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例1和例3及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知识,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通过观察、想象、操作实物使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师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若干个)
  【学生准备】
  牙膏盒、魔方等長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一)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
  师:平面图形的特点是什么呢?
  生:平面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师:生活中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么,各部分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我们称为立体图形。你们认识哪些立体图形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是的,在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同学们请看长城的砖和水立方的形状,就是什么图形?(出示课件)
  生:长方体。
  (二)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呢?
  (教学意图:以生活实例引入,再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正方体的素材,使学生对长正方体有一个初步的体验,然后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的好习惯,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预设1:长方体有衣柜、冰箱、洗衣机等等;
  预设2:正方体有魔方、骰子等等。
  二、预习检测,探究新知
  (一)激活经验,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师:同学们都是用心观察的好孩子,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那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教学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用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提高其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组成的。
  师:说得非常正确,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谁能到前面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同学台前指出面,师课件演示)
  预设:
  生: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谁能指出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同学台前指出棱,师课件演示)
  预设:
  生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体的棱。
  师:谁能指出长方体的顶点是哪一个部分?
  (请同学台前指出顶点,师课件演示)
  预设:
  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请其他同学用手摸一摸。
  (教学意图: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演示去初步认识长、正方体的外部特征,并渗透后继研究的方向。)
  (二)动手实践,深入研究长方体
  (师出示预习检测题)
  1.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2.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找一找,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
  5.量一量,哪些棱长度相等?
  6.分一分,以相等的棱长为一组,可以分为几组?
  7.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汇报、交流。
  (汇报过程中1-4、6、7题指名学生台前演示;5题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预设:长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1:长方形。
  生2:可能会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小结:长方体的特点?
  生: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物体、思考问题,进而有条理地表述。)
  (三)能力提升,深入研究正方体
  (出示自学提纲):
  1.正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度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边观察边自学22页。(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正方体的6个面,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生2:12条棱,长度都相等。
  生3:8个顶点。
  小结:正方体的特点?
  生: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并且12条棱,长度都相等。也有8个顶点。
  (教学意图: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一定认识后,运用迁移规律,自学归纳正方体特征,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深化理解,概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对比我们刚才所学知识,谁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教学意图:运用比较方法,加强形体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同时渗透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师:根据同学们总结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出示课件)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出示课件)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与图形,归纳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分析了二者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做做练习,检验自己是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明确的认识。
  1.完成教课书练习五第1题。
  2.完成教课书练习五第4题。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摆摆看。
  (教学意图:探究式的学习的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发展尝试总结、验证,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其他文献
大家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探究、实践和创新的渠道。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激活课堂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时效。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激活课堂提高课效”的探究谈几点体会。  一、激活主体、提高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学生处于知识的受体地位,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无形中被压抑,师生之间难以真正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能力目标:通過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
期刊
一、目标制定中的思考  3月中旬我们便进入了《春天小花园》的主题,根据幼儿数领域的目标要求以及对学习用书《幼儿数学新编》的参考,本主题中幼儿所涉及的数领域集中在分类及排序这一块,主要目标为:1.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能按物体的大小进行排列。2.在分类的基础上学习将物体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简单有规律的排序。小班下学期的模式排序有:AB、AABB、ABC三种。  在本主题
期刊
案例背景:  二零一五年五月二十九日是约翰内斯堡大学一年一度的员工日。因为今年刚好是约堡大学建校十周年,这一天约翰内斯堡大学四个校区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参与到一场热闹非凡的庆典中来。按照惯例,大家会热热闹闹地聚在主校区,一起欣赏学校特邀乐队表演的精彩节目,聆听学校大校长的讲演祝词,品尝风味不同的南非小吃,为困难学生提供各种捐助,甚至还可以申请现场的展台,推销各种自制的特色产品。  那个时候,约翰内斯堡
期刊
一、后进生的概念及转化的意义  (一)后进生的概念  国务院在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可能就是对合格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定义和标准。因此,从以上几方面来衡量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所以,后进生是指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差或者某些方面相当差的学生。其思想
期刊
【设计思想】  按以往的教学思想学习这一课时,应是老师先选取几个图片,进行一下示范,然后学生“依瓢画葫芦”,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各个功能用一次,等遇到真正需要处理的图片时,学生往往不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功能。新课程理念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要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的内涵,而不是被动地等待。  遵循以上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希
期刊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也许还不是非常透彻到位,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谈一谈对《标准》四个基本理念的具体理解和实践。  首先,“师德为先”,突出师德要求。“学高为尚,身正为范”,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为人师表”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身示范,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并且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圆这样的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此,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圆。教学中,我首先呈现了学过的几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课《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一、以“人物形象”为取向的文体观  不在情节上啰嗦,只在形象上感悟解读。  二、以“唤醒意会”为取向的主题观  在常态阅读的基础上,唤醒、提示、传递、激活、启示、引领,让沉睡的语文意识觉醒。  【教学目标】  一、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通过研读对话感受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并能用恰当贴切的表情和语
期刊
案例背景: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充满诗意的叙事散文。文章通过家庭生活中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来表现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折射出亲情和人性的光芒。研习新课时,我决定打破常规,把教学重点放在品味文章的语言和深层意蕴上,引导学生在品味、鉴赏、运用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案例描述: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聆听《散步》的配乐朗诵,用心去感受在这次平凡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