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本文就他的作品内容入手,试图分析他的作品中潜藏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马克·吐温;小说;人文关怀
马克·吐温(Mark Twain),原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国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著名演说家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他著作等身,文学创作的题材涉及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就风格上来说,幽默和讽刺是他最大的写作特点。就内容来说,他的作品大多批判了当时美国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或生活中人性之丑恶,表达了这位社会阅历丰富的作家强烈的人文关怀。
马克·吐温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创作的触角扎根于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鲁迅在评价马克·吐温时说,“成为一个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這样的缘故了。”随着生活阅历加深,马克·吐温对美国表面繁荣掩盖下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开始在作品中探讨一些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个时期是马克·吐温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是他在继续观察社会的基础上加深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政治制度、拜金主义、宗教思想的思考和探索时期,从这些方面本别切入,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分析马克·吐温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一、谴责种族歧视与人文关怀
发表于19世纪80年代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也有不少地方运用到了对比的手法。在作品里的主人公——善良而正直的小哈克的眼中,河岸上是一个充满种族歧视、残暴、冷漠而陌生的世界,让人感到别扭、不舒服。与此相对照,河中的木筏才是他和吉姆甜美的家和心灵的栖息地:每当他和吉姆在河岸上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总是回到河上来,只有在木筏上才感到自由、痛快和舒心。很显然,作者将冷酷的河岸世界即现实世界和温馨的木筏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现实世界令人感到冷漠和失望,唯独小木筏才是安放心灵和希望的理想之地和“自由王国”。这种对比所要突出和表现的,便是美国社会繁荣掩盖下的种种弊端:社会风气腐化堕落、民主政治乱象丛生,人们纷纷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感到失望、苦闷和彷徨——这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而表现出来的社会特征。马克·吐温借用对比,除了要揭露这种社会弊端,也流露出自己对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的憧憬和渴望。体现了超越种族的人文关怀。
二、谴责官僚政治与人文关怀
《竞选州长》讲述的是“我”竞选州长整个历程的遭遇。因为“我”的良好的名声在政敌的眼中成了一种阻碍他们走向成功的障碍,就以各种各样的污蔑,诸如:伪证犯、蒙大那的小偷、挖坟盗尸犯、酗酒狂、肮脏的贿赂犯、可恶的行贿者进行中伤,企图让“我”最后身败名裂,而果然“我”也不堪这样的骚扰而自动退出这场无聊的游戏。]《竞选州长》通过“我”在参加一次竞选活动中所遭受到的种种骇人听闻的诬蔑和打击,淋漓尽致地暴露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竞选”的黑幕,愤怒地撕下了美国统治阶级所标榜的“自由”、“民主”的假面具,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政党及其代表人物的卑劣行迹和丑恶灵魂。
三、谴责拜金主义与人文关怀
《百万英镑》中在衣衫褴褛的亨利亮出那张百万大钞后,服装店老板对他说的话:“把那么一套不像话的衣服卖给这么一位独具一格的百万富翁!托德是个傻瓜——一个天生的傻瓜。啊,我要找的那一套在这儿啦。大爷,请把身上那些脱下来,扔进火里去吧!请赏个脸穿上这件衬衫。”这段话中含有丰富的口语,如“天生的傻瓜”、“大爷”、“请赏个脸”、“多没劲”,这短短的几句话无需作者做赘余的介绍和描写,就使得一个卑微、势力的服装店老板的形象顿时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其实这些话更像是服装店老板在震撼于百万英镑威力之际的自言自语,而这种自言自语本身就具有浓郁的小市民生活的气息,读来让人觉得亲切而且颇具幽默的喜感,也暗含了作者对服装店老板认钱不认人的拜金主义的嘲讽。
四、谴责虚伪宗教与人文关怀
在杂文《基督教的上帝》中,马克·吐温讽刺性地写道:“这些教士忘记了提到他们的上帝是宇宙问最慢的移动者,他从不睡眠的眼睛也是一样的慢,因为他的眼睛要等一个世纪才看到的事情,其他人的眼睛只需要一个星期就能看到。”在所有的历史上尚没有一个例子是上帝最先想到的一件高尚事迹,他总是比其他的人慢一步的想到和做到,然后他才到达、现身,并且享受到功劳利益,如果上帝真有先见之明,为何总是事后才现身。在短篇小说《斯托姆菲尔德船长访问天国》中,马克·吐温以怪诞而讽刺的形式描绘了天堂的至福,斯托姆菲尔德船长早从主日学校时候起就一直认为,一个人由于他正直的一生,将会在天堂里获得应有的奖赏,他这样相信和祈祷着,“上帝在人间的全权代表们”也曾应许过他天堂的至福,但他死后却感到极为愤慨的是,他明白了这种“契约”只是一种欺诈,天堂的至福是一套骗局。在小说《坐在黑暗中的人》中,马克·吐温以美国阿曼特神父为例严词批评了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他批评阿曼特之流残酷盘剥中国农民、他们的女人及无辜的小孩,使其挨饿和濒临死亡,以这些血腥钱来传播福音,并肯定了中国人对传教士认识上的怀疑和日益谴责侵略。
关键词:马克·吐温;小说;人文关怀
马克·吐温(Mark Twain),原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国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著名演说家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他著作等身,文学创作的题材涉及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就风格上来说,幽默和讽刺是他最大的写作特点。就内容来说,他的作品大多批判了当时美国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或生活中人性之丑恶,表达了这位社会阅历丰富的作家强烈的人文关怀。
马克·吐温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创作的触角扎根于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鲁迅在评价马克·吐温时说,“成为一个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這样的缘故了。”随着生活阅历加深,马克·吐温对美国表面繁荣掩盖下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开始在作品中探讨一些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个时期是马克·吐温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是他在继续观察社会的基础上加深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政治制度、拜金主义、宗教思想的思考和探索时期,从这些方面本别切入,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分析马克·吐温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一、谴责种族歧视与人文关怀
发表于19世纪80年代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也有不少地方运用到了对比的手法。在作品里的主人公——善良而正直的小哈克的眼中,河岸上是一个充满种族歧视、残暴、冷漠而陌生的世界,让人感到别扭、不舒服。与此相对照,河中的木筏才是他和吉姆甜美的家和心灵的栖息地:每当他和吉姆在河岸上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总是回到河上来,只有在木筏上才感到自由、痛快和舒心。很显然,作者将冷酷的河岸世界即现实世界和温馨的木筏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现实世界令人感到冷漠和失望,唯独小木筏才是安放心灵和希望的理想之地和“自由王国”。这种对比所要突出和表现的,便是美国社会繁荣掩盖下的种种弊端:社会风气腐化堕落、民主政治乱象丛生,人们纷纷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感到失望、苦闷和彷徨——这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而表现出来的社会特征。马克·吐温借用对比,除了要揭露这种社会弊端,也流露出自己对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的憧憬和渴望。体现了超越种族的人文关怀。
二、谴责官僚政治与人文关怀
《竞选州长》讲述的是“我”竞选州长整个历程的遭遇。因为“我”的良好的名声在政敌的眼中成了一种阻碍他们走向成功的障碍,就以各种各样的污蔑,诸如:伪证犯、蒙大那的小偷、挖坟盗尸犯、酗酒狂、肮脏的贿赂犯、可恶的行贿者进行中伤,企图让“我”最后身败名裂,而果然“我”也不堪这样的骚扰而自动退出这场无聊的游戏。]《竞选州长》通过“我”在参加一次竞选活动中所遭受到的种种骇人听闻的诬蔑和打击,淋漓尽致地暴露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竞选”的黑幕,愤怒地撕下了美国统治阶级所标榜的“自由”、“民主”的假面具,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政党及其代表人物的卑劣行迹和丑恶灵魂。
三、谴责拜金主义与人文关怀
《百万英镑》中在衣衫褴褛的亨利亮出那张百万大钞后,服装店老板对他说的话:“把那么一套不像话的衣服卖给这么一位独具一格的百万富翁!托德是个傻瓜——一个天生的傻瓜。啊,我要找的那一套在这儿啦。大爷,请把身上那些脱下来,扔进火里去吧!请赏个脸穿上这件衬衫。”这段话中含有丰富的口语,如“天生的傻瓜”、“大爷”、“请赏个脸”、“多没劲”,这短短的几句话无需作者做赘余的介绍和描写,就使得一个卑微、势力的服装店老板的形象顿时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其实这些话更像是服装店老板在震撼于百万英镑威力之际的自言自语,而这种自言自语本身就具有浓郁的小市民生活的气息,读来让人觉得亲切而且颇具幽默的喜感,也暗含了作者对服装店老板认钱不认人的拜金主义的嘲讽。
四、谴责虚伪宗教与人文关怀
在杂文《基督教的上帝》中,马克·吐温讽刺性地写道:“这些教士忘记了提到他们的上帝是宇宙问最慢的移动者,他从不睡眠的眼睛也是一样的慢,因为他的眼睛要等一个世纪才看到的事情,其他人的眼睛只需要一个星期就能看到。”在所有的历史上尚没有一个例子是上帝最先想到的一件高尚事迹,他总是比其他的人慢一步的想到和做到,然后他才到达、现身,并且享受到功劳利益,如果上帝真有先见之明,为何总是事后才现身。在短篇小说《斯托姆菲尔德船长访问天国》中,马克·吐温以怪诞而讽刺的形式描绘了天堂的至福,斯托姆菲尔德船长早从主日学校时候起就一直认为,一个人由于他正直的一生,将会在天堂里获得应有的奖赏,他这样相信和祈祷着,“上帝在人间的全权代表们”也曾应许过他天堂的至福,但他死后却感到极为愤慨的是,他明白了这种“契约”只是一种欺诈,天堂的至福是一套骗局。在小说《坐在黑暗中的人》中,马克·吐温以美国阿曼特神父为例严词批评了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他批评阿曼特之流残酷盘剥中国农民、他们的女人及无辜的小孩,使其挨饿和濒临死亡,以这些血腥钱来传播福音,并肯定了中国人对传教士认识上的怀疑和日益谴责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