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俄罗斯的“解冻文学”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它究竟因何产生,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它的代表作又有哪些,本文将一一作出分析。
【关键词】 解冻文学 产生 特点 代表作品
1. “解冻文学”的产生
斯大林执政时期,个人崇拜成风,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在歌功颂德,一再的掩饰社会矛盾,粉饰人们的美好生活,还有一些作家因为所写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而遭到了强烈的抨击。在那样一个压抑的社会之中,没有什么好的作品呈现出来。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执政,社会的气氛有所好转,作家们召开了苏联第二届作家代表大会,纠正了一些错误,并且开始畅所欲言,大胆的说出许多社会矛盾及弊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斯大林的时代已经结束,“解冻”就此产生。
2. “解冻文学”的特点
每一种文学的产生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解冻文学”也毫不例外。它的特点之一便是在“解冻文学”作品中处处透露出作家们的人道主义激情。在二十世纪中叶,苏联长时间受到“左”倾思想的禁锢,个人崇拜成风,一些政治运动兴起给当时人们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人们的思想被严重束缚,想要挣脱枷锁,却又无能为力。所以作家们便开始用自己的笔墨去批判个人崇拜,批判社会的黑暗面。他们将人道主义视为反映现实的出发点,评价人性道德的标尺。他们所推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反对压迫欺凌,注重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使人又再次成为文学的主体。
注重“写实”是“解冻文学“的又一个特点,上文已提到斯大林执政时期,出现的都是些歌功颂德的虚假作品,“写实”的下场就是遭到强烈的抨击,所以没有人敢去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无矛盾无冲突只是假象。“解冻”之后,作家们不再为遭到抨击而提心吊胆,而是从实际出发,真实地描写生活,揭露社會矛盾,批判社会现实。这些作品涉及到苏联社会的各个方面,农村的、城市的、官场的、战争的……
3. “解冻文学”的代表作
说到“解冻文学”的代表作,不得不提的就是爱伦堡的作品《解冻》,“解冻文学”也是因这部作品而得名。这部作品讲述的是1953年冬至1954年春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小说的主人公是机床厂厂长如拉普廖夫,一个十足的官僚主义者,思想僵化,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工人的死活,后因挪用公款被发现而撤职,妻子看透了他的本质离他而去,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看,到解冻的时节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书中的的画家小普霍夫与萨布洛夫同为画家,但对待艺术的态度截然不同,在社会发生变化之后,一心追求真实艺术的萨布洛夫成为了真正的艺术家,而追求名利的小普霍夫一事无成。这也反映了在文化上的“解冻”。
小说中,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极为复杂,作者 反对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对立起来,因为认识社会的一员,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与社,人与人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普霍夫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退休之后也未曾停止工作,女儿索尼娅劝说他,他却没有听从女儿的劝告,他认为不能因为众人而抛弃个别人,从普霍夫身上我们看到了人道主义激情。
小说中处处能够感受到“解冻”的气息,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完美的“解冻”,他只是在强调“解冻”这一历史事实,而在小说的内容上及人物的刻画上都不够深刻,小说里的人物设置上大多是一些趋炎附势、委曲求全、追逐名利的人,而且小说涉及的事件众多,使得小说结构较为松散,人物众多使得主次不突出,性格模糊。但毋庸质疑的是,它始终是这一文学时期的代表作。
作为“解冻文学”的又一力作《日瓦戈医生》也有着具足轻重的地位。这部作品讲述的是知识分子尤里.日瓦格的一生,他为了躲避革命风暴与家人逃到乌拉尔,在乌拉尔他邂逅了自己的挚爱拉拉,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没有幸福,但是战争无情的拆散了他与拉拉,日瓦格只身返回莫斯科最后在穷困潦倒孤独寂寞中死去。
《日瓦戈医生》作为“解冻为学”的又一代表作描述了许多历史阶段,其中包括1905年革命、一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及国内战争等等重大历史事件,而主人公日瓦格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事实上,小说的主人公与作者在性情方面也极为相似,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来描述过去,同时也在反思历史,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告诉后人真实的历史。
小说的“解冻”色彩在主人公日瓦格身上得到完整体现,日瓦格我从小信仰基督教,但是他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反对公认的条约,反对轻视个性的现象,而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出这事实上就是独裁与自由的斗争。他认为,人士中应该有一个独立的思想,所以,也是从另外一方面看出作者极力反对和抨击的个人崇拜现象的想法。在那样一个时代,日瓦格的结局肯定是悲剧的,因为以他一人之力根本无法战胜专制独裁,不与众人相同他就会遭到排挤。回望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阴暗的年代里,俄罗斯还有这样一群年轻人,虽然在社会上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完整的人格,但是他们还是充满了热情,怀抱着对未来的希望。帕斯捷尔纳克在整部作品中深刻描述了知识分子在革命洪流中的命运,以及他们对生命、对人性、对爱情的呼唤。作者真实的描写而没有去顺应时代来刻画一些“大英雄”和“正面人物”,没有去粉饰人们的美好生活,没有美化历史,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之路,所以,他会受到时代的抨击,为“左”倾分子所不容。
《日瓦戈医生》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并且积极的倡导在社会生活中确立“公正高于一切”的准则,向我们相信真理会战胜谬误,所以,它能在俄罗斯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集中营里的一天。在集中营里,早上伊凡.杰尼索维奇因为身体不适而起晚了,差点被领导关了禁闭,早餐之后在严寒的天气条件下在外面劳动,一直干到晚上才收工。而这一日三餐也极为简单,一片面包、一碗稀粥和稍带油腥的菜汤,仅此而已。或许,在众人眼中这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天,但是,作者却用自己的笔墨描写的细致入微向我们展示了集中营生活的残酷与艰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权力的运作,也使我们看到了集中营中的人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所表现出的对尊严、对精神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他们努力维持自身价值和主体性。应该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一部很真实的“写实”作品,小说中我们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在斯大林时期,权力已经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操纵着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走向这就是这篇小说所具有的“解冻”色彩。
作者所写的仅有一天,但是时间层次却很清晰,表面上看故事情节有些拖沓,篇幅貌似冗长,但是正是这样的写作手法让我们这些读者更加深刻的体验到了这集中营一天时间到底有多么漫长,这里的一分一秒都好似一把锋利的小刀无情的划在主人公以及读者的身上,让我们与小说的主人公感同身受。于是,我们在感同身受的情况之下明白了,这些劳改犯们在强大的政治权利的压迫下已经失去了一切,他们没有了政治权利,没有了自由,甚至想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都是不可能的,他们不知道未来怎样,更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来临。
但庆幸的是在这样的强大政治压力下小说的主人公舒霍夫并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认命,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知识,凭借这个来获取食物,用各种办法来节省体力,表面上看他表现得是屈服,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有着强大的力量,他要生存,他要以自己的生存向黑暗的社会、强大的权力抗争,要证明活着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尊严的,要证明自己的尊严是不可被贬低的。看完整篇小说,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作者所描写的人性的光辉,它具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在上述三部“解冻文学”的代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作者们的人道主义激情,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人”的力量的强大,人的尊严的神圣。在处处真实地描写之中,也让我们感受的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压抑,权力的泛滥与无情。所以,他们无可厚非的成为了经典佳作。
参考文献:
[1]李发元.《苏联“解冻文学”特征及其得与失初探》西北师大学报[J] .1991(04).
[2]杨玲、王立《“日瓦戈医生”:在冰火种触摸时代的痛》商业文化[J].2009(07).
[3]齐林东《“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艺术特色初探》安徽文学[J].2011(02).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解冻文学 产生 特点 代表作品
1. “解冻文学”的产生
斯大林执政时期,个人崇拜成风,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在歌功颂德,一再的掩饰社会矛盾,粉饰人们的美好生活,还有一些作家因为所写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而遭到了强烈的抨击。在那样一个压抑的社会之中,没有什么好的作品呈现出来。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执政,社会的气氛有所好转,作家们召开了苏联第二届作家代表大会,纠正了一些错误,并且开始畅所欲言,大胆的说出许多社会矛盾及弊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斯大林的时代已经结束,“解冻”就此产生。
2. “解冻文学”的特点
每一种文学的产生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解冻文学”也毫不例外。它的特点之一便是在“解冻文学”作品中处处透露出作家们的人道主义激情。在二十世纪中叶,苏联长时间受到“左”倾思想的禁锢,个人崇拜成风,一些政治运动兴起给当时人们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人们的思想被严重束缚,想要挣脱枷锁,却又无能为力。所以作家们便开始用自己的笔墨去批判个人崇拜,批判社会的黑暗面。他们将人道主义视为反映现实的出发点,评价人性道德的标尺。他们所推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反对压迫欺凌,注重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使人又再次成为文学的主体。
注重“写实”是“解冻文学“的又一个特点,上文已提到斯大林执政时期,出现的都是些歌功颂德的虚假作品,“写实”的下场就是遭到强烈的抨击,所以没有人敢去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无矛盾无冲突只是假象。“解冻”之后,作家们不再为遭到抨击而提心吊胆,而是从实际出发,真实地描写生活,揭露社會矛盾,批判社会现实。这些作品涉及到苏联社会的各个方面,农村的、城市的、官场的、战争的……
3. “解冻文学”的代表作
说到“解冻文学”的代表作,不得不提的就是爱伦堡的作品《解冻》,“解冻文学”也是因这部作品而得名。这部作品讲述的是1953年冬至1954年春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小说的主人公是机床厂厂长如拉普廖夫,一个十足的官僚主义者,思想僵化,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工人的死活,后因挪用公款被发现而撤职,妻子看透了他的本质离他而去,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看,到解冻的时节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书中的的画家小普霍夫与萨布洛夫同为画家,但对待艺术的态度截然不同,在社会发生变化之后,一心追求真实艺术的萨布洛夫成为了真正的艺术家,而追求名利的小普霍夫一事无成。这也反映了在文化上的“解冻”。
小说中,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极为复杂,作者 反对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对立起来,因为认识社会的一员,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与社,人与人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普霍夫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退休之后也未曾停止工作,女儿索尼娅劝说他,他却没有听从女儿的劝告,他认为不能因为众人而抛弃个别人,从普霍夫身上我们看到了人道主义激情。
小说中处处能够感受到“解冻”的气息,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完美的“解冻”,他只是在强调“解冻”这一历史事实,而在小说的内容上及人物的刻画上都不够深刻,小说里的人物设置上大多是一些趋炎附势、委曲求全、追逐名利的人,而且小说涉及的事件众多,使得小说结构较为松散,人物众多使得主次不突出,性格模糊。但毋庸质疑的是,它始终是这一文学时期的代表作。
作为“解冻文学”的又一力作《日瓦戈医生》也有着具足轻重的地位。这部作品讲述的是知识分子尤里.日瓦格的一生,他为了躲避革命风暴与家人逃到乌拉尔,在乌拉尔他邂逅了自己的挚爱拉拉,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没有幸福,但是战争无情的拆散了他与拉拉,日瓦格只身返回莫斯科最后在穷困潦倒孤独寂寞中死去。
《日瓦戈医生》作为“解冻为学”的又一代表作描述了许多历史阶段,其中包括1905年革命、一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及国内战争等等重大历史事件,而主人公日瓦格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事实上,小说的主人公与作者在性情方面也极为相似,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来描述过去,同时也在反思历史,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告诉后人真实的历史。
小说的“解冻”色彩在主人公日瓦格身上得到完整体现,日瓦格我从小信仰基督教,但是他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反对公认的条约,反对轻视个性的现象,而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出这事实上就是独裁与自由的斗争。他认为,人士中应该有一个独立的思想,所以,也是从另外一方面看出作者极力反对和抨击的个人崇拜现象的想法。在那样一个时代,日瓦格的结局肯定是悲剧的,因为以他一人之力根本无法战胜专制独裁,不与众人相同他就会遭到排挤。回望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阴暗的年代里,俄罗斯还有这样一群年轻人,虽然在社会上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完整的人格,但是他们还是充满了热情,怀抱着对未来的希望。帕斯捷尔纳克在整部作品中深刻描述了知识分子在革命洪流中的命运,以及他们对生命、对人性、对爱情的呼唤。作者真实的描写而没有去顺应时代来刻画一些“大英雄”和“正面人物”,没有去粉饰人们的美好生活,没有美化历史,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之路,所以,他会受到时代的抨击,为“左”倾分子所不容。
《日瓦戈医生》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并且积极的倡导在社会生活中确立“公正高于一切”的准则,向我们相信真理会战胜谬误,所以,它能在俄罗斯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集中营里的一天。在集中营里,早上伊凡.杰尼索维奇因为身体不适而起晚了,差点被领导关了禁闭,早餐之后在严寒的天气条件下在外面劳动,一直干到晚上才收工。而这一日三餐也极为简单,一片面包、一碗稀粥和稍带油腥的菜汤,仅此而已。或许,在众人眼中这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天,但是,作者却用自己的笔墨描写的细致入微向我们展示了集中营生活的残酷与艰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权力的运作,也使我们看到了集中营中的人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所表现出的对尊严、对精神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他们努力维持自身价值和主体性。应该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一部很真实的“写实”作品,小说中我们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在斯大林时期,权力已经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操纵着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走向这就是这篇小说所具有的“解冻”色彩。
作者所写的仅有一天,但是时间层次却很清晰,表面上看故事情节有些拖沓,篇幅貌似冗长,但是正是这样的写作手法让我们这些读者更加深刻的体验到了这集中营一天时间到底有多么漫长,这里的一分一秒都好似一把锋利的小刀无情的划在主人公以及读者的身上,让我们与小说的主人公感同身受。于是,我们在感同身受的情况之下明白了,这些劳改犯们在强大的政治权利的压迫下已经失去了一切,他们没有了政治权利,没有了自由,甚至想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都是不可能的,他们不知道未来怎样,更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来临。
但庆幸的是在这样的强大政治压力下小说的主人公舒霍夫并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认命,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知识,凭借这个来获取食物,用各种办法来节省体力,表面上看他表现得是屈服,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有着强大的力量,他要生存,他要以自己的生存向黑暗的社会、强大的权力抗争,要证明活着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尊严的,要证明自己的尊严是不可被贬低的。看完整篇小说,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作者所描写的人性的光辉,它具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在上述三部“解冻文学”的代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作者们的人道主义激情,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人”的力量的强大,人的尊严的神圣。在处处真实地描写之中,也让我们感受的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压抑,权力的泛滥与无情。所以,他们无可厚非的成为了经典佳作。
参考文献:
[1]李发元.《苏联“解冻文学”特征及其得与失初探》西北师大学报[J] .1991(04).
[2]杨玲、王立《“日瓦戈医生”:在冰火种触摸时代的痛》商业文化[J].2009(07).
[3]齐林东《“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艺术特色初探》安徽文学[J].2011(02).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