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古到今,思想品德教育都处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初中思想品德管理是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础阶段,更是现代初中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初中的思想品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就立足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管理工作的现状,从细微生活出发,感化教育学生;教师以身作则,进步思想品德;家校合作模式,保障素质发展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初中思想品德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
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是我国初等教育的目标。初中阶段是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阶段,初中的思想品德工作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但目前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管理工作的状况并不乐观,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不受重视、思想品德书教育与现实脱节、教师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过于单调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只有通过有效可行的思想品德活动管理,才能克服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将道德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
一、细微生活出发,感化教育学生
初中学生的内心有着许多的矛盾与沖突,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关注。教师作为与学生相处做久的人,在学生心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对于教师的话语也会非常敏感,并期待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轻视也会让学生难过,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注重工作中的细节,从管理的小事坐骑感受,让学生感受但关爱、尊重与理解。
首先,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深入的了解学生,细心地观察了解学生的家庭、特点、性格、爱好等等。还有,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够在现实教学中去引导,帮助学生完善不良心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次,教师需要从微小的细节出发,深入学生的内心。在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时,教师要能及时地准确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来真正帮助学生有所提升。如此才能做到从细微生活出发,感化教育学生。
二、教师以身作则,进步思想品德
一个集体最重要的是教师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教师工作的开展会直接影响这个整体的综合发展,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和鞭笞,班级良好的的氛围与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可脱节。初中生如同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树苗,教师作为培育者,要时刻修剪与浇水,学生对客观事物所保持的心理反应是教师管理教学的折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态度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管理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手段,克服一切不利于教学的因素,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意识,由此不断调节各种师生关系。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利用制度与情感的结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改变传统教学态度,给予学生克服缺点和弱点的信心及勇气。学生缺少的不是训斥、教育,而是勇气与信心,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也会以什么态度面对教师,如此循环,不断地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道路。所以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呈现良好的榜样力量,才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进步。
三、家校合作模式,保障素质发展
学生在校接受到的一且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本质都是在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而努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要充分调动一且积极因素和力量助推教育工作的开展。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开展的基础,学校教育也需要家庭的支持,通过实施家校合作模式,将家长纳入到思想品德工作的主体之中,可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需要将如何引导孩子做人做事作为其核心任务,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氛围。在实际的思想品德工作中,教师作为学校一方的代表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要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帮助家长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搭建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做好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一定要要求教师保持和家长的联系。常见的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包括了电话、家访、家长会等,随着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微信等社交软件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所以我们可以引导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微信交流群,将一些学校的通知、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及时转发在交流群中,让家长可以了解到学生在校情况。另外,也可以定期和家长分享一些教育方面的文章、关于品德教育的心得等,将交流群打造为一个学习群,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为初中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更为健康的环境。
总而言之,只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平,都可以为我所用。另外,在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要牢牢把握住“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综合素养”这个原则,要注重对道德理念的宣传,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但形式只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手段,而不能偏离主题,只有这样思想品德管理工作才能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廖玉君.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策略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7.
[2]郑敬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
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是我国初等教育的目标。初中阶段是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阶段,初中的思想品德工作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但目前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管理工作的状况并不乐观,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不受重视、思想品德书教育与现实脱节、教师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过于单调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只有通过有效可行的思想品德活动管理,才能克服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将道德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
一、细微生活出发,感化教育学生
初中学生的内心有着许多的矛盾与沖突,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关注。教师作为与学生相处做久的人,在学生心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对于教师的话语也会非常敏感,并期待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轻视也会让学生难过,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注重工作中的细节,从管理的小事坐骑感受,让学生感受但关爱、尊重与理解。
首先,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深入的了解学生,细心地观察了解学生的家庭、特点、性格、爱好等等。还有,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够在现实教学中去引导,帮助学生完善不良心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次,教师需要从微小的细节出发,深入学生的内心。在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时,教师要能及时地准确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来真正帮助学生有所提升。如此才能做到从细微生活出发,感化教育学生。
二、教师以身作则,进步思想品德
一个集体最重要的是教师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教师工作的开展会直接影响这个整体的综合发展,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和鞭笞,班级良好的的氛围与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可脱节。初中生如同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树苗,教师作为培育者,要时刻修剪与浇水,学生对客观事物所保持的心理反应是教师管理教学的折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态度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管理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手段,克服一切不利于教学的因素,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意识,由此不断调节各种师生关系。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利用制度与情感的结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改变传统教学态度,给予学生克服缺点和弱点的信心及勇气。学生缺少的不是训斥、教育,而是勇气与信心,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也会以什么态度面对教师,如此循环,不断地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道路。所以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呈现良好的榜样力量,才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进步。
三、家校合作模式,保障素质发展
学生在校接受到的一且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本质都是在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而努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要充分调动一且积极因素和力量助推教育工作的开展。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开展的基础,学校教育也需要家庭的支持,通过实施家校合作模式,将家长纳入到思想品德工作的主体之中,可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需要将如何引导孩子做人做事作为其核心任务,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氛围。在实际的思想品德工作中,教师作为学校一方的代表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要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帮助家长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搭建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做好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一定要要求教师保持和家长的联系。常见的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包括了电话、家访、家长会等,随着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微信等社交软件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所以我们可以引导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微信交流群,将一些学校的通知、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及时转发在交流群中,让家长可以了解到学生在校情况。另外,也可以定期和家长分享一些教育方面的文章、关于品德教育的心得等,将交流群打造为一个学习群,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为初中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更为健康的环境。
总而言之,只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平,都可以为我所用。另外,在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要牢牢把握住“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综合素养”这个原则,要注重对道德理念的宣传,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但形式只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手段,而不能偏离主题,只有这样思想品德管理工作才能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廖玉君.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策略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7.
[2]郑敬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