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区主要遭受伸展—走滑双重构造运动,断裂以正断层为主,平面展布主要为北东东向、北东向、近东西向。北东向展布的大洼断层是本区的主干断层,依附于大洼断层发育一系列北东向、近东西向展布的派生断层。
[关键詞]断裂特征,清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T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4-0125-01
清水洼陷是一个长期继承性沉积洼陷,是西部凹陷最大的洼陷之一,发育有多套优质源岩,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基础。但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以往勘探发现主要集中在东部大洼断裂两侧的中浅层构造,表明断裂对油气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因素,通过进一步开展断裂特征研究对于指导该区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1清东地区断裂特征
1.1断裂特征
清东地区断层发育,断裂特征具有多期性、继承性和分段变化等特点,以正断层为主。本区受边界断裂-大洼断层的控制,基底整体构造形态表现呈东南倾的斜坡,基底构造形态为箕状断陷最深处向边界断层突变区域,基底变化最大。
多期的断裂活动使断层在平面展布具有多向性,清水洼陷断裂在平面上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北东向断层为主干断裂系,大洼断层为一级主干断裂,长期继承性发育,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到东营期活动有所减弱,在平面走向为NNE,呈现断距大、延伸长、倾角缓。控制了区域的整体构造格局,它不仅控制了清水洼陷的形成,同时也影响了大洼-海外河构造带的发育,该断裂在古地形转折部位产生重力滑动、同时伴生形成次级断层,形成断裂带。另一类为近东西向正断层,该类断层断距小、延伸距离短、倾角陡,近东西向北掉断层,主要受大洼断层派生晚期断层,交切到边界断层上面,形成北高南低、反屋脊断块。
本区断层平面组合形态本区断层平面组合形式较单一,主要为阶梯式,靠近大洼—海外河断层一侧(特别是海外河断层段)为羽状式。
研究区大洼断层对本区的构造、沉积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发育单断型和断阶型两种构造样式。单断型陡坡带受扭张边界正断层控制,它的形成早期是边界断层的拉张和沉积物充填,后期是沉积物在断面(不整合面)上的超覆。按断面几何形态多划分为铲式和板式两种类型,板式断面基本为平面,铲式断面为凹面,上陡下缓。这种类型比较简单,形成持续下陷型边界,表现为一条持续多期活动的主断层控制了地层层序的形成及沉积体系域构成,如小洼-海外河段。断阶型陡坡带受一条或多条与边界断层同向的正断层控制,常是多条断层向洼陷内依次发育,剖面上呈阶梯状,横向上呈现沟谷相间的古地貌特征。它的主断层上陡下缓,多为凹面的铲式,次断层为板式,断层倾角为30-45之间。断阶型陡坡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沉积的加积,在凹陷和凸起发育分异后,凹陷中的早第三纪沉积愈来愈厚,沉积载荷的增加促使凹陷进一步下陷,加上沉积物向凹陷中心的重力滑动,在凹陷与凸起之间拉张形成一系列次级断层。断层的活动时间从凸起向凹陷方向变新,在断阶带内,断层几乎都没有或很少切穿基岩面。依据大洼断层剖面形态,可分为马南地区板式断层、小洼地区铲式断层、大洼地区坡坪式断层和海外河地区阶梯式断层四种,四种断层样式对地层、沉积乃至油气成藏都有控制作用。
1.2断裂活动演化
和西部凹陷整体构造演化一样,本区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具有阶段性。该区的断层活动可分为两期,即早期北东向展布的西掉基底断层和晚期近东西向展布的以北掉为主的边界断层派生的断层。
沙三段沉积时期绝大部分断层为切入到基底的张性正断层,以北东走向为主,具有典型的伸展盆地断裂系统的特征。受北西—南东向拉张应力的作用,控凹边界断层台安—大洼断层剧烈活动,受此断层的控制,本区基底不断向东南倾斜,盆地急剧下沉,使得本区沉积了巨厚的沙三段。东营期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西部凹陷发生右旋走滑运动,凹陷内产生近东西向的挤压、近南北向拉张的应力,在本区中浅层派生了一系列近东西向的正断层。断层以张扭性正断层为主,走向基本为近东西向,西侧以南掉为主,东侧以北掉为主,并且形成雁行式排列,盆地的走滑断裂系统特征明显。沙一二段沉积时期兼顾了二者的特点形成了伸展—走滑相复合的断裂系统特征,断裂特征以北东向为主。
1.3主干断裂强度分析
大洼断层具有生长断层的特点,大洼断层在这一段断层倾角较陡(60°-75°),位于断层上盘的清16井地层明显比上盘的洼2井地层厚,在断层面附近下盘地层沙一、二段(2200ms-2700ms)之间地层明显出现“顺牵引”现象;在1200ms-2000ms之间,剖面显示逆牵引“现象。
从断层活动强度来看,由同一位置,不同时期大洼断层的活动速率可以看出,它的活动随着时间的不同表现为,强—弱—强—弱波动性,这种表现对应着本地区深陷—扩展—再陷—拗陷的构造发育史。并在本区形成了沙三和东三两个深陷期。
由于大洼断层波动性分期活动,使得本区地层自沙三段沉积时期开始呈现出厚—薄—厚的沉积特征,沙三段地层的厚度最大,东营组地层次之,而沙一、二段地层最薄。与此同时,地层的沉降中心也随着大洼断层的分段活动,不断地逐步向南迁移。从清20井的北侧一直迁移至海外河以南的地区。
4结论
(1)研究区在伸展—走滑双重构造运动的作用下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断裂平面展布主要为北东东向、北东向、近东西向。
(2)北东向的大洼断层是本区的主干断层,其继承性发育控制着本区的构造格局。北东向、近东西向断层多为北东向向主干断层的派生断层。
[关键詞]断裂特征,清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T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4-0125-01
清水洼陷是一个长期继承性沉积洼陷,是西部凹陷最大的洼陷之一,发育有多套优质源岩,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基础。但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以往勘探发现主要集中在东部大洼断裂两侧的中浅层构造,表明断裂对油气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因素,通过进一步开展断裂特征研究对于指导该区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1清东地区断裂特征
1.1断裂特征
清东地区断层发育,断裂特征具有多期性、继承性和分段变化等特点,以正断层为主。本区受边界断裂-大洼断层的控制,基底整体构造形态表现呈东南倾的斜坡,基底构造形态为箕状断陷最深处向边界断层突变区域,基底变化最大。
多期的断裂活动使断层在平面展布具有多向性,清水洼陷断裂在平面上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北东向断层为主干断裂系,大洼断层为一级主干断裂,长期继承性发育,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到东营期活动有所减弱,在平面走向为NNE,呈现断距大、延伸长、倾角缓。控制了区域的整体构造格局,它不仅控制了清水洼陷的形成,同时也影响了大洼-海外河构造带的发育,该断裂在古地形转折部位产生重力滑动、同时伴生形成次级断层,形成断裂带。另一类为近东西向正断层,该类断层断距小、延伸距离短、倾角陡,近东西向北掉断层,主要受大洼断层派生晚期断层,交切到边界断层上面,形成北高南低、反屋脊断块。
本区断层平面组合形态本区断层平面组合形式较单一,主要为阶梯式,靠近大洼—海外河断层一侧(特别是海外河断层段)为羽状式。
研究区大洼断层对本区的构造、沉积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发育单断型和断阶型两种构造样式。单断型陡坡带受扭张边界正断层控制,它的形成早期是边界断层的拉张和沉积物充填,后期是沉积物在断面(不整合面)上的超覆。按断面几何形态多划分为铲式和板式两种类型,板式断面基本为平面,铲式断面为凹面,上陡下缓。这种类型比较简单,形成持续下陷型边界,表现为一条持续多期活动的主断层控制了地层层序的形成及沉积体系域构成,如小洼-海外河段。断阶型陡坡带受一条或多条与边界断层同向的正断层控制,常是多条断层向洼陷内依次发育,剖面上呈阶梯状,横向上呈现沟谷相间的古地貌特征。它的主断层上陡下缓,多为凹面的铲式,次断层为板式,断层倾角为30-45之间。断阶型陡坡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沉积的加积,在凹陷和凸起发育分异后,凹陷中的早第三纪沉积愈来愈厚,沉积载荷的增加促使凹陷进一步下陷,加上沉积物向凹陷中心的重力滑动,在凹陷与凸起之间拉张形成一系列次级断层。断层的活动时间从凸起向凹陷方向变新,在断阶带内,断层几乎都没有或很少切穿基岩面。依据大洼断层剖面形态,可分为马南地区板式断层、小洼地区铲式断层、大洼地区坡坪式断层和海外河地区阶梯式断层四种,四种断层样式对地层、沉积乃至油气成藏都有控制作用。
1.2断裂活动演化
和西部凹陷整体构造演化一样,本区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具有阶段性。该区的断层活动可分为两期,即早期北东向展布的西掉基底断层和晚期近东西向展布的以北掉为主的边界断层派生的断层。
沙三段沉积时期绝大部分断层为切入到基底的张性正断层,以北东走向为主,具有典型的伸展盆地断裂系统的特征。受北西—南东向拉张应力的作用,控凹边界断层台安—大洼断层剧烈活动,受此断层的控制,本区基底不断向东南倾斜,盆地急剧下沉,使得本区沉积了巨厚的沙三段。东营期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西部凹陷发生右旋走滑运动,凹陷内产生近东西向的挤压、近南北向拉张的应力,在本区中浅层派生了一系列近东西向的正断层。断层以张扭性正断层为主,走向基本为近东西向,西侧以南掉为主,东侧以北掉为主,并且形成雁行式排列,盆地的走滑断裂系统特征明显。沙一二段沉积时期兼顾了二者的特点形成了伸展—走滑相复合的断裂系统特征,断裂特征以北东向为主。
1.3主干断裂强度分析
大洼断层具有生长断层的特点,大洼断层在这一段断层倾角较陡(60°-75°),位于断层上盘的清16井地层明显比上盘的洼2井地层厚,在断层面附近下盘地层沙一、二段(2200ms-2700ms)之间地层明显出现“顺牵引”现象;在1200ms-2000ms之间,剖面显示逆牵引“现象。
从断层活动强度来看,由同一位置,不同时期大洼断层的活动速率可以看出,它的活动随着时间的不同表现为,强—弱—强—弱波动性,这种表现对应着本地区深陷—扩展—再陷—拗陷的构造发育史。并在本区形成了沙三和东三两个深陷期。
由于大洼断层波动性分期活动,使得本区地层自沙三段沉积时期开始呈现出厚—薄—厚的沉积特征,沙三段地层的厚度最大,东营组地层次之,而沙一、二段地层最薄。与此同时,地层的沉降中心也随着大洼断层的分段活动,不断地逐步向南迁移。从清20井的北侧一直迁移至海外河以南的地区。
4结论
(1)研究区在伸展—走滑双重构造运动的作用下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断裂平面展布主要为北东东向、北东向、近东西向。
(2)北东向的大洼断层是本区的主干断层,其继承性发育控制着本区的构造格局。北东向、近东西向断层多为北东向向主干断层的派生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