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大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传承已经成为必然的教学任务。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知识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教授给学生,还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将其内涵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并根据探究的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措施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当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形成了当代重要的文化财富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正逐渐消失不在。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传承语言及文化的学科,与传统文化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才能保护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语文学科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将传统文化知识渗入到语文教育教学体系当中,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以及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 传统文化传承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大部分传统文化就是放在今天也意义重大,对于初中学生有文化启迪的作用。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能够正确认识世界,例如,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儒家思想,尽管经过了几千年的变迁,但是仍然被人们传颂,尤见其精妙绝伦之处。儒家思想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至今被人们所赞誉。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应该将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吸收到传统文化知识中的精华部分,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让语文教育更有意义。
(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所认识的许多传统美德都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孝道、自强精神、诚信精神、学习精神等多类传统美德思想。“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传统文化故事都向人们传输着传统美德,可见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都是古人留给当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通过传统美德的教育,让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品质,为社会培养更好的人才,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语文教学教育的价值及意义。
二、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育中传承的有效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目前我国不断开展素质教育,并且实行了教育深化改革的制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化,教学手段丰富多元化。以一切教学行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诗歌以及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优秀的古诗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向其传输优秀的传统美德,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初中生的理解程度有限,再加上古诗文难度的影响,让一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课程《陋室铭》(作者:刘禹锡)这篇古文时,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是自我品质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表达出作者意志超脱,洁身自好的思想情感。但是这篇古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却有一点难度,一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认知水平不够,文化底蕴不深。二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难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时教师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通过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正面认识这篇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可以渲染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更能够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如作者在文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对于“山名”“水灵”的描写,但是其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却是房屋居住的简陋与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住在房屋那个人的品质如何。“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更是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教师通过情感的传达,烘托出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才会更有意愿去了解其作品的深层含义,教师也才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更好的教学。
(二)加强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
教师是教育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导者。教师自身所散发出来的文化涵养以及综合素养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行为举止都对学生起着一个榜样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以及文化修养,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影响更加热爱学习,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更加热情,从而使传统文化能够更有效地传承下去,这也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初中课程《论语十则》时,教师可以就古文的背景进行讲解,对儒家学派以及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进行大概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渊源。再者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论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班上某些学生优点进行点评,并告诉学生:“引用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告诉我们,不管是你们的优点或者我的优点,我们都要互相学习,但是我们存在的缺点都要互相告之并改之”,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榜样的带头作用引领学生更好地進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开展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当中,能够提升教学的教学质量,还能够使教师更加轻松的开展教学活动,使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利用新的载体进行开展,让学生能够挖掘到传统文化中所富有的深层内涵。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开展教学也应该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在教授初中语文课程《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时,就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利,让学生融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当中。如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桃花源记的视频及背景音乐,让学生能够体会陶渊明笔下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步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意境,随着学生逐渐融入文中的“桃花源”里,再将后文所描绘的情景通过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再配上清新悠扬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绝佳意境。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文中所描绘的桃花源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更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在文化熏陶的气氛当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赋予学生更高水平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素养,使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有效。
(四)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还能够升华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开展以传统文化知识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民间采风或者是古文背景介绍等各种丰富多元的形式开展,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元的方式,多角度的去认识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活动应该尽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设计,以此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对《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进行教学时,如有对朗诵十分热爱的学生,教师可在对这篇文章的具体思想情感以及作者要传达出来的传统美德进行讲解之后,并让学生充分理解之后,设计学生进行朗诵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情感去进行朗诵,并在学生朗诵之后加以点评。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
(五)提升学生鉴赏传统文化的水平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鉴赏传统文化的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传统文化知识渗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提升鉴赏传统文化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讲解时,可能会涉及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于民俗文化的内容或背景资料进行查阅,或者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当中去搜集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资料,学生通过这些资料的收集,去体验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感受到传统知识文化对于人类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并将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进行对比,感受文化差异。资料收集之后,让学生之间统一做一个分享,这样一来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收集信息以及鉴赏文化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动地去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传承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开展,教师应该从自身文化修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學活动等多方面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在将传统知识融入课堂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为我国培养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余永元.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8(25):65.
[2]边艳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24-125.
[3]陈晨.论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成才之路,2019(3):30.
[4]杨万福.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5):27-28.
[5]李娜.重文化底蕴修文化素养——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2018(30):36-37.
作者简介:
马仲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广河县回民第五中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措施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当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形成了当代重要的文化财富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正逐渐消失不在。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传承语言及文化的学科,与传统文化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才能保护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语文学科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将传统文化知识渗入到语文教育教学体系当中,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以及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 传统文化传承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大部分传统文化就是放在今天也意义重大,对于初中学生有文化启迪的作用。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能够正确认识世界,例如,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儒家思想,尽管经过了几千年的变迁,但是仍然被人们传颂,尤见其精妙绝伦之处。儒家思想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至今被人们所赞誉。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应该将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吸收到传统文化知识中的精华部分,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让语文教育更有意义。
(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所认识的许多传统美德都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孝道、自强精神、诚信精神、学习精神等多类传统美德思想。“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传统文化故事都向人们传输着传统美德,可见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都是古人留给当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通过传统美德的教育,让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品质,为社会培养更好的人才,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语文教学教育的价值及意义。
二、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育中传承的有效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目前我国不断开展素质教育,并且实行了教育深化改革的制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化,教学手段丰富多元化。以一切教学行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诗歌以及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优秀的古诗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向其传输优秀的传统美德,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初中生的理解程度有限,再加上古诗文难度的影响,让一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课程《陋室铭》(作者:刘禹锡)这篇古文时,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是自我品质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表达出作者意志超脱,洁身自好的思想情感。但是这篇古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却有一点难度,一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认知水平不够,文化底蕴不深。二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难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时教师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通过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正面认识这篇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可以渲染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更能够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如作者在文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对于“山名”“水灵”的描写,但是其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却是房屋居住的简陋与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住在房屋那个人的品质如何。“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更是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教师通过情感的传达,烘托出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才会更有意愿去了解其作品的深层含义,教师也才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更好的教学。
(二)加强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
教师是教育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导者。教师自身所散发出来的文化涵养以及综合素养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行为举止都对学生起着一个榜样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以及文化修养,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影响更加热爱学习,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更加热情,从而使传统文化能够更有效地传承下去,这也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初中课程《论语十则》时,教师可以就古文的背景进行讲解,对儒家学派以及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进行大概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渊源。再者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论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班上某些学生优点进行点评,并告诉学生:“引用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告诉我们,不管是你们的优点或者我的优点,我们都要互相学习,但是我们存在的缺点都要互相告之并改之”,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榜样的带头作用引领学生更好地進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开展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当中,能够提升教学的教学质量,还能够使教师更加轻松的开展教学活动,使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利用新的载体进行开展,让学生能够挖掘到传统文化中所富有的深层内涵。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开展教学也应该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在教授初中语文课程《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时,就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利,让学生融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当中。如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桃花源记的视频及背景音乐,让学生能够体会陶渊明笔下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步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意境,随着学生逐渐融入文中的“桃花源”里,再将后文所描绘的情景通过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再配上清新悠扬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绝佳意境。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文中所描绘的桃花源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更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在文化熏陶的气氛当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赋予学生更高水平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素养,使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有效。
(四)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还能够升华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开展以传统文化知识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民间采风或者是古文背景介绍等各种丰富多元的形式开展,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元的方式,多角度的去认识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活动应该尽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设计,以此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对《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进行教学时,如有对朗诵十分热爱的学生,教师可在对这篇文章的具体思想情感以及作者要传达出来的传统美德进行讲解之后,并让学生充分理解之后,设计学生进行朗诵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情感去进行朗诵,并在学生朗诵之后加以点评。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
(五)提升学生鉴赏传统文化的水平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鉴赏传统文化的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传统文化知识渗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提升鉴赏传统文化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讲解时,可能会涉及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于民俗文化的内容或背景资料进行查阅,或者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当中去搜集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资料,学生通过这些资料的收集,去体验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感受到传统知识文化对于人类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并将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进行对比,感受文化差异。资料收集之后,让学生之间统一做一个分享,这样一来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收集信息以及鉴赏文化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动地去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传承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开展,教师应该从自身文化修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學活动等多方面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在将传统知识融入课堂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为我国培养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余永元.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8(25):65.
[2]边艳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24-125.
[3]陈晨.论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成才之路,2019(3):30.
[4]杨万福.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5):27-28.
[5]李娜.重文化底蕴修文化素养——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2018(30):36-37.
作者简介:
马仲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广河县回民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