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耕耘终有获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u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作为班主任应该做到:一、播撒爱心,用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二、学会宽容,严格适度,宽容有度;三、在民主、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四、不断学习,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关键词:真诚 宽容 平等 尊重 科学学生观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教师节。忽然收到了2009届考入高中教过的学生邮来的一个贺卡,心里一阵温暖,找到了当班主任的骄傲。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回顾走过的任教道路,不断反思,现在小结如下:
  一、播撒爱心,用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师生关系是以爱为基调的,爱是尊重的别名,尊重学生便是爱的具体体现。如果老师能尊重孩子,师生关系发生很大改变,孩子将会成为老师的好友、知己、永远的支持者和关爱者,给老师带来最纯净、最持久的幸福。
  二、学会宽容,严格适度,宽容有度
  班主任如果是一个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很严谨的人,对待学生就会要求他们力求完美。可是我忽略了他们是需要老师指导、帮助、会犯错误的十几岁的孩子,我对他们缺少了宽容、理解和耐心。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是丝丝春雨,能融化坚固的冰层,敲醒沉睡的爱心;宽容是萧萧秋风,能吹散自卑的阴云,唤回迷失的良知。记得两个星期前组长给我班送来了一名新转来的男生,并且告诉我,这个孩子非常淘气,一切行为习惯都很不好,比我们现有的最弱的学生还不如。我虽然很上火,但还是接受了挑战。当这个学生来的时候,我把他和家长请到了办公室,很和蔼地把我校的具体情况和各项要求做了介绍,并提出了要求,希望他能在新的环境下,做一个老师喜欢、同学喜爱的好学生。我说,我对你很有信心,有什么困难及时和老师沟通。孩子很高兴,家长也很满意。我劝家长,路还长着呢。不出所料,第三天,就没完成作业,他听同学说老师很厉害,就小心翼翼地来找我。我却没有批评他,我说第一次老师原谅你,因为你以前已经习惯了,老师希望你今后能改正。他听了很感动,表示一定把作业补上。我鼓励他说,老师宽容你,希望不要让老师失望,相信你是一个讲信誉的孩子。果然,作业是写了,可是其他错误不断。第一次、第二次我都是采取宽容的策略,孩子也非常受感动,但第三次就不同了,就要给他点教训,让他知道犯错误就要付出代价,培养他的责任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对自己负责。班主任对学生更宽容一点,做到宽得合理、宽得适度,就可为孩子铺起一座“渐进的桥梁”。这既是更高层次的严格要求,也是改正错误、培养人才的最佳通道。俗话说:“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其实宽容也是一种严格,一种特殊的严格。很多实践证明:如果能够巧妙地对孩子或学生适当宽容一点,有时会收到比严格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将行之。
  三、在民主、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给学生以尊重,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感到师生平等,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秘诀”。为此,我在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尊重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尊重学生对班级、学校提出的意见,尊重师生的情谊,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尊重他们的隐私权。我不用讽刺、挖苦和刺伤学生心灵的不规范语言,采用一切方式肯定、赏识学生,创造了诸如评选“优秀作业”、“优秀公益学生”等激励学生的措施。
  四、不断学习,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班主任有时在认识学生问题行为上存在偏差,工作的特点导致我更加注意那些违反纪律、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忽略了内向的退缩性行为,分析学生行为时存在归因偏差。一是容易把学生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老师方面的因素;二是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不一样,当优秀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后,往往归结于能力、品质等内部因素,而当差生同样做了好事或取得了好成绩后时却往往归结于任务简单、碰上了运气等外部因素。班主任老师需要认真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在积累一些教育经验之后,再系统学习有关的知识,以形成科学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着意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处理师生关系的生长点。
  总之,班主任工作繁杂又重要,我将努力上下而求索,为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普九教育工作为广大农村初中学校进行生物实验教学配备了较多的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从而使农村初中长期无条件完成生物实验教学成为历史。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充分珍惜教育行政部门所配备的实验器材、设备,真正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精心组织好学生,按照生物实验课的常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下面就我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课前先做试验  生物实验教学前,作为教学工作组织者
期刊
在复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失误,也会遇到一些拦路虎。这时候,学生可能要么是变得束手无策,要么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决,要么是问题虽然解决了,但自我感觉不好——或是思路不清,东拼西凑才找到答案;或是解决繁琐,不尽人意。碰到这种种情况正是学生拓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契机,不要轻易放过。“错误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认真地纠正错误,更重要的是寻找错因,及时进行总结, 这样势必能做到事半功倍。  现
期刊
很多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常说,语文到底怎么教,有一种越改革越不会教的感觉。过去的语文教学,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记住字词生句,学会遣词造句,严格按体例作文等,这种教学方法好象现在不多见了,代之以要崇尚读,以读引领课堂教学。于是在课堂上,便出现了下面的场景:上课前让学生预习阅读课文(没有目标);课堂开始,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本课生词,思考课文的教育意义,领会文本的感情,学会模仿写作等(目标不明确
期刊
一、问题缘起  1、课堂花枝招展。课堂上教师尽情展现个人风采,美之曰,语文课就应有诗的激情,有散文的缤纷,有散文诗的澎湃;多媒体粉墨登场,或FLASH闪烁不已,或电影扣人心弦,或POWERPOINT一目了然……繁荣的表面是少数学生的激情表演,其背后是多数学生的被冷落和对老师、对课堂、对学科的冷漠,口水表演的背后是深刻思维的弱化、语文美感的丢失。  2、课堂完完美美。追求完美本无可厚非,这个世界本就
期刊
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关键。所谓活动环境,是指为了探索和掌握有意义的物理问题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具体活动的背景材料,而且包括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的活动氛围。因此,要上好一节高中物理课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的特殊在于实验的先
期刊
从古至今,国外许多数学家大力提倡“教学活动生活化”的理念。今天,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生活化已成为教育活动中一道闪光的风景线。当然,数学课堂也是如此,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我们在教学中很容易走进生活化教学的误区。下面就自己三十余年的数学教学实际,谈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种类及应对策略,藉此抛砖引玉,求教于全体同仁。  误区之一:主观客观倒置  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三元一次方程组”时,我
期刊
摘要:20世纪末,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教育界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归纳起来,就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两大教育理念。按照这一理念,作为中师生的重要基础课,数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应当是为学生打好两个基础,即数学知识的基础和相应的能力基础,其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及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建模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
期刊
在追求有效教学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的选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如何选择好切入点?我们有必要说一下目前低效阅读教学的现状。1、按部就班,程式老套;2、问题零碎,切入模糊;3、缺少张力,没有趣味。针对低效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切入课文呢?  一、着眼于文章的题目——窥一斑而见全豹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视文章的条理、内容,达到“窥一斑
期刊
每次教研会上,语文老师都会感叹:语文老师难做!语文课难上!想想确实是这样,教师既要按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又要满足家长的需求,既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又要应付现行的考试。而现在的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横向、纵向的信息量都很大,新课标之下,老师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教、教什么,于是便用老一套教法,将课标的新要求与旧要求叠加。老师就累了,学生也就应付不来了,最后就出现了老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老师对“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