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回顾几年来的工作经历,感受颇深。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有自豪成功之处,亦有遗憾失败之笔。幸好酸甜苦辣都有营养,使我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也形成了对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首先,要正确认识本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课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因此“自轻”而放松了对政治课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们常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政治课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各科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其次是备课。“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一般都按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大纲(课程标准)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样的教法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第三,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是明日黄花。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个人认为:
(1)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如,我在讲授《货币的职能》这一课时要求全体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对全部内容设计问题,然后找出五名学生分别扮演货币的五种职能。作为嘉宾(教师要对其提供培训)上课后,先由“第一嘉宾”、“价值尺度”做自我介绍,然后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提问。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四种职能依次类推。这个过程基本上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从旁补充、指导和做最后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的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亲其师,信其道”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第四,课后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俗话说“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的好”。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富、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新的作业形式,如通过对本地企业进行调查,撰写报告,根据教材的内容排练情景剧,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场景,对某一专题做展板、做一次用品制作等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多方面的能力。
最后,对每一个教师来讲,作好教学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主要条件。每个教师的业务素质都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回过头来检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回民中学)
首先,要正确认识本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课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因此“自轻”而放松了对政治课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们常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政治课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各科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其次是备课。“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一般都按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大纲(课程标准)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样的教法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第三,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是明日黄花。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个人认为:
(1)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如,我在讲授《货币的职能》这一课时要求全体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对全部内容设计问题,然后找出五名学生分别扮演货币的五种职能。作为嘉宾(教师要对其提供培训)上课后,先由“第一嘉宾”、“价值尺度”做自我介绍,然后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提问。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四种职能依次类推。这个过程基本上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从旁补充、指导和做最后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的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亲其师,信其道”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第四,课后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俗话说“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的好”。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富、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新的作业形式,如通过对本地企业进行调查,撰写报告,根据教材的内容排练情景剧,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场景,对某一专题做展板、做一次用品制作等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多方面的能力。
最后,对每一个教师来讲,作好教学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主要条件。每个教师的业务素质都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回过头来检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