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一种和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里面,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一名初中学生来讲,形成一定的散文作品阅读量,了解一些基本的散文常识,能够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同时得到审美方法的锤炼,为接下来进行作文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读”是散文学习的基础
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可以将“读”这个字作为前提和基础。对于散文学习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若将“读”这个字剥离出去,那么教学将毫无成效。综观中国传统文学,散文的历史最为悠久,它的魅力和风采也并非一句话可以说尽。放眼望去,散文在色调上如同素描一般,在交流特点上如同谈心一样。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其中所包蕴的是无尽的大千世界,而其创作手法同样是千变万化、无所滞碍。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时,需要按照不同类型的文章,同时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对于那些短小精悍、一字千金的散文作品来说,可以采取诵读的办法;而对于那些字数较多、叙事性特点较为明显的作品来说,速读无疑是一个最佳的办法。除了最基本的速读与诵读分类,教师还可以提出探索型阅读、比较式阅读以及创新型阅读等多种模式,也就是说,不同的文章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对待。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一篇散文并不一定非要用某一种阅读方法,可以视教学环节的推移而随时对阅读方法加以调整,使课堂效能发挥到最大。除之以外,还应该注意到自身范读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使教师范读、学生诵读、学生速读以及对阅读的反思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反复回味中逐步深入到散文内涵之中,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境界,和作者的情感形成一种共鸣。
二、“感”是散文学习的特色
首先,教师应当使学生掌握感知形象与情感的技巧。对于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来说,客观世界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都会在文章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从而让作品流传千古而不朽。所以在散文教学时,教师同样应指导学生以情感为纽带,在深入阅读文本作品时,了解文本中的情感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实现细致感知的效果。对于文本作品里面所提到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要进行基于情感的分析,从而和作者思想达到跨越时空的互动。在传统教学模式里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它当然也可以拿来为散文教学所应用,并且易于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有机会在观察中进行体验,从而找到人生的感悟。比如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展示的办法,将白杨的生存状态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更具体地感知其高尚品格,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教师应当使学生了解把握形象和情感的技巧,特别是了解寻找文脉的技巧。文脉也就是行文脉络,是散文形成的纽带。教师要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置身于文章的重点也就是文眼上,明确作者创作文章的主观意图以及意图之下的审美理想,以作者的思路为思路,贯穿起文章的情感线索。对于任何一篇散文作品来说,均需要学生联系到作品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寻求作者的情感点,站在宏观角度把握文章情感,以及情感带动下的主旨,使学生主动思考下述类型的问题: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在这篇文章里面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是怎样的等。
三、“言” 是散文学习的收获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领悟语言和驾驭语言是最后的阶段。对于一篇成功的散文作品来说,其语言应用总是那么凝练精确,或者朴素厚重,或者明快清新,让读者在有亲切感人之想的同时,体会到语言应用的丰富内涵。尤其是散文大家的语言风格各具特色,或者豪放,或者婉约,或者细腻,或者宏大,都能够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榜样。比如在《阿里山纪行》这篇文章里面,优美的文句层出不穷,不胜枚举,随便拿出一段来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范式,如“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等,非常优美。而在文言文散文里面,优美的文句同样数不胜数,比如《与朱元思书》里面提到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樱樱成韵”等,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玲珑。
初中语文教学只有做到“深乎其中”,才能产生“发之于外”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阅读文本之内,深切理解作品所具有的情感内涵,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与层次对作品内涵加以把握,并继而使其形成自身独立的情感体验,产生自由的审美情操。对于散文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散文属于美文,常常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意味隽永,字字珠玑,如同一块精心雕琢的美玉,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有必要对散文作品进行单独研究,从而形成更具价值的阅读赏析指导方案。
(作者单位:扬州中学教育集团
树人学校)
一、“读”是散文学习的基础
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可以将“读”这个字作为前提和基础。对于散文学习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若将“读”这个字剥离出去,那么教学将毫无成效。综观中国传统文学,散文的历史最为悠久,它的魅力和风采也并非一句话可以说尽。放眼望去,散文在色调上如同素描一般,在交流特点上如同谈心一样。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其中所包蕴的是无尽的大千世界,而其创作手法同样是千变万化、无所滞碍。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时,需要按照不同类型的文章,同时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对于那些短小精悍、一字千金的散文作品来说,可以采取诵读的办法;而对于那些字数较多、叙事性特点较为明显的作品来说,速读无疑是一个最佳的办法。除了最基本的速读与诵读分类,教师还可以提出探索型阅读、比较式阅读以及创新型阅读等多种模式,也就是说,不同的文章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对待。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一篇散文并不一定非要用某一种阅读方法,可以视教学环节的推移而随时对阅读方法加以调整,使课堂效能发挥到最大。除之以外,还应该注意到自身范读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使教师范读、学生诵读、学生速读以及对阅读的反思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反复回味中逐步深入到散文内涵之中,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境界,和作者的情感形成一种共鸣。
二、“感”是散文学习的特色
首先,教师应当使学生掌握感知形象与情感的技巧。对于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来说,客观世界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都会在文章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从而让作品流传千古而不朽。所以在散文教学时,教师同样应指导学生以情感为纽带,在深入阅读文本作品时,了解文本中的情感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实现细致感知的效果。对于文本作品里面所提到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要进行基于情感的分析,从而和作者思想达到跨越时空的互动。在传统教学模式里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它当然也可以拿来为散文教学所应用,并且易于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有机会在观察中进行体验,从而找到人生的感悟。比如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展示的办法,将白杨的生存状态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更具体地感知其高尚品格,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教师应当使学生了解把握形象和情感的技巧,特别是了解寻找文脉的技巧。文脉也就是行文脉络,是散文形成的纽带。教师要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置身于文章的重点也就是文眼上,明确作者创作文章的主观意图以及意图之下的审美理想,以作者的思路为思路,贯穿起文章的情感线索。对于任何一篇散文作品来说,均需要学生联系到作品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寻求作者的情感点,站在宏观角度把握文章情感,以及情感带动下的主旨,使学生主动思考下述类型的问题: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在这篇文章里面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是怎样的等。
三、“言” 是散文学习的收获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领悟语言和驾驭语言是最后的阶段。对于一篇成功的散文作品来说,其语言应用总是那么凝练精确,或者朴素厚重,或者明快清新,让读者在有亲切感人之想的同时,体会到语言应用的丰富内涵。尤其是散文大家的语言风格各具特色,或者豪放,或者婉约,或者细腻,或者宏大,都能够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榜样。比如在《阿里山纪行》这篇文章里面,优美的文句层出不穷,不胜枚举,随便拿出一段来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范式,如“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等,非常优美。而在文言文散文里面,优美的文句同样数不胜数,比如《与朱元思书》里面提到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樱樱成韵”等,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玲珑。
初中语文教学只有做到“深乎其中”,才能产生“发之于外”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阅读文本之内,深切理解作品所具有的情感内涵,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与层次对作品内涵加以把握,并继而使其形成自身独立的情感体验,产生自由的审美情操。对于散文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散文属于美文,常常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意味隽永,字字珠玑,如同一块精心雕琢的美玉,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有必要对散文作品进行单独研究,从而形成更具价值的阅读赏析指导方案。
(作者单位:扬州中学教育集团
树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