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发现问题,敦化市江源镇位于吉林省敦化市西南28公里处,总面积6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50公顷、牧草地4100公顷、水域200公顷,总人口为12000人,小学生533名。
每到秋季开学,总能听到家长们有点无奈的话:“我们这里的好老师都跑到城里去了,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转学又难,到城里就读又不方便。我的孩子马上要读一年级了,可这里的老师调离的很多,我们只好在城里租房让孩子读好一点的学校。”……
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乡镇年轻教师不愿意扎根农村,农村教师得不到有效补充,让人不得不为农村教育的明天担忧。特别近几年农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市,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动态流动,不可避免,運用行政干预或强制办法留人,是对人才的不尊重,留人留不住心,更无实际意义。可谁能来补充优秀教师离开农村学校后的空缺呢?他们的离开,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其他教师工作的信心和留校工作的决心,一旦造成恶性循环,就会瓦解农村优秀的教育资源,所以留住现有的优秀骨干教师,稳定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剖析问题,我在调查走访中发现:造成农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教育环境、待遇相对较差,教师个人价值难以体现。
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所好的学校。但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当前农村师资变动较大,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不均衡的现象突出,具体表现在:
1、人才的不合理流动现象较严重,整体教学水平呈下滑状态。农村学校的教师总想往城里调,城里学校根据该教师的文凭、学识、职业技能等考核择优录用,结果使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强的农村学校受到了较大损失。
2、骨干力量减少。江源小学有教师76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只有5人,骨干比率低下。
3、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试想没有一支稳定的、肯奉献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口号。教学过程重形式不重实效,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老套,作业量多而效果低。教师累,家长又不够重视,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很重要的因素。
4、社会信度降低。师资和教学质量的变差必然导致社会信度的降低。江源小学教学质量虽然在农村小学中处中等水平,但师资力量的减弱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从家长的问卷调查中了解,他们对学校的整体要求是:希望学校教师能够相对稳定,年龄结构能够相对年轻,学校设施设备能够趋近先进,教学质量能够相对提高。
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不均衡现象,使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停滞不前,而城市的教育水平正蒸蒸日上。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进入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协调,城乡协调发展必然包括城乡教育的协调。教育不是少部分人的教育,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大多数,是社会的主体,农村教育水平上不去,经济必然受到影响;经济上不去,社会会产生新的问题。只有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城乡教育公平。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眼光要向下,对农村学校要厚爱一些,多些资金投入,多些人才帮扶,多些政策倾斜,逐步消除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
三、解决问题我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利用好自身优势,缩小城乡差别,提高教学质量。
减少城乡差距并不是说什么都要向城市看齐,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缩小差距。随着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在整合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办学规模发生了变化。如江源小学由布局调整前的全镇35个教学班,变成了现在的18个教学班,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学人员的优中选优提供了条件,可以在全镇范围内选任拔尖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同时农村教师多年来形成的吃苦耐劳、朴实敬业等优良传统,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加之学校所营造的良好成长环境,让青年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享受到工作带来的愉悦,利用好这些优势必然会带来城乡差别的缩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支援互助,城乡共赢。(1)要充分发挥好支教教师的作用。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应当说是贯彻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一种普遍的现象令人担忧,支教教师在原学校是优秀的教学资源,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但深入到农村学校就完全变了样,由于缺乏对他们的科学管理和正确使用,他们的作用往往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使这些优秀资源被浪费。怎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呢?我认为:一要完善对支教教师的管理机制。要把支教教师的管理权限还给基层学校,要向管理本校教师那样去管理。二要科学地使用这些优秀资源,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2)扩大对外交流。让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形成多样的教师交流格局。比如提供更多的公开课,或者组织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换教学。形成城乡互动,联片教研,支援互助,实现城乡共赢的目的。
3、促进教师向农村单项流动。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是促进教师向农村单项流动的有效办法。教师流动固然有其自身的发展需要,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待遇和工作环境”问题。那么,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让农村教师待遇略高于城市教师应当是最有效的办法。当然,这对于农村学校自身来讲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的措施只能依靠政府。有些地方的措施值得借鉴,如增加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增加农村班主任津贴等,在待遇上、政策上给予农村教师最大的倾斜。“感情留人”策略是学校自身可为的,学校要创设一片良好的环境,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向农村单向流动。
当然金钱不是万能的,面对大部分以事业为重,对自身专业发展看得更重的教师更是如此。所以,一个务实、廉政、高效的领导集体,在留人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不可忽视的作用。那里的教师,切实感受到学校环境良好,工作之余不用花费“心思”去搞人际关系,同事之间以诚相待,人人心情是愉快的,心理是放松的。
总之,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既要有学校自身的努力又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
每到秋季开学,总能听到家长们有点无奈的话:“我们这里的好老师都跑到城里去了,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转学又难,到城里就读又不方便。我的孩子马上要读一年级了,可这里的老师调离的很多,我们只好在城里租房让孩子读好一点的学校。”……
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乡镇年轻教师不愿意扎根农村,农村教师得不到有效补充,让人不得不为农村教育的明天担忧。特别近几年农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市,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动态流动,不可避免,運用行政干预或强制办法留人,是对人才的不尊重,留人留不住心,更无实际意义。可谁能来补充优秀教师离开农村学校后的空缺呢?他们的离开,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其他教师工作的信心和留校工作的决心,一旦造成恶性循环,就会瓦解农村优秀的教育资源,所以留住现有的优秀骨干教师,稳定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剖析问题,我在调查走访中发现:造成农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教育环境、待遇相对较差,教师个人价值难以体现。
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所好的学校。但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当前农村师资变动较大,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不均衡的现象突出,具体表现在:
1、人才的不合理流动现象较严重,整体教学水平呈下滑状态。农村学校的教师总想往城里调,城里学校根据该教师的文凭、学识、职业技能等考核择优录用,结果使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强的农村学校受到了较大损失。
2、骨干力量减少。江源小学有教师76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只有5人,骨干比率低下。
3、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试想没有一支稳定的、肯奉献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口号。教学过程重形式不重实效,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老套,作业量多而效果低。教师累,家长又不够重视,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很重要的因素。
4、社会信度降低。师资和教学质量的变差必然导致社会信度的降低。江源小学教学质量虽然在农村小学中处中等水平,但师资力量的减弱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从家长的问卷调查中了解,他们对学校的整体要求是:希望学校教师能够相对稳定,年龄结构能够相对年轻,学校设施设备能够趋近先进,教学质量能够相对提高。
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不均衡现象,使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停滞不前,而城市的教育水平正蒸蒸日上。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进入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协调,城乡协调发展必然包括城乡教育的协调。教育不是少部分人的教育,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大多数,是社会的主体,农村教育水平上不去,经济必然受到影响;经济上不去,社会会产生新的问题。只有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城乡教育公平。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眼光要向下,对农村学校要厚爱一些,多些资金投入,多些人才帮扶,多些政策倾斜,逐步消除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
三、解决问题我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利用好自身优势,缩小城乡差别,提高教学质量。
减少城乡差距并不是说什么都要向城市看齐,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缩小差距。随着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在整合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办学规模发生了变化。如江源小学由布局调整前的全镇35个教学班,变成了现在的18个教学班,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学人员的优中选优提供了条件,可以在全镇范围内选任拔尖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同时农村教师多年来形成的吃苦耐劳、朴实敬业等优良传统,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加之学校所营造的良好成长环境,让青年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享受到工作带来的愉悦,利用好这些优势必然会带来城乡差别的缩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支援互助,城乡共赢。(1)要充分发挥好支教教师的作用。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应当说是贯彻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一种普遍的现象令人担忧,支教教师在原学校是优秀的教学资源,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但深入到农村学校就完全变了样,由于缺乏对他们的科学管理和正确使用,他们的作用往往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使这些优秀资源被浪费。怎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呢?我认为:一要完善对支教教师的管理机制。要把支教教师的管理权限还给基层学校,要向管理本校教师那样去管理。二要科学地使用这些优秀资源,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2)扩大对外交流。让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形成多样的教师交流格局。比如提供更多的公开课,或者组织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换教学。形成城乡互动,联片教研,支援互助,实现城乡共赢的目的。
3、促进教师向农村单项流动。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是促进教师向农村单项流动的有效办法。教师流动固然有其自身的发展需要,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待遇和工作环境”问题。那么,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让农村教师待遇略高于城市教师应当是最有效的办法。当然,这对于农村学校自身来讲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的措施只能依靠政府。有些地方的措施值得借鉴,如增加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增加农村班主任津贴等,在待遇上、政策上给予农村教师最大的倾斜。“感情留人”策略是学校自身可为的,学校要创设一片良好的环境,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向农村单向流动。
当然金钱不是万能的,面对大部分以事业为重,对自身专业发展看得更重的教师更是如此。所以,一个务实、廉政、高效的领导集体,在留人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不可忽视的作用。那里的教师,切实感受到学校环境良好,工作之余不用花费“心思”去搞人际关系,同事之间以诚相待,人人心情是愉快的,心理是放松的。
总之,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既要有学校自身的努力又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