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最有直接效果和创造成果的思维形式。工艺制作活动主要包括纸型、泥塑、编织、印染、雕刻、刺绣、电子等项目作品的制作。如何以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为抓手,扎实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作了如下方面的尝试:
一、在调查访问、搜集材料中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校本教材《编艺》的编写与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搜集工艺品的原材料和与之相匹配的替代品,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环保意识。
在实际操作中,我以校本教材《编艺》的每个版块内容作为教学载体,结合时节开展主题项目活动。如第一版块《中国结艺》(绳编),我结合“三八”妇女节,设计主题项目——“给妈妈的礼物——手机小挂件”;第二版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纸编),结合清明节,设计主题项目——“寻觅英雄足迹 缅怀家乡烈士”;第三版块《五光十色》(线编),又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设计主题项目——“我的小玩偶”:第四版块《草帽》(草编),结合国庆节设计主题项目——“祖国妈妈我爱你”;第五版块《五彩缤纷》(竹编)。结合一年一度的校运会设计主题项目——“福娃——你好”;第六版块《五花八门》,由于材料的综合与新年来临,设计主题项目——“美丽的校园”。由于我校地处城市,学生对草、竹等原材料的采集有一定的困难。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工艺品制作不再成为农村经济的来源,只有个别地区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我把这采集材料的不利因素,转为发展学生思维的有利因素。
如在草编中,用野草、玉米叶、吸管、包装带替代原材料麦秆、稻草、纸草和咸草等。在绳编中,编中国结的丝绳价格比较贵,学生就想到用丝带作替代品。学生在编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改变和礼品包装的多样化,引发创新思维。
二、创设“鲜活”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作为想象和思维的前提,教师利用学生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下保持旺盛的学习和实践的热情,以利于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方法。
1.学生自行创设鲜活情境,学的兴致会更高
在师生共同确定活动主题项目后,学生自由组合,开展调查、访问、图书阅览、上网搜集、收集材料等系列活动,由此引发学生自行创设“鲜活”的情境。如《中国结艺》在“给妈妈的礼物——手机小挂件”的活动中,有的在妈妈那里学来了万字结,有的在奶奶那里学来了三环结。学生们能者为师,在教室里自行摆开阵势。学的学生,带着好奇兴致高,教的学生带着自豪感.兴致更高。
2.利用媒体整合信息,为创新思维作铺垫
教师可利用电教媒体把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有现场感。如《中国结艺》录像中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伴随悠扬的音乐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如身临其境,被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陶醉。优美的造型、谐音组成的祝福,为学生的设计创作作了铺垫,营造了创新氛围。
三、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地选择教学载体,将“设计”教学环节引进课堂是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变化、新气象。以《中国结艺》为例,中国结作品种类繁多,它能表达情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良好教学载体。我把教育新理念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以设计、技术、操作、交流和评价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方式上,倡导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强调做中学,在加强技术操作的同时强化设计、交流与评价两部分教学。
设计与制作是学生展示个性与独特思想和才华的舞台。我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1.在“做中学”和“学中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只有创新的想象,才有创新的活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中国结的图片、实物,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含有中国结的饰物,为学生的创新探究作了铺垫。在学编中有意识地引导,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云雀结的时候就做了这样的安排:先用云雀结变花环,让学生用拉出一耳的方法编向日葵。先用街上买来的钥匙圈作环,发展到用废弃的透明胶的圈作环,最后又用丝带做环,编制了一半向日葵,称之为初升的太阳。由于已有课件饰物作铺垫,通过环的改变,学生有了新的思考,创新思维的闸门便被打开,就有了爱心、星星、蝴蝶、蜗牛等有新意作品。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伴之间愉快的合作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源泉。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交互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合作学习,充分交往。因此。在教学中,不管是课前准备,还是学习编艺、设计、制作、评议都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例如,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学生从同伴设计方案的名称“心心相印”中受到启发,创新制作了左右连心、上下连心、重叠连心等。
专家认为:创造力能够带动孩子整个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力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思维。如果我们重视了孩子创造性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带动他整个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在调查访问、搜集材料中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校本教材《编艺》的编写与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搜集工艺品的原材料和与之相匹配的替代品,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环保意识。
在实际操作中,我以校本教材《编艺》的每个版块内容作为教学载体,结合时节开展主题项目活动。如第一版块《中国结艺》(绳编),我结合“三八”妇女节,设计主题项目——“给妈妈的礼物——手机小挂件”;第二版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纸编),结合清明节,设计主题项目——“寻觅英雄足迹 缅怀家乡烈士”;第三版块《五光十色》(线编),又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设计主题项目——“我的小玩偶”:第四版块《草帽》(草编),结合国庆节设计主题项目——“祖国妈妈我爱你”;第五版块《五彩缤纷》(竹编)。结合一年一度的校运会设计主题项目——“福娃——你好”;第六版块《五花八门》,由于材料的综合与新年来临,设计主题项目——“美丽的校园”。由于我校地处城市,学生对草、竹等原材料的采集有一定的困难。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工艺品制作不再成为农村经济的来源,只有个别地区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我把这采集材料的不利因素,转为发展学生思维的有利因素。
如在草编中,用野草、玉米叶、吸管、包装带替代原材料麦秆、稻草、纸草和咸草等。在绳编中,编中国结的丝绳价格比较贵,学生就想到用丝带作替代品。学生在编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改变和礼品包装的多样化,引发创新思维。
二、创设“鲜活”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作为想象和思维的前提,教师利用学生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下保持旺盛的学习和实践的热情,以利于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方法。
1.学生自行创设鲜活情境,学的兴致会更高
在师生共同确定活动主题项目后,学生自由组合,开展调查、访问、图书阅览、上网搜集、收集材料等系列活动,由此引发学生自行创设“鲜活”的情境。如《中国结艺》在“给妈妈的礼物——手机小挂件”的活动中,有的在妈妈那里学来了万字结,有的在奶奶那里学来了三环结。学生们能者为师,在教室里自行摆开阵势。学的学生,带着好奇兴致高,教的学生带着自豪感.兴致更高。
2.利用媒体整合信息,为创新思维作铺垫
教师可利用电教媒体把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有现场感。如《中国结艺》录像中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伴随悠扬的音乐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如身临其境,被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陶醉。优美的造型、谐音组成的祝福,为学生的设计创作作了铺垫,营造了创新氛围。
三、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地选择教学载体,将“设计”教学环节引进课堂是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变化、新气象。以《中国结艺》为例,中国结作品种类繁多,它能表达情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良好教学载体。我把教育新理念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以设计、技术、操作、交流和评价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方式上,倡导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强调做中学,在加强技术操作的同时强化设计、交流与评价两部分教学。
设计与制作是学生展示个性与独特思想和才华的舞台。我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1.在“做中学”和“学中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只有创新的想象,才有创新的活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中国结的图片、实物,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含有中国结的饰物,为学生的创新探究作了铺垫。在学编中有意识地引导,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云雀结的时候就做了这样的安排:先用云雀结变花环,让学生用拉出一耳的方法编向日葵。先用街上买来的钥匙圈作环,发展到用废弃的透明胶的圈作环,最后又用丝带做环,编制了一半向日葵,称之为初升的太阳。由于已有课件饰物作铺垫,通过环的改变,学生有了新的思考,创新思维的闸门便被打开,就有了爱心、星星、蝴蝶、蜗牛等有新意作品。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伴之间愉快的合作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源泉。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交互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合作学习,充分交往。因此。在教学中,不管是课前准备,还是学习编艺、设计、制作、评议都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例如,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学生从同伴设计方案的名称“心心相印”中受到启发,创新制作了左右连心、上下连心、重叠连心等。
专家认为:创造力能够带动孩子整个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力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思维。如果我们重视了孩子创造性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带动他整个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