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一年级上册教材教学的建议及思考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翘首以盼的修订后的一年级上册(语文S版)教材终于拿到手了。这次教材修订,内容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充实或更换,更加切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更加与时俱进,但同时也是对一线语文教师的挑战。“如何使用好语文教材”便成了同仁们最关切的热点。
  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修订后的教材更加凸显“语文味”。编者从不同层面加强听说读写、观察想象等语文能力的培养,我们教者只有更细致地揣摩、发现编者的意图,更深入地挖掘潜藏的语文内涵,才能真正用好教材,达成教学目标。
  一、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翻开教材的第一页,浓浓的语文味就扑面而来。开学第一课“我爱学语文”比起旧版教材的“我爱上学”更具学科针对性,“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这个故事真有意思”“‘一去二三里……’我喜欢背古诗”“‘耳’字看起来像耳朵,汉字真有趣”等内容的编排,无不体现编者的匠心独运和周密考虑。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生活,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对学习、生活乃至周围的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的欲望。我们教者要充分利用这“开学第一课”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不仅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要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向往写字、阅读、表达、诵读诗文,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力、想象力,进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对学习的期待。教师只有抓准这一契机,点燃他们的兴趣之火,才能打开他们学习语文的天窗,让他们踏上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快乐之旅。
  二、巧用教材插图,培养说话能力
  教材图文并茂,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生动的插图。这些图像有着丰富的内涵,或表音,或表形,或直观呈现,或暗藏其中。不仅在感官上带给学生美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进入新知识的领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特点。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因此,教者要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一幅幅图画转化成语言文字,将观察、思考、口语表达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如看图说话学拼音《i u ü》,学习单韵母i u ü和声母y w。教材配上以“下雨了”为主题的插图,图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为这5个字母的学习提供了情境。教学时,教者应从情境图入手,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画的内容表述出来。教师要随机作必要的引导和补充,以帮助学生较有序、较完整地说清图意,为学习5个字母的音、形打下基础。如:“下雨了,下雨了,褐色的树干(表y形)上,一只乌(表w音)鸦躲在温暖的草窝(表u形)里,静静地栖息;一位小朋友穿着雨衣(表y和i的音,雨衣上的纽扣儿表i形),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妈妈在屋(表w音,屋顶表w形)里的窗户边和他挥手告别;池塘里,小鱼儿(表ü音)快活地吹着泡泡(和鱼嘴构成ü形),跳出水面和雨点嬉戏。”教师以故事般优美的情境引导学生说话,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将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渗透到看图说话中,这样教与学就水到渠成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再组织游戏:“同学们,这幅图中藏了很多小秘密,等着你们去发现。你们能把他们一个一个找出来吗?”学生比赛找出藏在画中的5个字母,在兴味盎然中学会读准它们的音,认清它们的形。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思考、说话的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诵读经典美文,启发学生心智
  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教材中编排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文,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健康的情感去感知世界。而朗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渗透情感的教育方式,但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
  修订后的语文教材对朗读作了准确的指導,编排了“跟我学朗读”:朗读课文要用普通话,注意停顿,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读清楚,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拖长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渗透情感教育的朗读则需要教师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细致的指导。如课文《轻轻地》,这是一首浸润亲情的散文诗。“妈妈和‘我’轻轻地起床,轻轻地穿衣,轻轻地走路,轻轻地开门,轻轻地说话……”这是为什么呀?哦,原来是“爸爸昨晚上夜班,工作到天亮才回家,呼噜,呼噜,睡得正香”。其实,这是一个常见而又充满温馨的家庭生活的写照,学生一定不陌生。教师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想象自己的爸爸劳累的情景,不忍、不能将他吵醒,将“轻轻地”“很轻很轻”读得轻轻柔柔又饱含深情,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引起情感的共鸣,启发他们的心智,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家人之间无处不在的关爱,更要学会为他人着想。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过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四、积累优秀诗文,丰厚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语文,更是承载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作为语文教师,利用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年级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包括传统佳节习俗、汉字的演变、 对联、古诗、民谣等。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琅琅诵读中去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内涵,并将学习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结。如学习了《识字8》“读对联”后,可让学生去搜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家的对联,通过摘抄、拍照等形式汇报展示;学习《静夜思》后,可让学生去找找其他的古诗,把自己喜爱的古诗读给同学听……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教材中有限的传统文化知识,更要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和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引导学生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
  五、聚焦课后练习,强化语用能力
  课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修订后的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同时,更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要透过课后习题,读懂每一篇课文的训练点,依据习题内容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而提高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绿色的金鱼》一课的课后练习题:“照样子说一说:我喜欢绿色的金鱼,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喜欢_______________。”阶梯式练习的设计非常有层次,衔接自然,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并利用课后练习题在语用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是人、事、物,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扶到放,在充分的思、说、写中强化语用的能力。
  教材,是课标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支点。我们要读懂教材,善用教材,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上,以教材为依托,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己任,引导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会学语文。
  (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市蕉岭县城东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互联网 财税”背景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财经分院校内会计共享服务中心试点项目从运行与保障、课程开发、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双导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学校引导、三方参与、专兼互换”的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训模式。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徒制”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
在一棵大树的树洞里,住着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四兄弟。大树上面不但安全,还结满了好的果子。所以,树上自由活动的训练很重要。  老大正在开始练习爬冬柏。冬柏的树皮很光滑,他爬起来有些吃力,但他并不放弃,努力地向上爬着。  老二在爬一棵老橡树。橡树的树皮很粗糙,爬起来似乎容易些。  老三、老四在树上翻腾,吊在树枝上打秋千,技术越练越好。  接着,小松鼠们又开始了寻找食物的训练。  老大跑到山脚下,这里有蔬菜
汉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着不同的意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在遵循课标精神的同时,更是回归词语教学的本质。若仅仅停留在词语本义上理解,对于文本阅读有时会显得狭隘。真正的词语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人物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嫦娥奔月》一课中“狡诈贪婪”一词,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分析:  师:大家刚才读过课文,有一个词语是描写逢蒙的,谁来说说是哪个词语?  生:(集体回答)
亲爱的孩子  干嘛紧皱着眉头  黑夜里什么都没有  不要为鬼怪犯愁  如果真是那样  萤火虫该怎么办  你看  它們还不是提着灯  整夜在林子里行走
97号油该奖给谁  清晨,汽车妈妈出门买汽油,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  晚上,汽车妈妈提着一大桶汽油回来,对他们说:“你们今天谁跑得最出色?我奖给他97号油!”  红汽车得意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蓝汽车难为情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  “你们今天都跟谁比赛啦?”汽车妈妈问。  “我跟自行车赛跑,所有的自行车都跑不过我!”红汽车骄傲地说。  “我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第二学段的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于阅读来说,需要更多直观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继而提高阅读效率。综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很多教师有“情境综合症”,一味地依赖情境,导致课堂教学只剩下“热闹”,这是本末倒置的。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应注意结合文本、把握
吃木偶  一日,樓下的哓璇给我们送来一包东北木耳和一盒东北干菇。  吃饭时真真忽然说:“妈妈,我要吃木偶。”  听得我一头雾水,木偶怎么能吃呢?  看我一脸迷惑的样子,真真手指着沙发上的一包木耳认真地说:“那不就是木偶吗?”我无语。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教师:石凌霞记录)  长六要比爸爸高  宝贝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诗歌,里面有一句“长大要比爸爸高”:  宝贝:我长大要比爸爸高,
X  新家落成  “一切就绪,现在我们热烈欢迎皮特把小鸟送进新家o”说完爸爸热烈鼓掌,米娅一边笑一边鼓掌。  皮特感到特别骄傲,他抿着嘴笑着走到稻草人跟前,轻轻地把小鸟安置在这个温暖的新家。  为了庆祝小鸟们的新家落成,爸爸请米娅和皮特喝果汁,在喝果汁的时候,他们透过厨房的窗子看见一只雌鸟飞进了那个新家。她丝毫没有发觉这个新家和先前的有什么区别。  “成功啦!成功啦!”他们在厨房里激动地击掌欢呼。
谁种的花
兩株“小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