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他们自主课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从课堂教学入手,实施“数学知识生活化”。
把课本中的数学生活化,就是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特别是要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事理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答实际问题。
一、课本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数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体现。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我依据有关教材知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素材,把数学生活化,让他们根据生活经验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如一年级教材申为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在复习掌握了数的大小,基数和序数后,还要求学生用“10以內的数字”说一句话。如我家的电话号码是XXXXXXX;我家的门牌号码是XXX;爸爸的摩托车号码是XXXXX|遇到困难请拔巡警电话110;119是火警电话;120是急救电话;122是交警电话……,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又如教学“小数乘法应用题”时,出示:药瓶标签上写着0.1mg×50片,医生开的药方写作:“每天吃3次,每次0.3mg,吃5天。”你认为够吃吗?为什么?有的学生不能清楚地把问题换个提法:“5天共吃多少毫克。再看0.1mg×50片够不够?”或“0.1mg×50片可吃几天,还剩多少毫克?”等。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把司空见惯、熟视目睹的生活用数学的语言,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数学教学就和学生生活融合了。实践证明,只有在学生强烈的求知心理需求下,在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的联系下,教师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现察生活、认识世界的习惯。
二、数学题目生活化,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入时,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好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造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各部分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识。
三、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量,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循着学生的思路精心设计题目,尽量从实际生活引入,密切联系实际,留意身边的事,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在学习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后,可提供如下实例让学生解决:老师家新买来了一套二室一厅的住房,准备装修,两个房间的面积分别是16平方米和20平方米,客厅18平方米,厨房、卫生间各是8平方米,现打算用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和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面,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两种瓷砖各要多少块?怎样买合理省钱?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应收集、应用的信息有:(1)两种不同型号的价格。(2)从美观角度,各处应铺何种型号的砖。(3)实地考查时。还需扣除浴缸、灶台、马桶所占面积。这样学生在做出计划。搜集信息,运用数学的过程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和认识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乐趣的现实过程,使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又使数学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必备素质得到培养。
把课本中的数学生活化,就是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特别是要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事理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答实际问题。
一、课本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数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体现。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我依据有关教材知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素材,把数学生活化,让他们根据生活经验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如一年级教材申为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在复习掌握了数的大小,基数和序数后,还要求学生用“10以內的数字”说一句话。如我家的电话号码是XXXXXXX;我家的门牌号码是XXX;爸爸的摩托车号码是XXXXX|遇到困难请拔巡警电话110;119是火警电话;120是急救电话;122是交警电话……,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又如教学“小数乘法应用题”时,出示:药瓶标签上写着0.1mg×50片,医生开的药方写作:“每天吃3次,每次0.3mg,吃5天。”你认为够吃吗?为什么?有的学生不能清楚地把问题换个提法:“5天共吃多少毫克。再看0.1mg×50片够不够?”或“0.1mg×50片可吃几天,还剩多少毫克?”等。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把司空见惯、熟视目睹的生活用数学的语言,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数学教学就和学生生活融合了。实践证明,只有在学生强烈的求知心理需求下,在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的联系下,教师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现察生活、认识世界的习惯。
二、数学题目生活化,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入时,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好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造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各部分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识。
三、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量,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循着学生的思路精心设计题目,尽量从实际生活引入,密切联系实际,留意身边的事,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在学习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后,可提供如下实例让学生解决:老师家新买来了一套二室一厅的住房,准备装修,两个房间的面积分别是16平方米和20平方米,客厅18平方米,厨房、卫生间各是8平方米,现打算用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和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面,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两种瓷砖各要多少块?怎样买合理省钱?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应收集、应用的信息有:(1)两种不同型号的价格。(2)从美观角度,各处应铺何种型号的砖。(3)实地考查时。还需扣除浴缸、灶台、马桶所占面积。这样学生在做出计划。搜集信息,运用数学的过程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和认识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乐趣的现实过程,使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又使数学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必备素质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