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分期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0998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反映了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和时代任务。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教育任务、内容、目标、方法、载体和话语系统等不断丰富和发展。文章基于1978年至今党和国家政策文献的分析,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为探索发展、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三个时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40年;政策文献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目标、方法、任务、载体和话语系统等伴随不同的时代主题,体现出典型的时代特征,形成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育体系。基于改革开放40年党和国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政策文献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探索发展(1978—1992年),全面发展(1992—2012年)和创新发展(2012年至今)三个时期。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发展(1978—1992年)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移到服务经济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上来。以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标志,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需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新确立的内在逻辑。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方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世界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西方社会思潮大量涌入,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严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
  1.恢复重建阶段(1978—1980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服务于阶级斗争”中解放出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重新确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的先决条件。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同志重申了毛泽东关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论述:“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德育”被重新定位。同年10月,《关于讨论和试行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通知》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作用进行明确,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开始。
  2.专业探索阶段(1980—1987年)
  这一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逐步进入发展正轨。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重新考量,工作任务和内容不断完善发展。1980年、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分别对围绕“四化”进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和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进行了明确。1980—1987年间,党和国家制定了关于信仰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一系列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工作方法、组织建设等进行了具体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逐步细化解决。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工作队伍建设得到重新重视。1984年,《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随后,教师数量得到补充,队伍水平明显提高,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新开展、教师队伍全面建设的起点;同时,辅导员培训机制首次纳入队伍建设中,标志着辅导员队伍建设日益正规化、制度化。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初步建立。1980年,《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引发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化”的大讨论,讨论成果选编为《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一书[2],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同年,教育部召开政工专业论证会,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名称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名称[3]。198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首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正式投入,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专业化发展阶段。至1987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延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层次,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强化推进阶段(1987—1992年)
  这一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冲击,导致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凸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全面系统发展,工作实践更趋于科学化、体系化。1987年,《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首次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层次化,并将其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成效的基本标志和教育改革必须遵循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凌驾于业务工作之上转变为服务党的经济建设和高校的中心工作,这对于推动高校师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4]。随后,党和国家对当时大学生亟待解决的思想政治问题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首次明确了高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了高校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明确了中央构架机关部委党组(党委)、地方党委对所属高校的工作指导;明确了“把思想建设放在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5]。第二,专业学科建设、思想理论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更加全面、科学。专业学科建设方面,国家教委连续颁发关于专业招生、硕士研究生培养、第二学位等多个文件,初步建成了专业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思想理论课程建设方面,1987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概念,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科发展阶段;队伍建设方面,1987年,《關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实施意见》首次将高校专职辅导员列入教师编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改革开放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恢复重建,政策和方针、内容和方法等不断丰富和规范,为进一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思想引导,坚定理想信念,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支撑条件。
  二、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全面发展(1992—2012年)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从国际环境来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和平演变战略,有计划地进行价值渗透和文化干预,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国内环境来看,一方面,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年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市场不断繁荣,对外交流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威望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物质基础和文化环境;香港、澳门回归,奥运会、世博会举办,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救援等重大事件,极大增强了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大学生以志愿者等多种身份参与其中,凸显出务实与奉献、责任与担当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两面性,引起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盛行;互联网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所产生的信息焦虑、媒体依赖等,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是非判断;理想信念危机、诚信意识缺乏、功利主义严重、法律意识淡薄、心理危机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凸显,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不断增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规范发展阶段(1992—2003年)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新课题和新矛盾,党和国家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提出科学论断,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断规范,工作内涵不断延伸。1989—1992年期间,江泽民同志多次在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四大之后,《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學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颁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为这一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00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地位作用、方式方法、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规范。自1995年开始,党和国家陆续颁发一系列文件,将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等纳入德育范畴,并在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实践、抵制邪教等方面出台多个文件,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其次,思想理论课程建设逐步规范化、体系化。1998年,全国高校“两课”管理工作座谈会召开和“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建立健全了思想理论课程建设的专门指导机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提升。1999年《关于开展高等学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和200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2001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发,首次明确规定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纳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序列,这标志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入规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断细化、载体不断发展、工作不断规范、话语系统不断完善。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发展阶段(2003—2012年)
  在中国改革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评价标准和价值追求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这一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内在逻辑更加缜密,评价体系更加完善。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首次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发,深刻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有效途径等9个方面,提出要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摆在重要位置,要求“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6]。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胡锦涛同志强调“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7]。《意见》的颁发和会议的召开,为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指明了方向。2003—2012年间,党和国家在学生党建、网络教育、学风建设、组织建设、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实践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多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并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载人航天精神、雷锋精神、学习时代楷模等活动掀起学习热潮,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落实。其次,专业学科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面对学科代替现象严重,学术成果数量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学科队伍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等新问题,国务院分别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要求和保障。思想理论课程建设方面,2005年、2011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颁发,细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等,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深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再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发展。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性质、特点和身份进行重新定位,强调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成为今后一段时期评价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和水平的纲领性文件。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得到高度重视。随着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的复杂多样,以及大学扩招带来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和毕业创业工作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文,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指导性意见,成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了心理健康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评估等,推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科化建设。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局面。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各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基本遵循,更加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会议报告概括了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随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颁发,明确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5年间,习近平同志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或重申了紧扣时代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观点、新思想、新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涵,创新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时代感和针对性[8]。黨和国家也围绕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组织建设等方面颁发多个文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强调民族性、创新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强调与各类课程的同向同行,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2016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对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再次重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等文件的颁发,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充分注重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为优化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的颁发,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教师队伍提供了建设标准。最后,更加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工作方式的改变和自身素养的提高。教育部先后制定了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培训、培养计划、职业能力标准等,对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5年、2017年,教育部修订和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2017年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科学指导。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方针和路线,反映了党和国家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教育改革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以政策文献为媒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分期,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从而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多借鉴。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78-04-26(1).
  [2]佘双好,冯 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3]张耀灿.改革开放30年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
  [4][8]程 浩,崔福海,孙 宁.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0,33.
  [5][6][7]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00-103,265-270,307-315.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赞美永远比批评更有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结论。文章通过案例导入,引出赞美的含义,提出了如何去赞美学生,使学生更加自信,从而在中职三年能学有所得,在走出社会后能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拥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  关键词:赞美;案例;素质教育  笔者是一所县级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从教20余年,眼看着学生的思想状况、情感价值观一届与一届不同,深感随着时代的变
期刊
摘 要:与学生职业相关的ESP教学经多年的发展和论证,被众多业界专家认定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ESP教学是建立在学习者需求之上,且符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学生职业规划对ESP教学及其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建立以职业规划为指导的ESP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规划;ESP教学  一 、职业规划及其意义  从广义上
期刊
摘 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探索精准资助工作势在必行,杭州医学院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为依托,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努力探索精准资助育人模式“向日葵工程”。  关键词:高校;育人;工作难点;策略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存在的难点  1.贫困生资格认定出现争议  现在的贫困界定程序基本上是让贫困生先在自己户籍
期刊
摘 要:何炳棣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史学大师,其能自由驰骋于海外学界得益于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这两种教育在他身上都打下了深刻的印迹。文章以何炳棣为个案来分析海外华裔史家的教育历程影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教育背景在他们那代学人在治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何炳棣;传统教育;现代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留学欧美的热潮,为我国史学界培育了众多学兼中西的文
期刊
摘 要:微信政务成为当代政务实践的新方式,是人类社会实践长期发展的产物,其重要之处并不在于微信的技术方面,而在于微信政务对中国政民关系当代嬗变的意义。微信政务的诞生既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性,又内在蕴含政民融通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微信政务在政民融通的道路上相较于传统政务服务方式下的政民关系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另一方面,微信政务的主客融通政民关系构建又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巨大挑
期刊
摘 要:英语类专业试行“大类招生”是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启“大类招生”改革的第一步。英语类专业在“大类招生”过程中所面临的学生选择专业比例失衡、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和调整、管理制度与新的改革模式不适应等问题,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对策分析,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关键词:大类招生;英语类专业;改革模式  一、选择在英语类专业试行“大类招生”的原因  1.“大类招生”是教育发展和学生双向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崆峒山养生文化旅游外宣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适应转换”视角,探讨影响地方旅游形象的典型文本要件,希望借此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关键词:生态翻译理论;城市形象;典型文本要件  一、旅游城市形象策划体系及典型文本要件  城市形象指受众在进行旅游的过程中,通过景物观赏、体验民风民俗、感受城市文化、市民素质和服务环境等所形成的城市印象[1]。在城市旅游形象的策划体系中,对旅游
期刊
摘 要:中职学前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如何提高其专业理论课教学效率、培养全人素质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之一。文章作者拟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从快乐氛围、团队协作、情景式PBL教学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效率,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效全人教学;团队协作;情景式PBL教学  一、快乐氛围是高效全人教学的保证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情绪
期刊
摘 要:隨着中国“走出去”战略持续深化,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法律翻译实践也达到了历史之最。文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部分内容为主体,重点探讨了功能翻译理论如何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功能理论;法律翻译;中国合同法  一、概述  不同于其他文体翻译,由于法律语言的特殊性,译者在翻译法律文本时通常以语言本身为首要考虑因素。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相信,翻译是一个有实用
期刊
摘 要:PPP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建立在行为主义基础上。文章结合人教版英语Unit4中一节听说课为教学实例,探讨分析PPP教学法的三个过程在听说课中的应用及反思。  关键词:PPP模式;听说课;反思  1.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课例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4 Where is my car? 中的第二课时。本课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基本句型的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