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思维转化 另辟解题蹊径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123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转化思维 初中物理
  解题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83-0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管是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还是定理、定律的建立,都需要经过思维的加工,才能实现思维的递进。对于某些题目,如果循规蹈矩地按常规解题,复杂的问题常常会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多走“弯路”。如果教师能运用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走出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的思维框架,对于学生学习物理大有裨益。下面,笔者谈谈物理思维的转换方法,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障碍,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由运动到静止的转换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体运动方面的题目一直都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就有可能不同。因此,运动与静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在解题时,如果能将运动的问题转换成静止的问题,往往能化难为易,顺利解答问题。
  案例1:从地面上看,通信地球同步卫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A.24小时 B.24小时4分
  C.24小时56分 D.23小时56分
  对于这种关于地球同步卫星运行周期的题目,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周期跟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我们可以选择地球为参照物,那么,通信地球同步卫星就是静止不动的,根据生活中的物理常识,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时间为23小时56分,因此,答案选D.
  二、由一般到特殊的转换
  物理题的形式千变万化,在一些题目中,命题者往往会将“一般条件”隐含于“特定规则”中,如果不善于思考,解题时往往会陷入僵局,尤其是在选择题或判断题中,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解答出来。如果学生能运用“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如运用“由因导果”“执果索因”等方法,“放大”或“缩小”题目中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就能使问题变得简单,更容易解答。
  案例2:一杠杆两端分别挂有重量不等的物体,(如上图)A端挂重为G1的物体,B端挂重为G2的物体,且G1  A.左端下沉 B.仍然平衡
  C.右端下沉 D.无法判断
  本题若采用正常的方法进行求解如下:
  解:设G1力臂为L1,G2力臂为L2,同时向支点移动相同距离x,
  根据题意可得:G1L1=G2L2,L1>L2 G1  当同时向支点移动距离x后,则:左边为G1(L1-x),右边为G2(L2-x),
  G1(L1-x)-G2(L2-x)=G1L1-G2L2+xG2-xG1=xG2-xG1,
  ∵G2>G1,
  ∴xG2-xG1>0.
  即:左边大,会下沉。
  可见,采用正常解法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我们不防先考查问题的特殊情形,即设G1、G2向支点移近的相同距离为X,当X等于G2的力臂时,G2已经移到支点处,此时力与力臂的积为零,而G1却还没有移到支点,力与力臂的积不为零,很显然,左边大,所以左边会下沉,故选A。
  三、由现象到本质的转换
  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因某些经验主义而造成思维定势,光凭物理的现象去推理,容易导致做题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而要严格遵循物理的规律,帮助学生摆脱经验主义,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而打破思维定势,与生活中的惯性思维区分开来。
  案例3:在體育课上,小贝匀速爬绳,大军匀速爬杆(小贝体重<大军体重),对于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爬杆需要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大军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小贝受到的摩擦力
  B.两人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C.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贝受到的摩擦力更大一些
  D.因为大军的体重大于小贝的体重,所以大军的摩擦力更大些
  本题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比如当手握瓶子时,越用力握住,摩擦力就越大,瓶子越不容易掉)而误选答案A。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摩擦力确实是跟压力成正比,但如果没有重力的话,就没有摩擦力。在本题中,小贝和大军都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绳、杆的摩擦力,因为是匀速,他们的受力平衡,两力相互抵消,所以摩擦力就等于他们各自的重力,故选D.
  总之,物理题目变化形式较多,特殊的解法也有很多,教师应以物理基本知识为主线,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就一定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责编 林 剑)
其他文献
【关键词】特色学校 品牌 文化管理  科研兴校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04-02    当前,学校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共识。那么,怎样创建特色学校呢?笔者结合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的办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浅见。  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创办于1958年11月,是一所专门从事盲教育、聋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有24个教
期刊
【关键词】《毫米、分米的认识》   估测意识 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38-02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提高其估测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时,笔者尝试从学生主体出发,尊重其认知需求,激活已有的数学认知经验,帮助学生建构深刻的长度概念,促进其估测能力的形成。现以苏
期刊
【关键词】直观 开放 启智 《周长的认识》 教学评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63-03  在教学比较抽象的知识时,采用“直观—开放、启智”教学法,合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并通过开放式教学,开放、启发学生思维,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理解与建构知识,让教学难点不攻自破,达到事半功
期刊
【关键词】记叙类作文 教学指导   《石壕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45-01    八年级2013~2014学年初中语文期末测试的作文题要求是:用倒叙的方法将《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人物特点鲜明,结构完整,叙述清楚,字数在600字以上。就学生的作文来看,失分点比较多。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记叙类
期刊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0085-01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样也是初中数学计算的基础。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思路较为抽象,在解题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技巧。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运算技巧,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就成为初中《一元
期刊
【关键词】初中物理 假设 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77-01    物理是一门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不能简单地靠记忆,还需要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地综合应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好物理的必备条件。同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灵活地引
期刊
【关键词】阅读 审美能力 《槐乡五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51-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借由文本解读实现审美体验的历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
期刊
【关键词】数学味 数学思想 感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87-02  数学味,笔者的理解是一种数学思想在课堂中的传承和发展。要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有数学味,除了要有更多的专业的数学知识做支撑,更要把这种思想人文渗透在学生的数学故事中。看张齐华老师的课,再对比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在激趣导入中体现数学美  人教
期刊
【关键词】《中国人,你什么不生气》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70-02  【教材分析】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拓展阅读”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杂文,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文章以极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不断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针对自己发现的现实生活中破坏环境、违反社
期刊
【关键词】有效提问 《小老鼠运大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24-0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诚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一种教育智慧、一种教学艺术,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由易到
期刊