多的单位,我们只要换大纸、再换大纸……就行了。老师的课前备课明显不足,没有对学情进行充分预设,上课仅仅是为了走教案,跑形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的形成都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课前预设不足让精彩擦肩而过。
2 目标定位在何方?
上述片断,学生已经根据实际统计的结果提出在竖行是10格的统计图上1格应表示3个单位(最大统计结果是27),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现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老师顺势利导,让他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全班学生的思维必将被点燃。即使老师已经把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展示出来也不要紧,我们正好利用这个资源设问:“每格表示2个单位能完成统计结果吗?”(不能!“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每个格表示3个单位)老师随之在竖行旁边重新标上数字0、3、6;9……30。在此基础上老师可进一步拓展,如果我们统计的最大结果是50,在这张统计图上我们应如何统计?启发学生说出l格可以表示5个单位。老师再小结:根据统计的需要1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2个单位、5个单位或是更多的单位。此时此刻,教参上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任务还愁完成不吗?目标定位封闭让精彩擦肩而过。
一、创设情境
贴出乌龟、兔子、小狗、小猫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请几个学生回答。
要想知道我们班喜欢每种小动物的人数各有多少。我们该怎么办呢?《统计》出示课题。
二、现场统计
用画“正”字的方法先分组统计,然后全班汇总得到如下统计表
三、绘制统计图
1 教师贴出如下统计图
师(指图):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每格表示1个单位,每个竖行只有10格,能表示出我们统计的结果吗?(不能)
师:那怎么办呢?
生:每格表示2个单位。
也许是提前预习课本的缘故,大部分学生随声附和。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位男生站起来怯怯地说:“每格表示3个单位。”老师置之不理,却说:“每格表示2个单位,我们在图上把它们标出来。”老师随即在纵轴上从0开始,依次标到20。
师接着问:“每格表示2个单位,这张统计图够用吗?”(不够)
师:“不行吧,那就换一张大纸。”(随后换一张大纸,画14格,每格表示2个单位,表示到28,从而顺利完成统计图。)
四、课后访谈
提问:当统计的结果最多达27,学生说每格应表示3,你为何置若罔闻,为何一定要换大纸呢?
师:本课的目标就是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我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当学生说每格应表示3个单位时,我就把学生的思路又拉回来了。(笔者哑然,心情无比沉重。)
五、分析与思考
1 课前预设在哪里?
本课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既然是现场统计,那么数据的出现就是随机的,因为图纸(或黑板)的大小有限,所以原来学习的1格表示1个单位就无法满足统计的需要,进而体验到1格应表示2个单位或者更多单位。作为教者应考虑到数据出现的各种可能性,即使是固守着本节课只学习1格表示2个单位的目标,起码也得考虑班级的人数,预设到如班级50人都喜欢一种小动物应该怎么办?把纵轴的格子数画到足够用,也不至于现场再换一张大纸。现场换一张大纸,这一细节恰恰就是整节课失败所在,那就是我们根本不需要教学用1格表示2个单位或是表示更多的单位,我们只要换大纸、再换大纸……就行了。老师的课前备课明显不足,没有对学情进行充分预设,上课仅仅是为了走教案,跑形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的形成都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课前预设不足让精彩擦肩而过。
2 目标定位在何方?
上述片断,学生已经根据实际统计的结果提出在竖行是10格的统计图上1格应表示3个单位(最大统计结果是27),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现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老师顺势利导,让他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全班学生的思维必将被点燃。即使老师已经把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展示出来也不要紧,我们正好利用这个资源设问:“每格表示2个单位能完成统计结果吗?”(不能!“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每个格表示3个单位)老师随之在竖行旁边重新标上数字0、3、6;9……30。在此基础上老师可进一步拓展,如果我们统计的最大结果是50,在这张统计图上我们应如何统计?启发学生说出l格可以表示5个单位。老师再小结:根据统计的需要1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2个单位、5个单位或是更多的单位。此时此刻,教参上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任务还愁完成不吗?目标定位封闭让精彩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