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上尿路上皮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43例上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最为常见。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8例行单纯肾癌根治切除术。平均住院10天。术后病检发现移行细胞癌37例(86.1%);并发现3例输尿管癌的病理标本癌组织、息肉组织、正常组织并存。TNM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29例(67.4%)。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输尿管息肉患者易癌变,应及时、适宜外科治疗。上尿路上皮肿瘤预后不良,肿瘤类型、分期、分级是最重要的预后指标。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是标准术式。术后需行定期化疗药物膀胱内灌注,防止种植性膀胱肿瘤发生。
【关键词】上尿路上皮肿瘤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上尿路肿瘤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2~78岁,平均62岁。肿瘤位于左侧25例,右侧18例。肾盂癌27例,单纯输尿管癌16例,上段4例(25.0%),中段2例 (12.5%),下段10例(62.5%)。平均病程5个月(6天~4年)。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25例(58.1%),镜下血尿6例(14.0%),患侧腰腹胀痛7例(16.3%),血尿伴腰痛5例(11.6%),不明原因积水者3例(7.0%),发热2例(4.7%)。43例均行IVU检查,显示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充盈缺损或破坏23例,患侧肾脏无功能或显影不良17例。逆行造影17例,阳性发现10例,未成功5例。B超检查35例,示肾盂输尿管占位病变22例。CT 检查18例中16例示肾盂输尿管占位病变。5例行MRI+MRU检查,4例示肾盂输尿管占位。2例行输尿管镜检查病检提示肾盂输尿管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27例,阳性10例。
1.2 治疗方法
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患者采用经典的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即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8例行单纯肾癌根治切除术(均为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肿瘤)。患者术后常规行膀胱化疗药物灌注及定期膀胱镜、彩超复查。
1.3 随访
3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0.7%,随访至2008年8月,平均随访期4.1年(3~63月)。
2 结果
43例患者术后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10天。其中34例患者给予羟基喜树碱及表阿霉素定期交替膀胱灌注,9例患者联合应用阿霉素、环磷酰胺、顺铂进行化疗。术后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33/39)、64.1%(25/39)、33.3%(13/39)。Ⅰ、Ⅱ期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24/26)、76.9%(20/26)、46.2%(12/26)。Ⅲ、Ⅳ期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9/13)、38.5%(5/13)、7.7%(1/13)。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膀胱癌8例(20.5%),均行TURBt术,并给予羟基喜树碱及表阿霉素定期膀胱灌注。发生膀胱肿瘤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62.5%(5/8),50.0%(4/8),与未发生种植性膀胱癌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行单纯肾癌根治切除术患者中3例发生输尿管残端肿瘤(3/7,占42.9%),给予输尿管残端及膀胱部分切除,并给予羟基喜树碱定期膀胱灌注;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1.4%、57.1%,与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生存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TNM分期和病理分级: 27例肾盂癌分级为G1 4 例、G2 13 例、G3 10 例,16例单纯性输尿管癌分级为G1 3 例、G2 7 例、G3 6 例;TNM临床分期Ⅰ期13例,Ⅱ期16例,Ⅲ期9例,Ⅳ期5例。病理类型:移行细胞癌37例,腺癌4例,鳞癌2例。3例输尿管癌的病理标本癌组织、息肉组织、正常组织并存,3例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
3 讨论
肾盂癌输尿管癌不易诊断,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B超和尿路造影为最常用的检查方式。B超经济、简便、无创,并且阳性率较高,本组35例患者中发现肾盂输尿管占位病变22例,阳性率62.9%;此外,B超尚能发现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IVU检查,显示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充盈缺损或破坏23例,18例为肾盂癌(18/27,66.7%),5例为输尿管癌(5/16,31.3%)。可见IVU显示输尿管内充盈缺损不佳,而多数表现为患侧肾脏不显影或显影不良(10/16,62.5%)。当以上检查提示患侧肾脏不显影或显影不良时,应行逆行造影。本组17例行逆行造影,10例阳性(10/12,83.3%),5例插管不成功。此时可选有CT及MRU检查。CT对上尿路上皮肿瘤的阳性率高,本组18例中16例示肾盂输尿管占位病变(16/18,88.9%)。CT 检查尤其对肾盂癌的诊断有独特的地位,增强扫描后,能显示病变密度、浸润范围和周围器官的关系, 可对肾盂癌进行临床分期[1],对于晚期输尿管癌的分期及周围组织关系尤为重要。本组5例逆行造影失败的患者行MRU检查发现4例阳性征象,MRU检查阳性率高,对输尿管癌非侵袭性,应成为对该疾病的常规检查。术前输尿管镜检查并取活检可用于以上检查无发现而又高度怀疑上尿路上皮肿瘤时,该项检查不仅能提高肾盂输尿管癌的阳性率,尚可对早期肿瘤治疗及进行术后随访监视[2]。
肾盂输尿管癌的标准术式是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一般采用2个切口,即经腰部切口+下腹部正中旁Gibson改良的切口(或正中切口)。本组35例患者均采用双切口方法,术后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33/39)、64.1%(25/39)、33.3%(13/39),术后发生膀胱癌8例(20.5%),均行TURBt术,并给予羟基喜树碱及表阿霉素定期膀胱灌注。本组发生膀胱肿瘤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62.5%(5/8)、50.0%(4/8),与未发生种植性膀胱癌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见种植性膀胱癌的发生不影响原发上尿路上皮肿瘤的生存率。肾切除+部分输尿管切除术易发生输尿管残端癌,本组行该术式的7例患者中3例发生输尿管残端肿瘤(占42.9%),术后行输尿管残端及膀胱部分切除,并给予羟基喜树碱定期膀胱灌注;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1.4%、57.1%,与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生存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输尿管残端肿瘤的发生对上尿路上皮肿瘤的生存率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 文博,杨为民,叶章群,等.肾盂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附32例报告)[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6):787.
[2] 刘忠国,温端改,严春寅,等.肾盂癌36例诊治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28(4):246-249.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461000
【关键词】上尿路上皮肿瘤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上尿路肿瘤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2~78岁,平均62岁。肿瘤位于左侧25例,右侧18例。肾盂癌27例,单纯输尿管癌16例,上段4例(25.0%),中段2例 (12.5%),下段10例(62.5%)。平均病程5个月(6天~4年)。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25例(58.1%),镜下血尿6例(14.0%),患侧腰腹胀痛7例(16.3%),血尿伴腰痛5例(11.6%),不明原因积水者3例(7.0%),发热2例(4.7%)。43例均行IVU检查,显示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充盈缺损或破坏23例,患侧肾脏无功能或显影不良17例。逆行造影17例,阳性发现10例,未成功5例。B超检查35例,示肾盂输尿管占位病变22例。CT 检查18例中16例示肾盂输尿管占位病变。5例行MRI+MRU检查,4例示肾盂输尿管占位。2例行输尿管镜检查病检提示肾盂输尿管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27例,阳性10例。
1.2 治疗方法
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患者采用经典的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即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8例行单纯肾癌根治切除术(均为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肿瘤)。患者术后常规行膀胱化疗药物灌注及定期膀胱镜、彩超复查。
1.3 随访
3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0.7%,随访至2008年8月,平均随访期4.1年(3~63月)。
2 结果
43例患者术后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10天。其中34例患者给予羟基喜树碱及表阿霉素定期交替膀胱灌注,9例患者联合应用阿霉素、环磷酰胺、顺铂进行化疗。术后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33/39)、64.1%(25/39)、33.3%(13/39)。Ⅰ、Ⅱ期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24/26)、76.9%(20/26)、46.2%(12/26)。Ⅲ、Ⅳ期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9/13)、38.5%(5/13)、7.7%(1/13)。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膀胱癌8例(20.5%),均行TURBt术,并给予羟基喜树碱及表阿霉素定期膀胱灌注。发生膀胱肿瘤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62.5%(5/8),50.0%(4/8),与未发生种植性膀胱癌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行单纯肾癌根治切除术患者中3例发生输尿管残端肿瘤(3/7,占42.9%),给予输尿管残端及膀胱部分切除,并给予羟基喜树碱定期膀胱灌注;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1.4%、57.1%,与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生存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TNM分期和病理分级: 27例肾盂癌分级为G1 4 例、G2 13 例、G3 10 例,16例单纯性输尿管癌分级为G1 3 例、G2 7 例、G3 6 例;TNM临床分期Ⅰ期13例,Ⅱ期16例,Ⅲ期9例,Ⅳ期5例。病理类型:移行细胞癌37例,腺癌4例,鳞癌2例。3例输尿管癌的病理标本癌组织、息肉组织、正常组织并存,3例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
3 讨论
肾盂癌输尿管癌不易诊断,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B超和尿路造影为最常用的检查方式。B超经济、简便、无创,并且阳性率较高,本组35例患者中发现肾盂输尿管占位病变22例,阳性率62.9%;此外,B超尚能发现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IVU检查,显示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充盈缺损或破坏23例,18例为肾盂癌(18/27,66.7%),5例为输尿管癌(5/16,31.3%)。可见IVU显示输尿管内充盈缺损不佳,而多数表现为患侧肾脏不显影或显影不良(10/16,62.5%)。当以上检查提示患侧肾脏不显影或显影不良时,应行逆行造影。本组17例行逆行造影,10例阳性(10/12,83.3%),5例插管不成功。此时可选有CT及MRU检查。CT对上尿路上皮肿瘤的阳性率高,本组18例中16例示肾盂输尿管占位病变(16/18,88.9%)。CT 检查尤其对肾盂癌的诊断有独特的地位,增强扫描后,能显示病变密度、浸润范围和周围器官的关系, 可对肾盂癌进行临床分期[1],对于晚期输尿管癌的分期及周围组织关系尤为重要。本组5例逆行造影失败的患者行MRU检查发现4例阳性征象,MRU检查阳性率高,对输尿管癌非侵袭性,应成为对该疾病的常规检查。术前输尿管镜检查并取活检可用于以上检查无发现而又高度怀疑上尿路上皮肿瘤时,该项检查不仅能提高肾盂输尿管癌的阳性率,尚可对早期肿瘤治疗及进行术后随访监视[2]。
肾盂输尿管癌的标准术式是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一般采用2个切口,即经腰部切口+下腹部正中旁Gibson改良的切口(或正中切口)。本组35例患者均采用双切口方法,术后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33/39)、64.1%(25/39)、33.3%(13/39),术后发生膀胱癌8例(20.5%),均行TURBt术,并给予羟基喜树碱及表阿霉素定期膀胱灌注。本组发生膀胱肿瘤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62.5%(5/8)、50.0%(4/8),与未发生种植性膀胱癌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见种植性膀胱癌的发生不影响原发上尿路上皮肿瘤的生存率。肾切除+部分输尿管切除术易发生输尿管残端癌,本组行该术式的7例患者中3例发生输尿管残端肿瘤(占42.9%),术后行输尿管残端及膀胱部分切除,并给予羟基喜树碱定期膀胱灌注;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1.4%、57.1%,与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生存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输尿管残端肿瘤的发生对上尿路上皮肿瘤的生存率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 文博,杨为民,叶章群,等.肾盂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附32例报告)[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6):787.
[2] 刘忠国,温端改,严春寅,等.肾盂癌36例诊治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28(4):246-249.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4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