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转化对策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困生转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了解学困生心理状况,选择适合学困生的教育方法,是实现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保证。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 自信 学习 目标
  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学困生的一般表现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差,同时思想道德品质的分化也在同步发展。有的学生抽烟、赌博、乱花钱,不能很好地和同学相处,不愿参加班集体活动;对学校、教师和班集体的感情淡薄;有的同学还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违纪甚至犯罪行为开始发生。这一学习群体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转化帮教工作愈加艰巨。由于转化效果周期长、见效慢、难度大,已经成为制约提高学校质量的难点。通过教学实践,结合教学理论研究,笔者想探讨一下学困生转化的一些方法、特点和规律。
  一、心理特点
  1、自卑心理。由于学困生学业成绩不佳,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得不到称赞和表扬,过多地承受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的冷漠,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自卑心理严重。
  2、学习上自我封闭。由于自卑感的存在,与同学间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与同学缺乏讨论,更羞于向老师请教。这样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日积月累,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状态不稳定。由于这类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过程完全凭自己的情绪来支配。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有趣的问题,学习就劲头十足;而一旦遇到难点,就兴趣大减,学习情绪低落。
  4、逆反心理。在长期的不被重视的环境中,遇到不被认可或理解时,容易出现对立情绪,经常会选择以与众不同的语言或行动引起别人的注意。
  二、转化对策
  1、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树立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要充分运用表扬艺术,并创造表现机会,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挖掘优点进行表扬,哪怕是取得一点点的成绩,也要进行适时适度的表扬。 表扬时要中肯、适度,要有分析地表扬,要具体,让学生清楚表扬的是哪一点、为什么表扬;而且要注意时间、场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表扬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口头表扬、手势动作表扬、书信表扬、庆贺式表扬、物质鼓励、外出游玩等。表扬的关键是要纵向地历史地拿学生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而不是提倡横向地跟别的学生比。另外,表扬要及时。
  2. 树立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困生制定各自的追求目标,挖掘内在潜力,包括各自的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特长爱好等,设立切合实际情况的多项短期目标,先易后难,分阶段鼓励他们实现近期目标。一旦他们实现了第一个目标,即使只在原基础上有所提高,也应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者在公开场合适当地给予表扬,让他们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成就感和鼓励成为激发良好学习动机的最佳催化剂。
  3、指导学习方法,使学困生学会学习
  方法是一件事情顺利完成的前提,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无法把学习搞好的。有些学生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学习认知过程与方法。对这样的学生,首先我们要帮助他们来反思自己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细节上的处理,我们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比如组织成绩优秀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并组织学困生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开展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学习得轻松愉快。
  4、加强家校联系,共同管理学生
  学困生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时间和金钱上控制不好。有的家长对学生在学校和放学回家做什么一无所知,给学生贪玩好耍创造了条件。因此,教师应与家长密切联系,了解学生情况,齐抓共管。同时,教师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可以了解学生过去的情况、性格特征并结合其表现与家长探讨,有利于对该生转化对策的制定、开展、反馈等。
  5.加强纪律教育
  仅凭学校的德育,对学困生的转化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在对学生关心爱护赞美的同时,需要加强纪律、法制教育及其惩治措施作为保证。对学困生的思想教育是核心,而纪律教育是思想教育有良好效果的保证。
  三、总结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从根本上做好转变学困生的工作,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工作中,不怕反复,要关注学困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学习方法指导要立竿见影、行之有效。要有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还要求教师赏识、尊重并积极评价每个学生,再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转变学困生工作才会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关键。所谓活动环境,是指为了探索和掌握有意义的物理问题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具体活动的背景材料,而且包括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的活动氛围。因此,要上好一节高中物理课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的特殊在于实验的先
期刊
从古至今,国外许多数学家大力提倡“教学活动生活化”的理念。今天,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生活化已成为教育活动中一道闪光的风景线。当然,数学课堂也是如此,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我们在教学中很容易走进生活化教学的误区。下面就自己三十余年的数学教学实际,谈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种类及应对策略,藉此抛砖引玉,求教于全体同仁。  误区之一:主观客观倒置  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三元一次方程组”时,我
期刊
摘要:20世纪末,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教育界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归纳起来,就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两大教育理念。按照这一理念,作为中师生的重要基础课,数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应当是为学生打好两个基础,即数学知识的基础和相应的能力基础,其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及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建模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
期刊
在追求有效教学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的选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如何选择好切入点?我们有必要说一下目前低效阅读教学的现状。1、按部就班,程式老套;2、问题零碎,切入模糊;3、缺少张力,没有趣味。针对低效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切入课文呢?  一、着眼于文章的题目——窥一斑而见全豹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视文章的条理、内容,达到“窥一斑
期刊
每次教研会上,语文老师都会感叹:语文老师难做!语文课难上!想想确实是这样,教师既要按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又要满足家长的需求,既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又要应付现行的考试。而现在的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横向、纵向的信息量都很大,新课标之下,老师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教、教什么,于是便用老一套教法,将课标的新要求与旧要求叠加。老师就累了,学生也就应付不来了,最后就出现了老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老师对“教”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作为班主任应该做到:一、播撒爱心,用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二、学会宽容,严格适度,宽容有度;三、在民主、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四、不断学习,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关键词:真诚 宽容 平等 尊重 科学学生观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教师节。忽然收到了2009届考入高中教过的学生邮来的一个贺卡,心里一阵温暖,找到了当班
期刊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其他教师不可比拟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大学生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大学班主任工作较之于小学、中学,既有着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笔者在大学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刻体验到:大学里要当好班主任,必须全面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一、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   1、
期刊
摘要: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中学生因处于人格塑造期,班主任身为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更有责任将德育渗透在教育和管理中,做好学生道德教育工作。关注德育工作、探索德育方法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初级中学 班主任 德育教育  初级中学学生因处于人格塑造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
期刊
长期以来,地理学科在某些人眼里被视为“副科”,家长不重视,学生不爱学,所以学习上不肯下苦功。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应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只有把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继而学好地理。下面根据我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方面的几种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大圣人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