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算控制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和教学活动开展的保障。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和严格的预算执行监管是实现高校预算控制的有效手段。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民办教育发展迅速,民办高校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逐渐扩大,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研究突显了其重要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 全面预算 体系
一、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
二、全面预算
民办高校全面预算反映的是学校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全面预算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具,是企业“经营思路”的体现,是企业“经营责任”的体现,是企业内部的一项“管理机制”,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工具。
三、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预算管理机构设计不合理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面覆盖、管理流程全程跟踪的系统管理工作。目前多数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集中于财务部门,预算管理无法脱离行政职权,预算的权威性和控制力度受限。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评价间缺乏制衡机制,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效果和严肃性。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高校的预算多采用“增量预算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往往没有顾及到各个办学单位和每个部门的具体情况,每个办学单位和部门的情况不同,绩效也不同,用这种方法不能使资源达到最高利用率,也不利于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
(三)预算执行力不足
预算执行一直是高校预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缺乏应有的控制力和执行力。资金使用随意性大,资金流向与预算控制脱节。部分民办高校,资金流向随着主要领导的倾向有所倾斜,不能够按照原有的预算执行。
(四)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高校的财务信息系统不全面,预算管理信息模块缺乏,预算各阶段工作都基于传统的办公软件,工作效率低,数据的精确度、立体度差,无法满足科学决策的需求。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数据分散,信息获取主要依靠部门间协调,造成人、财、时浪费,也降低了预算编制和分析的准确性。
四、民办高校预算管理评价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预算管理中年度主要指标既要体现成长性又要体现合理性,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达到。应统筹兼顾,区别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支出。
(二)协调性原则
编制预算应由民办高校财务部门牵头,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办学二级单位积极参与、配合,加强纵向和横向的综合平衡。
(三)完整性原则
預算指标选取需要将其指标评价范围划分到高校的全部收入及支出当中,全面评价民办高校预算内外的一些资金分配以及绩效的使用。
(四)统一性原则
民办高校各职能部门和办学二级单位必须按照学校总体的统一要求开展预算工作,财务部门协助各分级单位制定相应的部门预算,并进行统一管理考核。
五、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预算筹划阶段
1、确定预算管理采取的模式
财务预算的编制模式是指一个单位在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对整个预算编制工作所采取的管理模式。正确选择财务预算编制模式是保证预算编制科学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的前提。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根据最高决策层的预算编制方针,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财务预算编制模式。财务预算的编制模式按照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编制模式,即高度集权的编制模式,集权为主、适当分权的编制模式,分权为主、适当集权的编制模式和高度分权的编制模式。
(二)预算编制阶段
1、预算编制原则
(1)一致性原则
各二级单位/责任中心的预算管理工作要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其预算必须服从学校的近期管理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
(2)分级预算原则
各级预算单位分别编制本级预算,然后由上级预算单位审核确定。按照一级管理二级,二级管理三级的原则分级管理。
(3)全面预算原则
预算要全面和完整,具体包括业务预算(含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资金预算、预算准备和财务预算四个部分。相关预算指标之间要相互衔接,勾稽关系要明确,以保证整个预算的综合平衡。
(4)实事求是原则
预算编制要根据民办高校实际情况,充分估计各项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动因素,保证预算能切实可行,充分发挥其指导和控制作用。
2、编制预算
(1)下达目标
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办学定位,初步预测下一年收支情况,并下达财务预算目标,包括总体的收入、支出,及各办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收支整体方案,由预算委员会下达至各二级单位。
(2)编制上报
各二级预算单位按照预算委员会下达的预算目标和预算制度,结合本单位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制定出详细的本单位预算方案,并上交预算管理委员会。
(3)预算答辩
根据二级单位上报的预算,预算委员会组织预算答辩,二级单位详细阐述预算收支情况的依据,对于专项预算做出详细说明,预算委员会逐一审核二级单位预算的可行性。
(4)审议批准
经过预算答辩后,二级单位修改后的预算再次上报,经预算委员会进行审议并批准。在有关预算执行单位修正调整的基础上,学校编制出总体预算方案,报预算委员会讨论,讨论后提交民办高校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审议批准。
(5)下达执行
根据总体预算以及二级单位的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并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
(三)预算考核阶段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进行分阶段进行考核,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对于过程考核要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并对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考核的二级单位,使其随时掌握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信息。执行预算结果的考核要落实到位,而非流于形式,要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措施,从根本上发挥出预算管理体质的约束性,促进民办高校全面预算良性发展。
六、结语
虽然各民办高校实际情况不同,但全面预算管理却是民办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指标体系的确定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预算体系的建立对于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有效的预算评价体系是做好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国庆 黄志 秦金城编著《全面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韩德余.构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有关研究.财务管理,2018(30):54-55
[3]冯圆:预算编制方法的改进及应用[J].会计之友, 2011 (6)
[4]高丽红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财会通讯 (理财版) 》2007年05期
作者简介:孙爱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财务处。
关键词:民办高校 全面预算 体系
一、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
二、全面预算
民办高校全面预算反映的是学校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全面预算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具,是企业“经营思路”的体现,是企业“经营责任”的体现,是企业内部的一项“管理机制”,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工具。
三、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预算管理机构设计不合理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面覆盖、管理流程全程跟踪的系统管理工作。目前多数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集中于财务部门,预算管理无法脱离行政职权,预算的权威性和控制力度受限。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评价间缺乏制衡机制,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效果和严肃性。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高校的预算多采用“增量预算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往往没有顾及到各个办学单位和每个部门的具体情况,每个办学单位和部门的情况不同,绩效也不同,用这种方法不能使资源达到最高利用率,也不利于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
(三)预算执行力不足
预算执行一直是高校预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缺乏应有的控制力和执行力。资金使用随意性大,资金流向与预算控制脱节。部分民办高校,资金流向随着主要领导的倾向有所倾斜,不能够按照原有的预算执行。
(四)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高校的财务信息系统不全面,预算管理信息模块缺乏,预算各阶段工作都基于传统的办公软件,工作效率低,数据的精确度、立体度差,无法满足科学决策的需求。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数据分散,信息获取主要依靠部门间协调,造成人、财、时浪费,也降低了预算编制和分析的准确性。
四、民办高校预算管理评价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预算管理中年度主要指标既要体现成长性又要体现合理性,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达到。应统筹兼顾,区别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支出。
(二)协调性原则
编制预算应由民办高校财务部门牵头,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办学二级单位积极参与、配合,加强纵向和横向的综合平衡。
(三)完整性原则
預算指标选取需要将其指标评价范围划分到高校的全部收入及支出当中,全面评价民办高校预算内外的一些资金分配以及绩效的使用。
(四)统一性原则
民办高校各职能部门和办学二级单位必须按照学校总体的统一要求开展预算工作,财务部门协助各分级单位制定相应的部门预算,并进行统一管理考核。
五、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预算筹划阶段
1、确定预算管理采取的模式
财务预算的编制模式是指一个单位在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对整个预算编制工作所采取的管理模式。正确选择财务预算编制模式是保证预算编制科学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的前提。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根据最高决策层的预算编制方针,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财务预算编制模式。财务预算的编制模式按照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编制模式,即高度集权的编制模式,集权为主、适当分权的编制模式,分权为主、适当集权的编制模式和高度分权的编制模式。
(二)预算编制阶段
1、预算编制原则
(1)一致性原则
各二级单位/责任中心的预算管理工作要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其预算必须服从学校的近期管理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
(2)分级预算原则
各级预算单位分别编制本级预算,然后由上级预算单位审核确定。按照一级管理二级,二级管理三级的原则分级管理。
(3)全面预算原则
预算要全面和完整,具体包括业务预算(含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资金预算、预算准备和财务预算四个部分。相关预算指标之间要相互衔接,勾稽关系要明确,以保证整个预算的综合平衡。
(4)实事求是原则
预算编制要根据民办高校实际情况,充分估计各项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动因素,保证预算能切实可行,充分发挥其指导和控制作用。
2、编制预算
(1)下达目标
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办学定位,初步预测下一年收支情况,并下达财务预算目标,包括总体的收入、支出,及各办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收支整体方案,由预算委员会下达至各二级单位。
(2)编制上报
各二级预算单位按照预算委员会下达的预算目标和预算制度,结合本单位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制定出详细的本单位预算方案,并上交预算管理委员会。
(3)预算答辩
根据二级单位上报的预算,预算委员会组织预算答辩,二级单位详细阐述预算收支情况的依据,对于专项预算做出详细说明,预算委员会逐一审核二级单位预算的可行性。
(4)审议批准
经过预算答辩后,二级单位修改后的预算再次上报,经预算委员会进行审议并批准。在有关预算执行单位修正调整的基础上,学校编制出总体预算方案,报预算委员会讨论,讨论后提交民办高校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审议批准。
(5)下达执行
根据总体预算以及二级单位的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并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
(三)预算考核阶段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进行分阶段进行考核,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对于过程考核要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并对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考核的二级单位,使其随时掌握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信息。执行预算结果的考核要落实到位,而非流于形式,要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措施,从根本上发挥出预算管理体质的约束性,促进民办高校全面预算良性发展。
六、结语
虽然各民办高校实际情况不同,但全面预算管理却是民办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指标体系的确定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预算体系的建立对于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有效的预算评价体系是做好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国庆 黄志 秦金城编著《全面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韩德余.构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有关研究.财务管理,2018(30):54-55
[3]冯圆:预算编制方法的改进及应用[J].会计之友, 2011 (6)
[4]高丽红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财会通讯 (理财版) 》2007年05期
作者简介:孙爱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