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教”不重“学”的现象,在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情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问题,他们虽然成绩优秀,但是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尤其是问题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人们常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不仅仅是让他们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传递来训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不仅习得知识,还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从树立“少教多学”教学理念、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三个方面,对培养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6-0018-02
引 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研究上,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记忆教师教授的知识,不但学习浮于表面,而且思维能力未得到锻炼。从长远来看,其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教育形势下,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本着让学生理解知识、主动思考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一、语文思维能力的概述
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前,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语文思维。简单来说,语文思维能力就是学生在从语文学习中得到的讯息中融入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合理创新的一种能力。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集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等多种能力于一体,是人脑活动后的产物,代表思索者的智力程度,但是这种能力也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培养[1]。简单来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等。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需要去“想一想”,而这个“想”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它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处理和加工后,将其转变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方式。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少教多学”教学理念
思想驱动着行动,所以,课堂教学实效性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应摒弃过去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然后要求学生机械记忆的教学理念。准确来说,教师要革新教育思想,不能再以提升学生语文成绩为唯一目标,而应与时俱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创造思考的平台与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2]。顾名思义,“少教多学”即教师适当地缩短自己分析知识、传授知识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去学,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只有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践行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1.加强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普遍存在“一言堂”的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参与的机会,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多将自认为能够提升学生成绩的知识、技巧等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但学习兴趣低,而且学到的知识比较浅显,还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应以生为本,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导火索,启发学生思考,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状态,对语文知识做到理解性记忆。所以,在以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提问,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3]。
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教师可以一边给学生分析课文,一边根据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宜过大,尽量让每位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均能找到答案,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分析第一部分时,教师可以时不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作者第一次去地坛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句”“给第一部分加一个合适的标题”“作者在文中提到上帝的安排,他真的相信自己的命运是有个上帝在安排吗,为什么”等,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问题,再给出自己认为对的答案。在一問一答之间,师生共同完成了对课文的阅读与探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不仅阅读质量得以保障,其语文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鼓励学生质疑,训练学生思维
让学生提出问题与让学生回答问题是不一样的,因为回答问题通常是对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而提出问题是对一个新领域的探索。所以,在以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堂上,教师除了让学生回答问题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质疑的对象可以是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是教师讲解的内容,要让学生具备质疑精神,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如果课堂教学气氛愉悦、轻松,学生便能全身心投入其中,而且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及不同的观点;相反,若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教师充满畏惧心理,就很难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轻松的氛围,如对教学语言进行幽默化处理,让学生保持轻松的心情。只有师生和谐相处,学生在课堂上才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为了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可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精神奖励,或者进行积分,再将积分折合为成绩纳入综合考评中,以此激励学生质疑,训练学生的思维。 3.展开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发散思维。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性格,其在分析问题和事物时,出发点和角度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可让多位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的观点。这不仅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文本设计一些趣味性、开放性的话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话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從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对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说一说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邦胜利而项羽失败的原因”这个话题展开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对课文内容及鸿门宴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均得到了培养。
4.进行角色扮演,拓展学生思维
角色扮演是一种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5]。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整个故事对人物心理进行揣摩,然后思考用什么样的神态、表情、语气去说“台词”,从而将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所以,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将课本内容以情景剧的方式呈现出来。
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成三幕,第一幕是“烛之武临危受命”;第二幕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第三幕是“晋师撤离郑国”,要求学生按照课本内容,在不影响大方向的前提下对故事内容进行充实,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验,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5.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除了在课堂上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合适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挫折。很多学生遇到挫折后,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行主题为“挫折有利于成长/挫折不利于成长”的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整合信息,对问题进行思考,其辩证思维能力也会因此得到锻炼。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活动,学生将来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地思考问题。除了辩论赛外,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举行演讲比赛,演讲的主题应尽可能贴近生活、围绕德育,如“爱国”“诚信”“乐于助人”等。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对主题进行深入探究。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结 语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与智力有密切关系,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外,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既要让学生习得知识,又要让学生的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从而为学生全面、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践行“少教多学”思想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在这个基础上采取“以生为本”教学方法;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赵晓东.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J].华夏教师,2020(17):15-16.
徐庆添.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28.
杜生国.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46-48.
张玉忠.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37-38.
严松山.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名师在线,2019(29):76-77.
作者简介:周吉娟(1972.3—),女,浙江绍兴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6-0018-02
引 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研究上,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记忆教师教授的知识,不但学习浮于表面,而且思维能力未得到锻炼。从长远来看,其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教育形势下,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本着让学生理解知识、主动思考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一、语文思维能力的概述
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前,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语文思维。简单来说,语文思维能力就是学生在从语文学习中得到的讯息中融入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合理创新的一种能力。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集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等多种能力于一体,是人脑活动后的产物,代表思索者的智力程度,但是这种能力也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培养[1]。简单来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等。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需要去“想一想”,而这个“想”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它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处理和加工后,将其转变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方式。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少教多学”教学理念
思想驱动着行动,所以,课堂教学实效性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应摒弃过去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然后要求学生机械记忆的教学理念。准确来说,教师要革新教育思想,不能再以提升学生语文成绩为唯一目标,而应与时俱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创造思考的平台与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2]。顾名思义,“少教多学”即教师适当地缩短自己分析知识、传授知识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去学,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只有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践行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1.加强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普遍存在“一言堂”的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参与的机会,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多将自认为能够提升学生成绩的知识、技巧等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但学习兴趣低,而且学到的知识比较浅显,还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应以生为本,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导火索,启发学生思考,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状态,对语文知识做到理解性记忆。所以,在以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提问,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3]。
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教师可以一边给学生分析课文,一边根据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宜过大,尽量让每位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均能找到答案,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分析第一部分时,教师可以时不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作者第一次去地坛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句”“给第一部分加一个合适的标题”“作者在文中提到上帝的安排,他真的相信自己的命运是有个上帝在安排吗,为什么”等,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问题,再给出自己认为对的答案。在一問一答之间,师生共同完成了对课文的阅读与探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不仅阅读质量得以保障,其语文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鼓励学生质疑,训练学生思维
让学生提出问题与让学生回答问题是不一样的,因为回答问题通常是对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而提出问题是对一个新领域的探索。所以,在以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堂上,教师除了让学生回答问题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质疑的对象可以是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是教师讲解的内容,要让学生具备质疑精神,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如果课堂教学气氛愉悦、轻松,学生便能全身心投入其中,而且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及不同的观点;相反,若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教师充满畏惧心理,就很难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轻松的氛围,如对教学语言进行幽默化处理,让学生保持轻松的心情。只有师生和谐相处,学生在课堂上才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为了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可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精神奖励,或者进行积分,再将积分折合为成绩纳入综合考评中,以此激励学生质疑,训练学生的思维。 3.展开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发散思维。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性格,其在分析问题和事物时,出发点和角度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可让多位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的观点。这不仅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文本设计一些趣味性、开放性的话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话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從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对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说一说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邦胜利而项羽失败的原因”这个话题展开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对课文内容及鸿门宴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均得到了培养。
4.进行角色扮演,拓展学生思维
角色扮演是一种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5]。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整个故事对人物心理进行揣摩,然后思考用什么样的神态、表情、语气去说“台词”,从而将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所以,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将课本内容以情景剧的方式呈现出来。
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成三幕,第一幕是“烛之武临危受命”;第二幕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第三幕是“晋师撤离郑国”,要求学生按照课本内容,在不影响大方向的前提下对故事内容进行充实,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验,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5.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除了在课堂上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合适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挫折。很多学生遇到挫折后,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行主题为“挫折有利于成长/挫折不利于成长”的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整合信息,对问题进行思考,其辩证思维能力也会因此得到锻炼。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活动,学生将来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地思考问题。除了辩论赛外,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举行演讲比赛,演讲的主题应尽可能贴近生活、围绕德育,如“爱国”“诚信”“乐于助人”等。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对主题进行深入探究。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结 语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与智力有密切关系,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外,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既要让学生习得知识,又要让学生的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从而为学生全面、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践行“少教多学”思想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在这个基础上采取“以生为本”教学方法;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赵晓东.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J].华夏教师,2020(17):15-16.
徐庆添.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28.
杜生国.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46-48.
张玉忠.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37-38.
严松山.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名师在线,2019(29):76-77.
作者简介:周吉娟(1972.3—),女,浙江绍兴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